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四川省> 巴中市> 平昌人物

李勃

[公元1912年-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李勃为[公元1912年-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李勃
   李勃(1912—1992),原名苟兴阳,平昌县马鞍乡人。6岁半在其二爷办的私塾里读书,9岁开始务农,12岁跟随父亲当“背佬儿”。甲子(1924)、乙丑(1925)年间,家乡遭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为熬过这场灾难,父亲带他到宣汉县板凳垭一小店扒松毛、捡松豆糊口,后来又到矿山背柴,最后回家和母亲一起靠挖葛根、脚板苕和野菜充饥。16岁那年,他到一家染布店当学徒,辛辛苦苦干了5年,没挣到一个工钱。
  1932年红军入川,土豪劣绅惊恐万状,穷苦百姓盼来了翻身的希望。他听说红军是打土豪、分田地、解放穷人的,便天天盼望红军早日来到自己的家乡。1933年8月,当红军快要打到他的家乡时,仓皇撤退的川军进村抓夫,他被几个官兵抓住,不容分说,绑上就走。李勃一心要当红军,不肯为军阀卖命,途经道子时,他趁官兵们喝酒之机,便从后门逃走。
  回到家的第二天,红军就来到了他的家乡。当红军在楼房沟开会成立苏维埃0并组织少先队时,他立即报名参加了少先队。红军见他手上有染布留下的靛迹,认定他是“半个工人阶级”,便介绍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可李勃一心要参加红军,当红军告诉他,共青团和红军一样都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他才高高兴兴地加入了共青团,并到赤江县(今属通江县)参加了团员代表大会。会后,他被分配在赤江县当少共县委宣传员,不久任宣传干事和少共组织部长。其间,他参加了反“六路围攻”。1934年8月,他带领赤江县的团员代表到巴中县参加全省团员代表大会,会后被分配到恩阳县组建少共县委,并任少共县委-。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大转移,随即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因0县委-不在,他便带领县委机关随红军向西转移,赶到嘉陵江边时,大部队早已过江,只剩下在团山上的一个后卫排,江边也只有最后一条船,情况十分紧急。他指挥县委机关迅速渡江后,经江油到茂州找到了省委。组织上分配他到汶川县组建少共县委并担任-。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合后,部队继续向西北开进。由于0汶川县委-在前线牺牲,由他带领县委机关转移到马尔康、毛儿盖一带。这时,正是张国焘搞0、红四方面军南下的时候。1935年8月,他调金汤县组建少共县委并任少共县委-。在金汤工作期间,他曾两次遭敌包围,经突围才化险为夷。在红军的掩护下,他带领县委机关,毅然上了雪山。他们以顽强的革命意志,战胜重重困难,经两天一夜的艰难跋涉,终于越过马鞍山到达天全。
  当时四川省委住在天全,他们到达后即投入突击天(全)芦(山)雅(安)的工作。他被分配到雅安县任县委少共组织部长。不久又北上,翻越夹金山、党岭山到达西康省的道孚县。他负责组建少共县委,任中心少共县委-,同时转入中国0。
  1935年6月,县委机关继续随红军北上,经炉霍、阿坝进入沼泽泥深、荒无人烟的草地。进草地前,地方干部编成川康工作队随红军一起行动。当走到草地中间地段时,带的干粮吃完了,就杀军马充饥;马肉吃完了,就找野菜吃。快到国际河边(即黄河上游)时,省委-李维海突染重病,不能跟队伍行走,李勃连累带饿也得了伤寒。一天中午,他突然感到腹部疼痛,象有把刀子在肚里直搅,脸上没了人色,浑身颤抖不止,痛得滚躺在地。道孚县委妇女部长何连芝急忙给他“揪沙”,挑“羊毛钉”。这法还真灵,疼痛很快减轻了,虽然病未全好,但却解除了危险。因为在当时那种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就是有一点点现在看来很平常的小病,也能要人的命。他十分感激何连芝大姐,如果没有她,李勃恐怕永远留在草地里了。
  走出草地到达甘南泯州,他被编入红四方面军党校一连。在部队继续北上的时候,李勃本来就没痊愈的病又突然加重了,在卫生队里几次昏迷不醒。领导见他无法随队北上,想把他留在泯州,当他得知要把他留下时,使出全身力气大喊:“我不留下,就是死在队伍里也甘心情愿。”在他的再三请求下,部队只好同意他随队北上。第二天上路时,他被扶在马上,两边各有一人搀扶。由于病情严重,道路又坎坷不平,他实在支持不住,几次从马背上摔跌下来,摔得鼻青脸肿。走了3天,他骑的那匹马死了,他的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当时他清楚地意识到:现在又到了生死关头,一旦病情再加重掉队,那就是死路一条。可是跟部队走,大家都疲惫到了极点,不能再连累。怎么办?最后他下定决心死也要跟上部队。他每天清晨和前卫一起出发,走不多远就掉到了本队,然后又掉到收容队,最后又被收容队拉下。就这样,大家走路他走路,大家吃饭他也走路,大家睡觉他还是走路,如此坚持了数日。两条腿走不动,就用四肢爬,脚磨烂了,膝盖磨破了,手和胳膊也磨出了鲜血,渴了没水喝,就喝路旁土坑里掺有牛马粪便的脏水……他以惊人的毅力,终于和部队一起到达了会宁,有幸参加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
  一、二、四方面军会合后,四方面军党校编入中央党校。他编在高级第一班。西安事变后,党校从定边迁到延安的桥儿沟。由于他患伤寒病持续时间长,又未得到及时治疗,加之长期过度疲劳,以致大脑一度失去记忆,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怎么写。到党校后,环境比较安定,生活也有了改善,他的身体才逐渐恢复健康。在党校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建设和苏维埃建设方面的理论和政治文化知识。1937年4月,在中央党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援西军红四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当干事,开始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至此,他才正式从地方转入部队。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他调任一二九师政治部-部干事兼-工作队队长及指导员。后来又负责山西河顺县八路军工作团的工作。同年秋,他在-部长带领下,参加了对晋东南、豫北、冀西各县的政治、经济和风俗民情的调查工作,为建立太行山革0据地做准备。此间,他还参加了粉碎日寇的“六路围攻”、“八路围攻”以及响堂铺、神头岭战斗。之后他调任十八集团军政治部-部副股长,并先后负责山西省潞城、平顺两县八路军工作团和河北省临城、内邱两县八路军工作团的工作。1939年又调到十八集团军政治部任机关指导员。同年8月,调任特别团(当时也称朱德警卫团)三营副教导员。1940年1月,调任特别二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兼山西省安泽县独立营营长。5月,调抗日军政大学总校上干队学习,接受了严格单个教练,系统学习了连、营、团各级战斗指挥。1941年1月毕业,分配到十八集团军后勤政治部任组织科长。翌年8月,调十八集团军考察第二团,到晋西北考察工作。
  1943年2月,李勃随晋西北考察团调回延安,分配在军委直属政治处任干事兼总务处协理员,次年1月任军委办公厅协理员。1945年5月任警备一旅政治部副主任。同年6月,警备一旅和三五九旅各一部组成八路军南下第二支队,李勃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三支队由延安出发南下,途经山西,强行通过晋中平原-线,进入太岳区根据地边沿。他们从太行山到达河南西部,打下济源后,在攻打铁门的时候,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央指示,南下二支队调往东北,团以上干部先行。李勃同其他团以上干部一起,越过平津铁路,经过山海关,锦州到达沈阳。后又奉命返回锦州同赶到锦州的部队一起进行了整编。李勃调任热辽纵队二十七旅政治部主任,不久又调任热辽军区十八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7年升任八纵二十四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该师在辽西这块三角地区(南面是北宁铁路、北面是锦承铁路)打了很多仗,先后参加了攻打建昌、凌源、北镇等县城和大城子、北票、松树嘴子、要路沟等地战役,还在杨仗子参加两次战斗。他们和兄弟部队一起按总部部署,集中几倍于敌的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第一次打杨仗子,歼敌一个师;第二次打杨仗子,又歼敌两个师。随后,部队从热东开往沈阳以北,时值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气温低达摄氏零下三、四十度,夜行军中,有一次山炮陷进了雪坑,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部队仅停留了20分钟,就有近千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冻伤,幸亏及时采取了原地踏步等活动措施,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非战斗减员。到东北后,李勃于1947年12月参加了哈尔滨政治工作会议,会后调任十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纵队成立后的第一仗是打隆化,经激战全歼隆化守敌。其后,李勃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北平解放后,他调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政治部副主任,随军南下,到江西时曾兼赣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50年4月,李勃调军委民航局,负责组建上海办事处(也称华东办事处),任政治委员。同年8月,调任军委民航局西南管理分局政治委员。1951年11月,调军委民航局组建华中管理分局,任局长。他在民航工作期间,主要任务是团结、教育“两航”(-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起义人员,使他们更好地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服务。1952年10月,李勃调空军第四军,任政治部主任。在1953年的文化大进军中,他刻苦攻读文化课,经两年时间的刻苦学习,数、理、化达到了高中水平。1954年10月,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0党史、政治工作、军事、外交等课程。1955年9月,他被授予少校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目田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从政治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军委空军雷达兵部任政治委员。1960年8月调任空六军政治委员,1967年7月任济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68年11月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69年,他被选为中国0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同年12月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75年10月改任济南军区顾问,并当选为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8月离职休息,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经历历史事件:
辽沈战役 (公元1948年)
平津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陈范有 安徽省池州石台县
廖容标 (1912~1979)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
康志强 (1912~1986)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
韩立中 (1912~1992) 辽宁省沈阳法库县
李培福 (1912~1983) 甘肃省庆阳华池县
+ 更多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
王任重 (1917~1992)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
张心一 (1897~1992) 著名农学家 甘肃省临夏永靖县
李景兰 (1927~1992) 甘肃省临夏永靖县
张望 (1916~1992)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
韩立中 (1912~1992) 辽宁省沈阳法库县
王鸿章 (1929~1992) 辽宁省沈阳法库县
+ 更多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