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辽宁省> 大连市> 瓦房店人物

孙作云

[公元1912年-1978年]

孙作云为[公元1912年-1978年]

  孙作云(1912.2.23~1978.5.23),字雨庵,号龙举,辽宁省复县(今瓦房店市)人。1919年就读于村学,1925年考入复县初级中学,1928年考入沈阳东北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从师梁启雄(梁启超之弟)。梁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对孙作云影响甚深。此时他曾任附中校刊。1931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东北大学附中,学校特准免试升入东北大学,他却孑然一身来到上海,考入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参加--、街头演讲、募捐,并赴南京-。后又爆发"一·二八"事变,他参加复旦大学组织的学生义勇军,在翁照垣将军的一三八旅中做组织民众工作,运送弹药、给养。后来学生军遣散,回到复县老家。1932年秋,考入北京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随闻一多修楚辞、诗经课程。在校时曾任《清华周刊》杂志的编委。1935年发表《论现代派诗》及许多新诗作品。1936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秋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闻一多任导师。这一时期,他致力于《九歌》的研究,发表的论文有《〈九歌〉司命神考》、《〈九歌〉湘神考》、《〈九歌〉非民歌说》,译有青木正儿《楚辞〈九歌〉之舞曲的结构》。孙作云提出《九歌》是楚国国家祀典的乐章,周勋初在《〈九歌〉新考》中指出:"这种学说为《九歌》研究中影响很大的流派"。
  1938年7月,在北京"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任,从事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工作,历时3年半,编成《经部·诗经类目部》、《史部·金石类目部》各1本,助编《子部·艺术类目录》1本,补定《史部·地理类·方志之属》东北县志数篇及《子部·艺术类·食谱之属及游戏之属》提要十余篇。1939年著《释姬--周先祖以熊为图腾考》(1957年重写时改名《周先祖以熊为图腾考》)。40年代孙作云撰写《蚩尤考--中国古代NC167氏族研究》(1940)、《九歌东君考》(1941)、《泰山之礼俗研究》(1941)、《飞廉考--中国古代凤氏族研究》(1943)、《后羿传说丛考--夏初NC167、鸟、猪、鳖四族之斗争》(1944)、《鸟官考--中国古代鸟氏族诸尊长考补》(1946)。论证了蚩尤以NC167为图腾,商人以燕子(玄鸟)为图腾,周人以熊为图腾,对中国图腾制度进行开拓性的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史的"三代"是由三个氏族发展扩充而来。他指出《九歌》是一组抒情诗,它所描写的许多神灵,既具有神话的研究价值,又与古代的祭祀典礼相关联,亦具有民谷学的研究价值。
  1946年,孙作云受聘于东北临时大学补习班、东北大学、长白师范学院任中国文学系副教授,讲授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楚辞》、《诗经》、中国新文学研究等课程,同时任沈阳博物院研究员,主编《历史与考古》、《国立沈阳博物院汇刊》,出版《辽海引年集》。1948年随博物院到北平,任中国大学教授。1946~1948年,继续从事神说传说、民俗和《楚辞》的研究。著有《说丹朱--中国古代鹤氏族研究》、《说高跷戏出于图腾跳舞》(1946)、《说羽人--羽人图、羽人神话、飞仙思想之图腾主义的考察》(1947),在沈阳《东北民报》上连载《年前年后--从民俗学上考察年节》、《三月三起源》(1947)、《〈离骚〉正文的推测--〈离骚〉文义与文貌之复原》(1948)等。
  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孙作云即入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1950年3月调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前身),任设计员,承担中国通史展览的设计工作,提出在原始社会的陈列中应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图腾信仰作为辅助材料的建议。同年加入中国史学会,与张政NB663、李光壁教授等发起创办《历史教学》杂志,并任编委。1951年该杂志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的史学刊物之一。1952年应聘于河南新乡市的平原师范学院任教授,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课程。1956年院系调整,执教于河南大学,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历史文选、《诗经》选读等课程。他还任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史学月刊》编委、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务。
  除教学工作外,孙作云的学术研究亦有不凡成绩。50~60年代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从上官大夫夺稿说到屈原因〈离骚〉而得祸》(1952)、《屈原在楚怀王时被放逐的年代》(1953)、《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处置屈原问题》(1954)、《〈九歌〉的写作年代》(1956)、《〈诗经〉的史料价值》(1956)、《〈大招〉的作者及其写作年代》(1957)、《从读史方面谈谈〈诗经〉的时代性地域性》(1957)、《读〈史记·屈原列传〉》(1959)、《屈原的放逐问题》(1961)、《楚辞〈九歌〉之结构及其祀神时神、巫之配置方式》)(1961)、《〈离骚〉的主要错简》(1962)、《从〈离骚〉的写作年代说到〈惜颂〉、〈抽思〉及宋玉〈九辩〉的相互关系》、《汉代司命神像的发现》(1963)、《〈九歌〉与民歌的关系》(1963)。1966年中华书局出版《〈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一书,收入研究《诗经》的15篇论文,全书39万字。
  "文革"开始,孙作云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遭揪斗-,但他拼力求索,毫不动摇。1973年发表的论文有《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画幡考释》、《长沙出土的汉墓帛画试释》、《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考释》。1973年5月,在日本东京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画像石、碑帖拓片展览",他为河南省博物馆选展汉代画像石拓片50幅,并一一写出解说词,发表有独特见解的相关文章20余篇。1974年盛夏开始,用近一年的时间又写出25万言的《天问研究》(1989年中华书局出版)。70年代发表主要论文还有《洛阳西汉壁画墓中的傩仪图》(1977)、《洛阳卜千秋墓壁画考释》(1977)、《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画像石墓雕像考释》(1978)、《从〈天问〉看夏初建国史》(1978)。
  1978年5月23日,孙作云在开封去世。
  他留下大量未发表的文章及稿件,有的又得以发表,主要有《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编年》(1979)、《论楚辞〈天问〉对我国上古史研究的贡献》(1979)、《说〈九歌·东皇太一〉为迎神曲》(1980)、《中国古代器物纹饰中所见的动植物》(1980)、《屈原和河南》(1982)、《秦诅楚文释要》(1982)、《楚辞〈天问〉与楚宗庙壁画》(1983)、《说豳西周时代为北方军事重镇(兼论军监)》(1983)、《洛阳壁画墓考释》(1987)等。 相关院校:

河南大学

  同名人物:
孙作云 (1920~2013) 陕西省榆林绥德县 [当代]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王阑西 (1912~1996)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
赵新春 (1912~1983) 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区
周廷云 (1912~1945) 嵩阳书院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
李贵清 湖南省湘西州龙山
范惠 河南省开封市
+ 更多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8年)去世的名人:
罗炳均 (1913~1978)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
李白凤 (1914~1978) 北京市
薛迅 (1910~1978) 河南省开封市
周多福 (1916~1978) 河南省开封市
马光田 (1922~1978) 河南省开封市
卢问渠 (1890~1978) 河南省开封市
+ 更多公元197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