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周口市> 太康人物

谢朓

[南北朝][公元464年-499年,竟陵八友]

谢朓为[南北朝][公元464年-499年,竟陵八友]

  谢朓(tiǎo) (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谢朓所建宣城谢朓楼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谢朓出身门阀,官至太守、中书郎、尚书吏部郎,被诬陷下狱而卒。南齐时,谢朓是最著名的诗人,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灵运合称大谢、小谢,作品以山水诗见称,诗风清俊从容,细腻工巧,特别注重声律,善用对句,开拓风景描写的空间,擅长营造平远构图,富于诗情画意;在风格与形式上,都与后来唐诗有相似之处,为唐代李白最敬仰和赞赏的古代诗人。历代宣城重建谢朓楼,以作纪念。
  谢朓出身名门贵族,与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同为陈郡谢氏一族,祖母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姊妹,祖父谢述,为宋初宰相刘义康的亲信重臣;父亲谢纬,官至散骑侍郎,谢朓的母亲则是刘宋的长城公主。谢朓世代高门甲族,故以甲族资格的太尉行参军为起家官。
  仕途生涯
  谢朓少有文名,早年在京城建康生活,无忧无虑,南齐永明(483-493)年间,竟陵王萧子良招集诗人,在京城鸡笼山的府邸饮宴赋诗。谢朓来至幕下,与沈约、萧衍等人号称竟陵八友,为当时文坛的中心。490年,谢朓受任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并跟随随王远赴荆州,甚得赏识,成为萧子隆的亲密挚友,朝夕论诗,引起荆州其他官员的猜忌。萧子隆一名部属向齐武帝告密,493年谢朓突然被召回京。同年齐武帝驾崩,其后萧子良和萧子隆亦相继离世。
  495年谢朓被任命为宣城太守,在宣城写了许多山水诗,修建了不少亭台楼阁,与友人宴游;他不满做宣城太守这种地方官,有意出世归隐。两年后谢朓回京,出任中书郎、南东海太守、尚书吏部郎,曾告发岳父王敬则叛乱,以致夫妻反目。499年,谢朓不肯参与外朝宰相始安王萧遥光的叛乱,又曾轻视内朝重臣江祐(与萧遥光同谋废立),被诬告下狱,卒于狱中,年35。
  作品
  谢朓诗歌今存130多首,早年在竟陵王幕下时,所作多是咏物诗,如《咏竹》、《咏琴》、《咏镜台》,属宴会上的游戏之作。后来他撰写许多山水诗,吟咏自然风景,如《游山》、《游敬亭山》、《游东田》等。以下引录《游东田》一诗,其中“鱼戏新荷动”一句,广为后人用作绘画题目:
  《游东田》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诗风
  谢朓诗风,以清新、清丽 、清俊见称,用字细腻而妍丽工巧。部分诗歌摹仿谢灵运,如《游山》、《游敬亭山》,都是铺排罗列景物。《游山》一诗以游山的由来和动机起笔,大致依山与水而作对,以理悟作结。谢朓亦常描写自轩窗或案头所见的景物,所写山水风景多与都邑建筑物相连,诗中风景出现具画意的平远构图,颇具远近层次,如《冬日晚郡事隙》依次由门前池、窗外竹而推向窗外的远山平陆,以“上”、“际”、“中”等词彰显景物之间的方位关系,又能巧用动词“带”字,如“巉岩带远天”、“清川带长陌”,突出了巉岩与清川仿佛由笔墨挥洒而生的动态,因此获得“诗中有画”的评价。
  谢朓诗语调摇曳从容,常用叠字,如“漠漠轻云晚,飒飒高树林”,使语调纡缓婉转。其山水诗善于将自己移入景中,注入感情。景象变化撩动他敏感的心灵,心境变化与风景同步,因一霎风雨、一群飞鸟、一团悄然散尽的雾气,心中波澜顿起。当时沈约主张“四声八病”说,讲求平仄声律,谢朓与沈约友好,受其影响,作诗时特别注重声律。谢朓现存作品中,有三份一是八句诗,八句中的中间四句,往往由对仗构成,而且平仄工整,与后来的近体诗相近,超越了六朝诗的范围,具备了唐诗风格。
  
同年(46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49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