黄道忠 [公元1934年-1998年]

  • 黄道忠(1934—1998),五华县岐岭镇联安村人。 少年时在联安小学读书,毕业后在家务农。1962年,到广州、韶关等地当建筑工,拜师求艺。1964年,回到家乡组建了40多人的岐岭建筑工程队,赴粤北承领工程。“文革”期间被逼返回家乡务农。改革开放后,他重新组建80多人的岐岭镇建筑工程队,自任...[详细]

黄纪福 [公元1902年-1937年,抗日英烈]

  • 黄纪福(1902—1937),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 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第十一教导队学习。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1936年在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任团长。 主要事迹 1937年黄纪福率部在刘行、广福等地奋勇抗击日军,予敌重创。12月,任四七七旅副旅长...[详细]

黄山定 [公元1910年-1996年]

  • 黄山定(1910—1996),原名伟光,曾用名道坤、聊化,笔名劳中、范马、尔刚,兴宁县刁坊镇瑶岗村人。 1928年,考上兴民中学新制第八届,“三中”合并后就读县立第一中学。1930年春,转学五华县铁岭中学,同年冬毕业。1931年春,前往上海,与老同学陈卓坤、陈铁耕等发起组织“上海一八艺社研究...[详细]

黄香铁 [清][公元1787年-1853年]

  • 黄香铁(1787-1853),原名黄钊,是蕉岭县陂角霞黄村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甲申科举人。黄香铁博学多才,在京充国史馆缮书多年,日以古体诗自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著有《读白花草堂诗集》九卷,流行于世的诗有1062首,享有“粤东七子”的盛名,并且与宋湘、李甫平齐名,被誉为“梅诗三家”...[详细]

荒烟 [公元1920年-1989年]

  • 荒烟(1920—1989),原名张伟耀,兴宁兴城镇人。 1937年在兴宁一中念完初中,因家贫而离校参加抗战宣传工作,并开始学习木刻。1940年4月,在香港《大公报》副刊《文艺》上发表第一幅作品《雾中行军》,随后又在《文艺阵地》上连续发表萧红小说《生死场》木刻插图。 抗日战争时期,先在福建...[详细]

柯远芬 [公元1906年-1996年]

  • 柯远芬(1906—1996),家名桂荣,号为之,出生于梅江区东郊乡月梅村三坑口,后过继于梅县梅南镇轩坑中村柯屋。 1926年考入中山大学,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后进重庆国防研究院2期、园山军官高级班3期、三军参谋大学1期、美国陆军参谋大学特别班3期深造。曾任排、连长,参谋、团长、上校...[详细]

赖金彪 [公元1911年-1935年,革命烈士]

  • 赖金彪,1911年生于广东省大埔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时不过18岁,曾在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属下当过传令兵、通讯班长、排长,后被组织上送到彭(湃)杨(殷)学校学习了两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33年夏秋间,他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遣来到闽东,先后担任寿宁县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闽东工农...[详细]

赖燕如 [公元1922年-1997年]

  • 赖燕如(1922—1997),别名赖果,五华县岐岭镇黄福村人。 1942年进入五华县第一中学就读,1944年接受中共地下党的教育走上革命道路,1946年3月在五华一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积极参与反对学校奴化教育,并组织和领导学潮运动。 1947年5月离校参加东江人民抗征队(后称东江二支...[详细]

梁国材 [公元1898年-1989年]

  • 梁国材(1898—1989),字迪群,出生于英属新加坡,祖籍梅县松口镇仙溪村。 幼年在侨居地饱受帝国主义压迫,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16岁参加同盟会。为遂报国之志,负笈返国,投笔从戎,考入云南讲武堂,与叶剑英同学,情深谊厚,曾共同写信给老同盟会员和侨胞,呼吁捐款援助孙中山。毕业后返粤追随孙中...[详细]

梁若尘 [公元1903年-1990年]

  • 梁若尘(1903—1990),名公溥,一名工甫,丰顺县砂田镇南溪村黄岗坪人。 民国7年(1918)入县立一中读书。“五四”运动兴起时,一中学生闻风而动,成立学联会,声援北京学生的正义行动。梁若尘积极参加学联会组织的宣传查货队、巡回演讲团,到圩镇、街道向群众宣传“五四”运动,呼吁抵制和查禁日货...[详细]

廖安祥 [公元1907年-1997年]

  • 廖安祥(1907—1997),家名能隆,又名廖健,梅县三乡黄坳村人。 9岁上村小学读书,15岁到丙村三堡学堂读高小,1924年考入梅县学艺中学读初中。1925年2月,他奉祖母和母亲之命赴香港,侍奉务工致病的父亲。到达香港后,白天给父亲煮饭、煲药,晚上到夜校学习英文。是年6月,香港举行总罢工,...[详细]

廖钧

  • 廖钧,广东大埔人,陆军中校,民国36年9月16日,因在四平保卫战有功,获颁青天白日勋章。...[详细]

廖慷 [公元1908年-1994年]

  • 廖慷(1908—1994),字健民,兴宁县龙田人。 早年毕业于兴民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后又入陆军大学第三期学习。次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七团排长,参加北伐,攻克长沙,因功升任连长,随后任第九军(后改编为第二师)第五旅第十团第三营营长。 1933年,任团长,北上...[详细]

廖苾光 [公元1902年-1983年]

  • 廖苾光(1902—1983),梅县石扇镇人。 幼年在乡读书,1916年高小毕业后,由于家贫无力升学,在家劳动。1920年到县城由一位举人开办的国文补习学校补习,主要学习古文和古、近体诗,为他后来从事学问打下基础。1921年,他离乡到当时是荷兰殖民地的爪哇务工,因不习惯殖民地的生活,愤于帝国主...[详细]

李秉衡 [公元1899年-1985年]

  • 李秉衡(1899—1985),原名木珍,又名载勋,梅江区城北镇白围村人。 家贫,但勤奋好学。读私塾时,因无钱买书,乃日夜借书抄读,终以成绩优异,得学校连续4年免缴学费,并被推选参加全县会考,名列第二;后报考东山中学,800多考生中获第一名。1915年,在乡执教。1922~1927年,先后任蕉...[详细]

李大林 [公元1906年-1999年]

  • 李大林(1906—1999),原名李镜彩,曾用名曾宝,广东梅县丙村镇人。7岁在丙村私塾上学。1920年到教会办的梅县广益中学读书。1921年,和同班同学朱仰能等带头-,反对学校强迫学生信教、读圣经等,掀起有200多学生参加的-学潮。1924年到新办的梅县学艺中学读书。1928年到上海考入大...[详细]

李东明

  • 李东明(1917——),原名陈海萍,广东梅县人。1935年任《梅县民报》和汕头市《汕报》驻松口记者。1936年与人合办抗日报刊《东方民报》(后改名《平报》),任记者。并发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任松口大众读书会总务干事。12月秘密组织松口救国会。193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松口支部书记。发起组织梅...[详细]

李介夫 [公元1908年-1998年]

  • 李介夫(1908—1998),梅县石坑镇人。 童年时代在家乡念过私塾,1928年迫于生计,随堂兄到新加坡,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从事华侨教育工作10年。 1938年夏由马来西亚抗敌后援会介绍和廖承志推荐,到陕甘宁边区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担任过指导员及李维汉校长办公室主任秘书。1940年秋...[详细]

李济平 [公元1908年-1996年]

  • 李济平(1908—1996),兴宁坭陂镇高沙岭人。 12岁上学,在坭陂教会乐育学堂、本村青莲小学念书。1925~1928年,投身于农民革命运动,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奔走他乡,在泰国当织布工人。1929年夏,在新加坡当锡矿工人。1932年,到香港国华布厂做工。不久,独立创办...[详细]

林禄如 [公元1902年-1984年]

  • 林禄如(1902—1984),字铭浩,平远县坝头河陂水人。 1916年,少年林禄如赴印尼投奔叔父林修文,在其叔父的工商行号内学习工商管理的同时,接受华文、英语和印尼文的教育,完成中学课程后,参加当地政府所举办的会考,成绩优秀。 从少年时期开始,林禄如就笃信孙中山救国图强的-,经由中国国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