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金华市> 义乌人物

金涓

[明][公元1306年-1382年]

金涓为[明][公元1306年-1382年]

  金涓(1306—1382),字德源,号青村,义乌人。元末明初知名学者和诗人。其一生幽居在野,不应征聘,咏水歌山,传道授业,深为时人与后世钦敬。
  从师受业设帐授学
  元大德十年(1306)四月十九日,金涓出生于义乌县县治之西风光绮丽的绣湖之滨。金涓上祖本为刘氏。五代吴越之际,因“刘”与吴越王钱镠之“镠”谐音而讳之.时任东都越州刺史刘昕率先易刘为金,于是吴越境内刘姓多改为金姓。
  金涓自幼颖悟警敏,年少时,每日即可诵记数千言。稍长,即学文于同居县城之黄溍。黄溍,字晋卿,为有元一代文章宗师。黄溍见金涓年虽少,为文却简约而古朴,甚以为奇,遂悉心教之。金涓也不负师望,为诗为文,益加用功。日后,成为明初开国文臣之首的同门友宋濂曾评论金涓“气雄而言腴,发为文章,优雅健有奇气,不但长于诗而已”。惜后世战乱,其所为文大都散佚于兵燹,今所存者仅一二而已。
  元至顺二年(1331),黄溍召入大都,以应奉文字入翰林院。金涓于是投身于东阳许谦之门。许谦,字益之,号白云,受业于兰溪金履祥,金履祥则承学于金华王柏,王柏则问道于同邑何基。何、王、许、金,学问承继,婺学道统,一脉相传。当年金涓尚在黄溍门下时,就曾陪侍黄溍拜谒许谦于岁寒亭上。今日既列于白云门墙,入于八华山中,见学者如林。本郡以外,近者省内之吴、越、徽、闽,远者朔方之幽、冀、齐、鲁,负笈投学者,不远千里而来。与金涓同学者就有一百多人,而独其所学最优,深得许谦所喜,称为入室高第。许谦说,学者必以至性人伦为本,以开明心术、变化气质为先,以为己为立心之要,以分辨义理为处事之制。金涓自朝至夕,研究奥旨,体验实践,务求吻合。
  金涓既学文于黄溍,又学经于许谦,并与浦江吴莱、金华宋濂、本县王袆、朱廉、傅藻等为友,相互切磋。于是淹贯经史及诸子百家。政治之清浊,食货之丰寡,军事之谋略,地理之形胜,一一储于胸臆,于是设帐授学。其教授生徒,或娓娓而言,经纬天下利弊;或侃侃而谈,纵横古今得失,使受听者心目廓然。时而豪兴所发,援笔为文,顷刻百字干言;间或热情所至,吟咏成诗,须臾五律七绝。纵观金涓一生,即以教授、著述、吟咏而告其终。
  隐居青村吟咏山水
  元至正十八年(1358)三月,朱元璋部攻取建德,逼近婺州。金涓为避战乱,遂隐居蜀墅塘边的青村。
  蜀墅塘,相传为南宋淳熙年间大理寺卿兼翰林学士王槐告老还乡后出资所建。水域四顷,周围十里,灌田数千亩。中有一山,名为蜀山,又曰飞来山。蜀山两旁,以蜀墅塘水相隔之东西,一为塘山,一为公山,向北延伸。塘山高百丈,上有仙坛,山多灵芝,为乌邑南部之名山。塘山、公山之间两山之北,则是一片田畴。田畴之北又是横卧一排小山。青村村落就座于田畴之中,其西依然是丘陵,东向则是一个宽大的进口。
  金涓来到青村,来到蜀墅塘,幽游于云山水石之间,吟咏出不少丰厚恬淡、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蜀墅头》:
  溪头自舒散,天澹夕阳微。
  挽石松边坐,看云水上飞。
  旧矶双鹭下,小棹一渔归。
  不觉吟成久,苔痕湿上衣。
  金涓站在蜀墅溪头,近看水涧舒缓,仰望天高气爽,远眺夕阳西坠。诗人行走至此,稍觉累意,于是拂去脚边块石上的些许尘土,背倚古松,面对蜀墅,放眼湖水,水天一色。片片云彩在水上你追我逐,双双鹭鸟在矶上你依我偎。一叶扁舟,披着晚霞,载鱼而归。身临如此美景,岂不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此刻,诗人沉浸于诗情画意,一句复一句,一首复一首,不知不觉地连草苔的潮气都爬上了诗人的上衣。又如《康湖山居》:
  康湖环十里,半世乐吟身。
  白屋居寒士,青山是故人。
  松高天不暑,瀑近地无尘。
  颇得渔樵趣,生涯日又新。
  诗中的康湖,即蜀墅塘。据传,在王槐筑塘过程中,有一自称康侯者,与王槐竟日相游,何处筑堤设窦,何处凿门架梁,所言无所不当,王槐倾心以信。康侯言说旁之一山为蜀地之山,筑堤可固,并命山为飞来,名塘为蜀墅。康侯离去后,不知所之,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意味,故蜀墅塘又有康湖之雅称。
  自至正十八年迁居青村,金涓在这十里康湖畔,吟山咏水,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其间虽然有时不免产生孤芳自赏而觉凄凉之情,但“从今脱尘俗,自可鄙公侯”的意念是很坚定的。“客来不话功名事,且诵庄生第一篇”,庄生第一篇者,逍遥游也。
  终生不仕拒绝征辟
  金涓从黄溍学文,得而纵横诗文;从许谦学经,得而淹贯经史。才气过人,人难于匹。古人所谓“学而优则仕”,但金涓终其一生而不出。尚在元朝,就有时居翰林的虞集与柳贯交相荐举,金涓不出。到了朱元璋的明洪武时期,他的同学宋濂、王袆双双担任《元史》总裁,宋、王深知金涓的学问根底,曾力邀金涓到京,共同编纂《元史》,金涓依然不出。更不要说以后的朝征府辟了。
  金涓为何终身不仕?我们可以从王袆的诗中寻找答案。王袆有诗云:“德源负才气,少也不可羁。援经复据史,历历谈是非,洒酣即狂歌,襟度无畛畦。”王袆虽然比金涓年少16岁,但确是金涓最为投契的朋友,两人平时携手绣湖,战前避地青村,乱中邂逅光明。“同君畅怀抱,一醉杏花边”,两人互相唱和,一次就有一百九十韵之多。在王袆的诗中,金涓是一位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豪放不羁、无所遮拦的人。当年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高唱“归去来兮”。那么,900年后的金涓岂会自投罗网?伴君如伴虎,这是历来的古训。金涓两位同窗好友宋濂、王袆,一为开国文臣之先,一为立国忠烈之首。他们生前身后,皇帝朱元璋的态度突变,岂不令人心寒。王袆对此有所意识,曾向 金涓拳拳吐言:“劝君坚晚节,湖畦卧烟霞”。
  其实,不用王袆提醒,金涓对官场也有一份警惕。一次,有位方姓的翰林学士路过义乌。闻说金涓的声名,设宴相邀,金涓羞与哙伍,赋七律一首,题《方学士招饮不赴》以拒之:
  我在林间与鹿群,君为天上玉麒麟。
  莫将彩树灯前酒,未醉梅花月下人。
  白屋不生三阁梦,青山难识五陵春。
  行吟每到看松处,自有渔樵做主宾。
  金涓对当权显贵者投以白眼,避之讥之。而对贫寒孤苦者,却报以青睐,济之恤之。当其时代,处于元末明初,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周围远近因饥寒贫苦而得金涓救济抚恤的不可胜数。金涓夫人,少其一岁,过门不久,即双目失明。而金家家道昌隆,既富且庶,因此重娶之说,不绝金涓之耳,但金涓概不理会,始终如一。
  塘山永矗蜀水长流
  明洪武十五年(1382)正月十四日,金涓在青村与世长辞,享年77岁。此后族人在县西所居之坊巷为金涓立“金青村先生祠”。明万历十四年(1586),金涓以“祟儒”人祀义乌县乡贤桐。
  金涓一生,笔耕不辍,文稿颇丰,有《湖西集》、《青村集》两集共四十卷的文稿,惜在嘉靖年间就已散佚无存,后人搜得遗稿及师友相关诗文各一卷,由裔孙金江梓印,题《青村遗稿》。清乾隆间编修《四库全书》,该书由浙江巡抚采而进呈,《四库提要》谓其“恬于仕宦”,“志趣颇高”,“故品格终在江湖诗上”,清同治间永康胡凤丹氏辑《金华丛书》时,得《青村遗稿》抄本以汇,胡氏谓金涓之诗“模范山水,陶冶性灵,亭亭物表,矫矫霞外。非夫志趣超旷,性情闲适,有得于中,无营于外者,乌能诣此”。
  主要参考资料:
  《青村遗稿》,[明]金涓撰,《金华丛书》本
  《义乌人物记》,[明]金江撰,《金华丛书》本
  《[嘉庆]义乌县志》,民国十九年(1930)灌聪图书馆石印本
  义乌《崇儒金氏宗谱》,民国三十五年(1946)金氏宗族排印本
  同年(公元1306年)出生的名人:

罗复仁 (1306~1381)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龚名安 (1306~1385)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
卢琦 (1306~1362)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同年(公元1382年)去世的名人:
金朝兴 (?~1382) 明朝开国功臣 安徽省合肥巢湖市
梅思祖 (?~1382) 明朝开国功臣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
杨璟 (?~1382) 明朝开国功臣 安徽省合肥
朱雄英 (1374~1382) 朱元璋嫡长孙 江苏省南京
王宗远 (?~1382) 浙江省温州苍南
+ 更多公元138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