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四川省> 成都市> 双流人物

徐炯

[公元1861年-1936年,蜀中五老七贤]

徐炯为[公元1861年-1936年,蜀中五老七贤]

  徐子休先生名炯,字子休,别号霁园。是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贤”之一。1861年生于四川省华阳县——今天的成都华阳,1936年病逝。他青年时期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只是仕途蹭蹬,并不得志。从此开始了他一生“教、学和一”的生活,直到老衰病逝。这五十来年中,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教人的一生。孔夫子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放在他的身上是当之无愧的。
  林子休生活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时代,主要接受儒家思想的“洗礼”,特别是受“宋儒”理学影响很深;但又对明末“三先生”和颜元、吕留良等人的学说和为人衷心仰慕,所以养成他坚毅的精神,强烈的正义感;同时也使他和时代脱节,被陷入时代的冲突和洄流中而不能自拔。
  戊戌“六君子”中的杨锐、刘光第是林子休的好友。政变前夕,他曾打电报给杨、刘二人,提醒他们注意,哪知电报还没有到达,“六君子”已经在北京菜市口身首异处了。他得到这个消息,愤激地对亲友们说:“这一刀砍下去的不是他们的头颅,而是满清的国脉啊!”
  此话一点不错,戊戌政变宣告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此路不通,而后资产阶级革命就掀起了民主革命的浪潮,终于在十三年后彻底埋藏了清王朝。之前,徐子休曾写了一篇题为《古今有女娲否》的文章,对那位“圣母皇太后”进行了无情的讨伐和鞭笞。这,在如天如父的-君主统治的背景之下,可算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举动了哦!果然,“老佛爷”赫然震怒,下诏抓这个大逆不道的叛贼,他在好友的掩护下,逃避到陕西,才得幸免。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自为,孙中山在日本再次发表《讨袁宣言》。蔡锷将军回云南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第二年进军四川。当时袁世凯派在四川的军政长官是成武将军陈宦——袁的心腹之一,袁依之为“南天柱石”——鉴于当时的情势,想要对抗“护国军”犹如以卵击石,有所不能;但要背离袁皇帝,又有所不敢,因而心怀疑虑,左右为难。当时成都某些社会团体曾派出代表向陈宦-,希望他不要为虎作伥,同“护国军”妥协,站在反袁阵营一边,哪知这位陈将军一时发作,将其中一人“就地正法”,而且宣布以儆效尤。这时的徐子休不计个人安危,不顾亲友劝阻,毅然给陈宦写信,辨明是非,指陈利害。后来陈宦终于宣布脱离袁世凯而独立,除了大背景的因素外,徐子休先生的陈词应该起了一定的作用,而“二陈汤”也成了袁皇帝的催命符。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四川军阀有人高唱“川人治川”的调子,意图割据四川,0国家。徐子休发表了题为《异哉,所谓川人之治川也》的文章,指出:四川乃中国之四川,非四川人之四川,凡中国人均得而治之,非四川人所得而私云。此文一出,京、沪各报都加以转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维护祖国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徐子休先生毕竟是一位与时代脱了节的人,在“五四运动”以后,他仍然要坚持“尊孔读经”。不单举之于口,而且见之于行。他在成都创办“孔圣堂”,广招生徒,实践“尊孔读经”的理想。这所学堂后来嬗变为“大成中学”时,在课程中仍然设置有“读经”一项;校门上仍然高悬着“孔圣堂”的匾额;在校园内仍然保存了供奉孔子的“大成殿”,每逢农历朔望和孔子的诞辰,全校师生齐聚殿上,在“至圣先师”和“四配”位前恭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这不能不说是新时代成都的一种难得的奇观!

同年(公元186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