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祺 [清][公元1679年-1732年,清康熙帝第五子]

  • 爱新觉罗·胤祺(1679—1732),恒温亲王允祺,原名胤祺,清康熙帝第五子,宜妃郭络罗氏生,康熙四十八年晋封为和硕亲王,赐号为恒亲王,赐银5000两,子弘昇为世子。康熙评价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雍正十年薨,年五十有四,赐祭葬如典礼,谥曰温。雍正十二年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详细]

爱新觉罗·胤禩 [清][公元1681年-1726年,康熙皇帝第八子]

  • 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1681-1726),康熙皇帝第八子,总理事务王大臣,封爵和硕廉亲王。胤禩自幼聪慧,深得康熙皇帝宠爱,曾出征噶尔丹二次,管理广善库,总理事务、管理工部、管理理藩院等,能力出众。在“九子夺嫡”的竞争中,最终四阿哥胤禛获胜继承大统,胤禩一生最为不幸的时刻也由此开始。雍正即位后,...[详细]

爱新觉罗·胤禵 [清][公元1688年-1755年,康熙帝的第十四子]

  • 爱新觉罗·允禵,原名爱新觉罗·胤禵,于雍正元年改名为爱新觉罗·允禵(1688~1755),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雍正帝登基后将允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即位后,允禵才恢复了自由。...[详细]

爱新觉罗·胤禟 [清][公元1683年-1726年,康熙帝的第九子]

  •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属于八阿哥党。 康熙四十八年(1799年)三月,受封固山贝子,封入正蓝旗。胤禟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式样, 并首开满族人其端用拉丁语转写满文。胤禟十分...[详细]

爱新觉罗·胤祥 [清][公元1686年-1730年,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

  • 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730年),康熙皇帝之子,别名十三爷、允祥,满洲正蓝旗,封爵和硕怡亲王。胤祥辅助雍正治理朝政,雍正朝时期,怡亲王主管的内务府全面包揽了武器的制作事项,产品包罗万象,从打钉到铸造大炮一应俱全。雍正对胤祥极为信任,故委任他的事务也很多。1730年,胤祥病故,年仅...[详细]

曹曰玮 [清]

  • 曹曰玮(?~?),字号不详,京卫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武进士第一人。 清初,武举在弓马技勇方面并不一味追求力大弓强,而是尽量追求与实战结合。为此,康熙帝曾多次修改武举马步射的考试方法和录取标准。在武试中分外场、内场之别。外场首先试马上箭,次试步下箭,均发九矢。马上箭射留毡,步...[详细]

陈冕 [清][公元1859年-1893年,清代状元,翰林院编修]

  • 陈冕(1859—1893) 字冠生。北京人。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清水闸人,籍贯济南。清代状元,翰林院编修。早年从师于山东举人、翰林院编修王芷庭。17岁时参加乡试中举,留在咸安宫任教习,并任国子监学正学录。1883年(光绪九年)参加殿试,一举夺魁,成为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同年,其父陈恩...[详细]

陈若拙 [宋]

  • 陈若拙自幼好学,太宗曾夸奖他回答问题详雅不俗,要授予他军职,陈若拙苦辞不受。进士及第后,通判鄂州,改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单州。因为政绩好,改任太常丞,迁监察御史,充盐铁判官。太宗在阅览奏章时发现益州关押的犯人众多,感到惊讶不已,便召陈若拙上殿,当面授意,让他区别情况,疏散部分人犯。事毕,陈若拙调任...[详细]

盖延 [汉][?-39年,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 盖延(?—39年),字巨卿,东汉初年将领。汉族,渔阳要阳(今北京市平谷县)人。 盖延力大能挽硬弓,以勇力闻名边疆,原为彭宠部下,后与吴汉共投刘秀,久经战阵,参与消灭王郎、刘永、董宪、苏茂,周建,庞萌、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十一。刘秀...[详细]

高庆奎 [公元1890年-1942年,前四大须生]

  • 高庆奎(1890—1942),原名振山(镇山),号子君。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其父高四保(士杰)为清末京剧著名丑角演员。20世纪30年代,高庆奎与余叔岩、马连良被誉为老生“三大贤”。 高庆奎幼坐科庆祥和科班,从师贾...[详细]

高斯诚 [宋]

  • 最初,高斯诚调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录事。后因为行部檄监文纳陈州仓之事,违忤郡魁吏,逆大吏而被构陷下狱,性命几乎难保。久之,得赦免,病终。 高斯诚一生读书不辍,学问赅博,与王若虚、李纯甫等交往,与游。更与刘棅(1182~1225),字从益,关系甚善,可谓至交。他颇喜佛学浮屠,自号惟庵。...[详细]

龚宝莲 [清][公元1815年-1856年]

  • 龚宝莲(1815~1856),字静轩,顺天大兴(今北京)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恩科龙启瑞榜进士第二人。 龚宝莲参加道光二十一年会试,会试主考官是王鼎、祁隽藻、文蔚、杜受田。考题是《约我以礼》、《君子依乎能之》、《诗云王赫天下》、《师直为壮》得“平”字。会元是蔡念慈。龚宝莲也被选...[详细]

爱新觉罗·奕訢 [清][公元1833年-1898年,恭亲王、清末洋务派、总理衙门首领]

  • 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详细]

韩昉 [宋][公元1082年-1149年]

  • 韩昉(1082-1149) 金朝官吏。燕京(今北京城西南)人,字公美。天庆二年(1112)进士第一,补右拾遗,迁史馆修撰。后仕金。熙宗幼时从其学汉文化。天会中,出使高丽,说服高丽进誓表。历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太常卿。熙宗即位,参与改革官制,奉命修撰国史。天眷二年(1139),说熙宗以唐朝故...[详细]

黄叔琳 [清][公元1672年-1756年]

  • 黄叔琳(1672 ~1756),字昆圃,弘献,号研北宏献,顺天大兴宛平(今北京丰台)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戴有祺榜进士第三人。 春闱会试后,殿试阅卷大臣首推吴籨,次为戴有祺,第三是杨中纳。由于康熙帝酷爱书法,戴有祺的书法被康熙帝看中,拔为第一,而吴籨退为第二;而恰恰三人都是南方...[详细]

缴煜章 [清]

  • 缴煜章(?~?),字号不详,京卫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科武进士第一人。 康熙三十六年十月,康熙帝策试天下武举于太和殿前。又御瀛台紫光阁,阅天下武举骑步射技勇毕,并亲射二次,发发皆中。再阅天下武举骑步射技勇,挑选缴煜章等11人复令步射四次、骑射二次。康熙帝又率善射侍卫等射,他射发...[详细]

爱新觉罗·溥杰 [公元1907年-1994年]

  • 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字俊之,乳名“誉格”,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光绪皇帝的侄儿,父亲是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母亲是清朝重臣荣禄之女。同时,溥杰还是一位书法家、艺术家,代表作有《溥杰诗词选》《溥杰自传》等;溥杰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详细]

金抱一 [清]

  • 金抱一(?~?),字号不详,京卫人。清顺治六年(1649)己丑科武进士第一人。 金抱一在顺治五年(1648)应考武乡试,得中武举人。同年七月,清朝朝廷以各地不靖,禁止民间养马和收藏兵器,即使是习武举者,也只许有一马、一弓、九箭。顺治六年三月,清朝廷改定民间藏鸟 、弓、箭、刀、马等兵器之禁。...[详细]

梁禋 [明]

  • 梁禋是北京宛平县人。高中榜眼后,授翰林编修。宣德十年(1435)升为翰林修撰。梁禋的生平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史料,有记载说梁禋病逝前,曾对家人说:“朋友中,惟邻居同科进士陈汝同心地好,且有家法,孤子女可托也。”此中所指陈汝同即致仕国子监祭酒陈古庵先生。梁禋病重时,陈先生曾亲往探视,当时梁禋已...[详细]

卢承庆 [唐][公元595年-670年,唐朝宰相]

  • 卢承庆(595—670),字子馀,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郡)人,封范阳定公。卢思道孙,卢赤松子。唐朝大臣,唐高宗年间任宰相。 卒年76。配范氏,生二子:长子景祚,次子景裕。成语“宠辱不惊”讲得就是他的故事。 卢承庆生于隋文帝年间的595年,幽州人氏。他的祖父卢思道是隋朝要员。隋炀帝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