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焦作市> 武陟人物

郝象吾

[公元1899年-1952年]

郝象吾为[公元1899年-1952年]

  郝象吾(1899~1952),原名郝坤巽,字象吾,留学美国曾用名K、S、Hr,武陟县南东陶村人。复旦大学教授、著名生物学家。
  郝出生在农民家庭,幼年曾读私塾,辛亥革命后到县城上小学堂,后赴省城开封考入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17年被选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攻读6年,获遗传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在河南中州大学任教授。1926年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1927年在河南中州大学理学院任教授兼理学院院长,后任河南大学教授兼农学院院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郝随河南大学先后搬迁到信阳鸡公山、镇平和嵩县等地,继续从事遗传学和植物生物学教学,并担任河南大学教务长。1944年春,日军进攻中原,郝又随河南大学,辗转于伏牛山区卢氏、内乡等县,最后到达淅川。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因陋就简坚持开学上课,他对遗传学的研究也从未中断。1945年春,日军再次进攻,学校迁到陕西宝鸡,条件更为艰苦,但在他主持下,学校教学活动仍然继续不辍。8年抗日战争,在到处颠沛流离的情况下,他除搞好教学行政工作外,对于遗传学研究工作没有停止过。遗传学研究实验用的一种昆虫——果蝇,需要保持一定温度才能生存。为了能够及时供给实验需要他把果蝇装在盒里,带在身上,用自己的体温维持果蝇的生命。保证了实验研究的连续进行。
  1945年抗战胜利后,河南大学迁回开封,郝继续担任教务长,同时致力于《演化与优生》专著的写作,以生物进化的观点研究人类优生的必要,对优生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1949年,郝到复旦大学生物系任教授,他为了学习和了解米丘林学派的遗传学,虽年过五旬,仍努力学习俄语,在原来精通英、德、法三种外文的基础上,仅以一年时间,就能阅读俄文专业书籍。
  郝象吾是我国遗传学界最早的几位学者之一,是孟德尔、莫尔根学派理论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他从事教学工作近三十年,把全部心血奉献给教学科研工作,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生物和农学人材,发表了《相关变异与植物育种》、《心性遗传之证据》等数篇论文,除自然科学外,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也有一定的造诣。
  1952年,正当他在遗传学方面作出更多贡献的时候,因高血压引起脑溢血症在上海逝世,终年53岁。 相关院校:

复旦大学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张文通 (1899~1962)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
刘海蓬 (1899~1947) 河南省济源市
卢有仁 (1899~1978)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
王介一 (1899~1995) 河南省济源市
杨介人 (1899~1936)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
+ 更多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
王家光 (1889~1952) 河南省济源市
王福长 (1929~1952)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
王高升 (1901~1952)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
赵承钦 (1880~1952)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张伯华 (1904~1952)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
马绍孔 (1930~1952)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
+ 更多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