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南京市> 秦淮人物

甘熙

[清][公元1798年-1853年]

甘熙为[清][公元1798年-1853年]

  甘熙(1798~1853),字实庵,生于1798年,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金石家、藏书家。早年就读于钟山书院,师从散文家姚鼐。
  清道光十九年(1839)进士,以知县迁广西,道光二十二年升郎中。后任户部广东司兼云南主稿、记名知府等职。 他博览群书,博学强记,曾对南京历代掌故、民风民俗、街巷名称沿革等仔细搜罗考证,编撰了南京方志著述多种,著有《白下琐言》、《桐荫随笔》、《栖霞寺志》等,还编有《重修灵谷寺志》12卷。其中以《白下琐言》最为后世学人所推崇。
  甘熙祖上
  甘熙祖上多名人,相传战国时秦国丞相甘茂、三国时孙吴名将甘宁,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大侠甘凤池与其兄甘凤泉等,都是甘熙直系祖先。 “甘熙故居”是由甘熙的父亲甘福开始建造的,后来甘熙又续建、扩建。当时清朝的定规是民间住宅造屋不能超过一百间。据说天帝的房子有一万间,皇宫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王公勋爵的住宅是九百九十九间半,民居便只得九十九间半了。甘熙曾在京为官,深知此事关系重大,所以未敢建满百间,只建九十九间半,那半间是一个四面皆窗的楼阁。
  甘熙的父亲
  甘熙的父亲就是一位著名藏书家,在他所建的津逮楼里曾藏书(画)10多万卷;到了甘熙主持时,藏书更为丰富。可惜,咸丰三年,也就是1853年,在太平军与清军的大战中,津逮楼毁于兵火,大量古籍珍本被毁。
  经历
  甘熙幼年饱读津逮楼藏书,但他并非只是纸上谈兵的书生,而是成长为一位有见识有经验的地方官员。道光中期,南京发生水患,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开后湖(即今玄武湖)以通江,甘熙坚持不能这样做。他经多方勘察、考证,认为如果通江,后果将不堪设想。他还特地撰写了《后湖水利考》来制止这件事。
  精通地学
  甘熙还精通地学,精于风水之术。1842年,甘熙在京任郎中时,奉诏为道光皇帝勘选安置灵柩的地宫。咸丰二年,也就是1852年,他再度奉命复勘魏家峪,平安峪。甘熙深知历来为皇帝勘察墓地者无一生还,据说他完成任务后,即告假回到南京,嘱咐家人准备为他办理后事。果然,不久甘熙就又被召入京城。很快噩耗传来,说他“以微疾三日卒于邸舍。”
  
同年(公元179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5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