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榕江人物

胡秉铎

[公元1902年-1927年]

胡秉铎为[公元1902年-1927年]

  胡秉铎,字鸣之,汉族,1902年古历12月2日出生在榕江县古州镇,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生。曾任《贵州青年》、“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青年军人》周刊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部机要秘书。东路军总指挥部第一科上校科长、参谋处参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两次参加东征,继后参加北伐。蒋介石“四・一二”叛变革命后,被何应钦派人秘密杀害。
  胡秉铎5岁那年,其父将他过继给叔父胡宗泽作嗣。胡宗泽是清末秀才,曾任榕江商会会长、县参议会副议长、榕江县学校管理员等职,家资甚殷,为榕江首富。胡秉铎兄妹4人,他排行第二。他长相俊秀、天资聪慧。自幼勤奋好学,为全家所宠爱。胡秉铎6岁启蒙读书,8岁进入榕江七年制高级小学,15岁就读于私塾。他立下远大志向,常对同学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吾辈担当。”所以,他读书特别用功刻苦,从不囫囵吞枣,所学课文大都能熟读成诵,并将知识融会贯通,因而成绩优异,深受业师赏识,特安置他与另一学生独享一间书房,以示厚爱。1918年,胡秉铎养父为让他精修学业,特在家办“专馆”,厚金从邻
  县黎平请来饱学之士陈锡侯,对他精心教授。胡秉铎学识与日俱增,被人视为“神童”。陈锡侯认为胡秉铎“器宇非凡,倘四海游学,精琢可成大器”,建议其父送他到贵阳求学深造。
  1919年,胡秉铎赴省求学,报考“贵州省立法政专门学校”。经过一年的补习,第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取录。他到贵阳不久,北平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他受其影响,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籍,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上看到社会上有钱人家灯红酒绿,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穷苦人衣不蔽体,沿街乞讨,忍饥挨饿,便萌发了改变旧社会、救国救民于水火的思想。一次寒假回家,他直言不讳地对父亲说,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认清了当今社会,当官的-百姓,鱼肉人民,自己却三妻四妾,挥金如土;种田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却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我们这个家的规矩也森严,房子象衙门,虽有吃穿却不得自由。这些话,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1922年胡秉铎于贵州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毕、“1923年2月回家完婚。婚后不久,他为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告别新婚爱妻,北上求学。同年3月,胡秉铎到达北平,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朝阳大学。在朝阳大学读书期间,他大量阅读进步书籍,思想激进,并且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在同学中有很大影响,连在上海进行革命活动的贵州青年周逸群等,也对他倾慕不已。
  1924年1月,时在上海的周逸群受恽代英、肖楚女主办的共青团刊物《中国青年》的启示,与贵州进步青年李侠公等人商定创办《贵州青年》,组织贵州青年学生起来进行革命。周逸群想到胡秉铎是贵州不可多得的革命青年,便将自己亲笔起草的《创刊宣言》寄给他,征求其意见,同时寄去二、三十块大洋作为路费,邀请他前往上海共同创办。胡秉铎积极支持创办《贵州青年》,对《创刊宣言》认真提出意见。
  不久,胡秉铎南下上海,结识了邓中夏,面见了周逸群、李侠公。从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贵州青年》创刊后,胡秉铎负责工作。他常为组稿奔波,通宵达旦地审稿、编排、校对。使第一期《贵州青年》不仅准时出刊,而且质量较高,战斗性强。肖楚女看了《贵州青年》后,在《中国青年》第三十六期《新刊批评》栏内热情洋溢地说它是“贵州人为了要求贵州前途光明而办的”。可是,贵州军阀对《贵州青年》却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他们在给《贵州青年》社的一封信中,画了一支手枪进行威胁、恐吓。胡秉铎、周逸群等没有被反动军阀的恐吓所吓倒,相反,更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他们用犀利的笔,揭露军阀的种种罪行,号召贵州青年团结起来,勇敢地与军阀作斗争,推翻-。胡秉铎用“赤光”笔名,先后在《贵州青年》第二、三、四期上发表了《残废的三个人》、《寂寥的夜》、
  《恶政府的势力》和《攻战》等充满战斗热情的文章和诗歌。
  胡秉铎发表在《贵州青年》第四期上的《杂感》,更是把斗争的锋芒直接指向军阀政府。他写到:“山国里酋长式的贵州政府……凭借权势,作威作福;就是那些拇指大的科长科员们……竟敢一手遮天,假借公权报复私怨,全不管是非曲直;无怪一般衷苦无告的小百姓,受尽他们的欺凌侮辱,怨声载道”。胡秉铎这些战斗的檄文,揭露了贵州军阀袁祖铭的倒行逆施,它象一把锋利的 ,刺向反动军阀的心脏,极大地鼓舞了贵州广大青年向恶势力冲杀的勇气。
  胡秉铎非常关心青年的成长。当时不少青年学生到《贵州青年》社走访,寻求革命知识。胡秉铎总是热情接待,循循善诱地解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他们的进步。他慷慨无私。《贵州青年》经费十分困难,每期只发行几百份,为使刊物得以维持和扩大,他省吃俭用,将家里给他的生活费节省用于办《贵州青年》,其中一次就拿出大洋50块。由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胡秉铎等转入新的战斗岗位,《贵州青年》只出12期。但它对于启发青年的革命斗争觉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24年8月,胡秉铎经邓中夏推荐,从上海前往广州,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不久,胡秉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胡秉铎经常写信给家里和家乡好友,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动员好友投身革命。他在给家中的信中,多次动员父母变卖家中的房屋、田土和山林,救济贫苦农民。他说,不久的将来崭新的社会将会来到人间。由此可见,胡秉铎对革命的胜利和美好社会的到来,充满了信心。
  1925年1月25日,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发起的“青年军人社”成立,并决定出版《青年军人》周刊,胡秉铎任该刊总。
  1925年2月1日,周恩来同志领导组织的黄埔军校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军人参加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正式成立,胡秉铎和徐向前、周逸群等被选为负责人。
  2月2日,广东革命政府发布总动员令,.决定由黄埔军校学生担任先锋,开赴东江,讨伐陈炯明叛军。东征中,胡秉铎在李春富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内务、宣传工作。他不辞劳苦,边行军边向东江农民作动员宣传,在东江农民大力支援下,东征军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走陈炯明,并恢复了-解散近两年之久的海陆丰农民协会。胡秉铎通过参加第一次东征,受到了实际的锻炼。
  1925年9月,胡秉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
  同年10月,他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在攻打惠州城的战役中,胡秉铎和其他将士英勇奋战,取得了“惠州战役”胜利。东征结束后,胡秉铎任第二军军部机要秘书。
  1926年3月,两广区委为进一步加强-工作,把滇、桂军中的青年军人团结起来,决定成立以“青军会”会员为骨干的“西南革命同志会”,并定于3月12日在广州大佛寺召开成立大会。孙文主义学会头目知道后,扬言“血洗会场”,妄图破坏成立大会的召开。区委得到这一情报后,及时作出对付武装袭击的布置,确定由国民党左派人士毛景州和胡秉铎负责会场的保卫工作。在会议进行中,孙文学会干将杨引之、王惠生跳出来叫喊:“这个会是共产党操纵的,不要听他们那一套”,“坚决清除共产党”等。王惠生还趁混乱之机,拔出手枪向大会主持人射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毛景州伸出手压住王惠生握枪的手,胡秉铎一个箭步跳到王惠生的身后,一把夺过他的手枪,同时用手枪对准王惠生的胸脯,大喊道:“谁要动手,我就毙了他!”胡秉铎、毛景州将孙文学会的人逼出会场,使大会得以胜利进行。这就是有名的“大佛寺事件”。
  3月20日蒋介石一手策划,制造了“中山舰事件”,以周恩来为首的全体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两广区委认为,胡秉铎尚未暴露共产党员身份,与何应钦又是贵州同乡,私交也好,于是决定胡秉铎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继续留在第一军,进行情报工作。胡秉铎收集了许多情报、资料,直接提供给周恩来。
  1926年4月,蒋介石以“精诚团结”为由解散了“青年会”和“孙文主义学会”,5月中旬成立“黄埔同学会”,蒋介石自任会长。6月,胡秉铎调到何应钦东路指挥部任参谋,兼任黄埔同学会潮汕分会秘书。
  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师北伐,胡秉铎任东路军总指挥部第一科上校科长,在进军福州途中,胡秉铎与共产党员、第25师58团3营营长戴文取得联系。以后他俩以同学关系进行单线联系。12日东路军攻占福州,胡秉铎被提任第1师政治部主任。驻福州期间,胡秉铎主持召开了有几十人参加的福州地方共产党秘密会议,由戴文负责秘密警戒。
  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后,蒋介石为篡夺革命果实,暗中策划军事行动,以排斥打击中共在军队中的力量。胡秉铎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立即指派戴文速将此情报亲口报告给第2军第6师师长戴岳、-表肖劲光,并要他们“人不能离队,师部不能驻南京,要驻浦口”。肖劲光、戴岳根据胡秉铎提供的情报将部队开往湖北,从而挫败了蒋介石的阴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大肆逮捕和-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随后又在广州、南京、杭州、厦门、福建等地发动了“清党”活动。胡秉铎在血雨腥风之中凛然不惧,他置生死于度外,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进行革命活动,时而找同志们谈话,时而去党的秘密机关开会。一天,他正在秘密召开共产党员会时,因人向何应钦告密而被南京-长温建钢逮捕。他在狱中给父亲写信说:“因事被 厅下狱了,儿已失去自由,望家中不必挂念,干革命总是要有死难的,为布尔塞维克而死,虽死犹生”。
  胡秉铎入狱后,何应钦因慕其才华,又是同乡,私交尚好,便软硬兼施,诱其投降。胡秉铎忠于革命,不为利诱,后蒋介石令何应钦派人秘密将其杀害于南京。牺牲时年仅25岁。
  “我们死,死则死于-手里方痛快;
  我们生,生则生于同志们中间方美善”。
  这是胡秉铎生前对同志们说的话,说明他早已作好为革命献身的准备。他的一生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胡秉铎之死,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中国济难会全国总会会刊《牺牲》等刊物,刊载了悼念烈士的文章。《布尔什维克》第十一期刊登的题为《胡秉
  铎之死》的文章指出:“烈士的死,促进了更多青年的觉醒,我们未死者誓为你报仇,负起仓吁造新人类的责任。”
  胡秉铎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壮丽非常。他把整个青春无私的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用他的笔、他的血谱写了一曲无产阶级的正气歌。他的英名不灭,业绩不朽,永远镌嵌在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丰碑上,激励后人奋勇前进。
相关院校:

黄埔军校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潘百济 (1902~1992) 广西自治区柳州融安县
骆希道 (1902~1942) 广西自治区柳州融安县
叶常丰 (1902~1988) 浙江省衢州衢江区
王亚璋 (1902~1990) 浙江省舟山定海区
余程万 (1902~1955)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
+ 更多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7年)去世的名人:
王天培 (1888~1927) 北伐名将 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
熊秀明 (1898~1927) 广西自治区柳州柳江区
吴振民 (1898~1927) 浙江省绍兴嵊州
李天佐 (1884~1927)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
张其锽 (1877~1927)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永福
王志仁 (1904~1927)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 更多公元192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