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厦门市> 翔安人物

林希元

[明][公元1481年-1565年]

林希元为[明][公元1481年-1565年]

  林希元(1481~1565年)。字茂贞,号次崖,同安翔风里山头村人。少年聪颖苦读,因家境贫寒,中秀才后到凤山天兴寺设塾授徒九年。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中举,次年联捷进士。初授南京大理寺评事。
  嘉靖皇帝登基,希元上《新政八要》疏,历数前朝弊端,倡行新政。其中禁派太监到各省镇守等建议被嘉靖帝采纳,驻13省的太监都被召回。不久,希元被提升为南京大理寺正。
  嘉靖二年(1523年),南道御史谭鲁包庇充军罪犯的行为被揭露。谭鲁畏罪,托许多人向林希元求情都被拒绝。谭鲁又去求大理寺卿陈琳。陈琳怕得罪人,竟然答应包容,让林希元不要追究。希元还是不肯徇情,终因忤逆寺卿遭劾,贬为泗州判官。
  希元到了泗州,适逢当地闹饥荒。希元悉心赈济,日夜操劳,拯救饥民数万人。并上《荒政丛言》疏,详细陈述赈灾办法,得皇帝嘉许,颁行天下。
  嘉靖九年(1530年),希元升任南京大理寺丞。次年辽东兵变,-钦差。希元激于义愤,上疏极言姑息之弊,与权臣夏言之意相左,被谪为钦州知州。莅任后辟荒地、劝农桑、立社学、修营堡、固边防。钦州百姓感其恩德,为他建立生祠。其时,安南莫登庸废主自立,侵我边境回峒。希元连上九疏,再三请求朝廷发兵,以安边境。然朝中大臣苟且偷安,无意用兵。嘉靖十九年,希元任广东按察司佥事,代行按察司职权,分巡海北,兼管珠池兵备。他再上一疏,力排众议,极力主张讨伐。朝廷这才派兵部尚书毛伯温率军出征。希元也受命到福建招募骁勇。莫登庸闻讯震恐,出关投降。在平息南部边境祸乱的过程中,希元本是有功之臣。但因他屡次上疏,对主抚派大加抨击,并力劝皇帝“勿为近臣所欺”,从而得罪大学士夏言等人。嘉靖二十年,夏言私拟圣旨,以“考察不谨”为由,罢了林希元的官。
  林希元为人耿直,“凡事只论道理,不问利害”。虽然因此仕途坎坷,但从不动摇。认为活在世上,就要“益于时”、“益于后”。去职居家,逢同安连年旱灾。希元为民请命,连上三书请太守发银赈济。还亲自传授方法,参与施赈。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进犯同安。时希元已78岁,仍上 书提出抗倭保境的策略。其他如增订重刊《大同集》,倡议重建文公书院等益于当时后世的事,无不尽心尽力。
  希元一生精研理学。其学说“远宗程朱,近取《蒙引》”,非议王阳明的“心学”。他认为要获得真知,首先必须去接触外事外物,认为“古圣贤言学之得失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由此他要求“精学致用,言行一致”。
  希元做学问善于独立思考,绝不盲从,敢于创新持异议。他在奏疏中提出,即使是朱熹所定之书,也不是不能更改,向皇帝提出改正《大学》经传编次意见。他对《易经》有深入研究,给予极高评价,认为《诗》、《书》、《礼》、《乐》犹如河流,而《易》却是海洋,大胆反对古人将《易》列入五经,而主张将它作为哲学认识门类独立提出。希元一贯反对科举取士“忽义理而尚辞华”,反对脱离实用的“训诂学”,提倡“文无古今,适用为贵”。手订家训20条,禁戒子孙崇尚佛道巫术。
  希元主要理学著作《易经存疑》、《四书存疑》当时即由礼部刊行,后风行全国,流传海外;《新政八要》、《王政附言》、《荒政丛言》被视为救世之作;《程文绳尺》、《太极图解》、《读史疑断》、《古文类抄》、《考古异闻》等书都有独到的见解。世称一代宗师,理学名宦。后人又为他编印《林次崖先生文集》,并在文庙右边建专祠来奉祀他。
  
同年(公元148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56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