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嘉兴人物

朱彝尊

[清][公元1629年-1709年,江南三布衣]

朱彝尊为[清][公元1629年-1709年,江南三布衣]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坨,又号醧舫、金风亭长,晚称小长庐钓鱼师,秀水(今嘉兴)人。明亡后,移居梅会里(今嘉兴市王店镇)。曾祖朱国祚为明代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朱彝尊出生时,家道中落,遇有灾荒就难以继餐,但他自幼好学,即使无以举炊也书声琅琅。青年时肆力古学,精研诗文,文名早著。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时朱彝尊年17岁,随岳父避兵嘉善县夏墓荡等地。七年在嘉兴参加“十郡大社”,与吴伟业、尤侗相识。顺治末年,朱彝尊参与魏耕等人的反清活动,险被牵累。28岁之后,出游他乡,南逾广州,西出太原,北至京津,足迹遍及半个中国。漫游期间,也与顾炎武、屈大均、王士祯等人交往甚密,各有诗书赠答。在此后10余年中,朱彝尊学问和创作更加精进,重名见称于海内。康熙十三年(1674),在北京拜访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之后留居潞河(今北京郊区通县),岁暮思乡,作《鸳鸯湖棹歌》100首,描写了嘉兴风土人情,被后人称作一部有韵的地方志。十七年编《词综》,“独标正始,别择甚严”,奠定了作为清初词坛的领袖地位,成为浙西词派的开创者。次年,以布衣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加《明史》编纂。他向总裁写了7封信,对体例、凡例提出一系列见解,都被采纳。二十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同年秋充江南乡试副考官。二十二年入直南书房,因辑《瀛洲道古录》私带抄胥入内廷抄资料被劾,降一级,到二十九年才复原官。三十一年罢官,携眷回嘉兴。三十五年在王店筑曝书亭,藏书8万卷,专事学问著述,造诣宏深,成一代大家。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朱彝尊呈《经义考》。康熙特赐朱彝尊“研经博物”匾额。
  朱彝尊以诗文著名,为清初有代表性的作家。文与汪琬并驱;诗与王士祯齐名,并称为南北两大诗人。赵执信曾说:“王之才高,而学足以副;朱之学博,而才足以运之。”中年以后,致力于经史,而其考证论著淹博精深,至今为世所称。一生创作词500多首,与陈维崧、纳兰性德并称清初三大词人。有一部分作品寄寓家国之恨和怀才不遇之感,慷慨悲壮,情景深沉。毛泽东生前曾手书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词:“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吩咐、歌筵-。料封侯,白头无分。”朱彝尊善八分书,亦能绘事,画山水烟云苍润,得书卷气。著有《经义考》300卷、《日下旧闻》42卷、《曝书亭集》80卷。编有《明诗综》100卷、《词综》26卷,与陈维崧合著《朱陈村词》。
  朱彝尊墓在嘉兴市城区塘汇乡百花庄村,今已不存。其故居曝书亭在今嘉兴市王店镇广平路南端,占地6500平方米,现系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公元162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70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