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阿城人物

金遗华

[公元1940年-1964年]

金遗华为[公元1940年-1964年]

  金遗华,1940年9月3日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一朝鲜族贫苦农民家庭。
  金遗华的父亲金世东,早年随父兄从朝鲜流落到中国的吉林省,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勉强维持生活。为了混出个样儿。金世东后来又一路讨饭一路跋涉,辗转到依兰县八虎里落脚成家。1926年金世东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从事地下工作的金世东被 逮捕,开始了狱中的非人生活。国共两党达成共同抗日的协定后,金世东被释放出狱。但是长期坐牢,加上敌人的酷刑,他的身体极度虚弱,只好返归依兰县八虎里,后来又搬到阿城县谋生。1940年6月,金世东因劳累过度病重入院,不久又转到哈尔滨红十字医院。
  盛夏的一天,金遗华的母亲拖着沉重而又疲倦的身体到医院看望病危的丈夫时,金世东指着妻子隆起的腹部,叮嘱说:“我的病怕是不行了,留下的这条根儿只好托付给你,无论生男生女,都让他作无愧于中华的儿女!将来起名字就叫‘遗华’吧!”半个月之后,金世东在医院里安然地去世了。
  金遗华出生四个月后,寡母无力支撑门庭,只好投奔到汤原县金遗华的叔父家里。叔父金世景家里人口多劳力少,生活也很艰苦。为了生活,也为了把丈夫留下来的唯一的骨肉抚育长大,金遗华的母亲-改嫁了。
  新中国诞生的礼炮,给这个苦窝里长大的孩子带来了幸福。金遗华不仅有了新的希望,而且依靠人民政府的资助上了学。
  贫苦,给幼小的金遗华打上了生活艰辛的烙印;贫苦,也使他懂得了要发奋图强。在学校里,金遗华是个勤奋上进的好学生,曾获得过四个奖状,被评为模范学生。
  1954年春,叔父见金遗华上学大约要跑四公里的路,他母亲又患重病照顾不过来,就将他接去,到近一点的学校里念书。谁知,母亲惦记着儿子,竟病上加病,卧床不起,没几天就离开人世。金遗华得知这个噩耗,心如刀绞,急忙赶回家,可母亲的尸体已经入了土。金遗华跑着哭着,扑到母亲的墓前,两只小手抓着油黑的泥土,嘴里不住地喊着:“妈妈、妈妈!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啊!”他悲痛得泣不成声。金遗华的叔伯哥哥一边安慰他,一边拿出一个小碗斟满了酒。金遗华跪倒墓前双手接过酒碗,恭恭敬敬地举过头,然后含着自己的眼泪倒在墓前。
  14岁的金遗华成为孤儿了,好心的叔叔收养了他。为了不给叔父家增加经济负担,金遗华在汤原县浩良河汉族小学读完了六年就参加了农业生产。
  1958年春,友谊农场建起了民办中学。金遗华听说是半工半读性质的中学,就报了名。学校里除了半天上课,还要用半天时间打草绳编织草袋,每次劳动量都很大。班里40名同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退学了二十几名。金遗华经受过劳动的锻炼,不仅坚持下来,而且还扎扎实实地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和劳动技术。
  1960年开春,征兵工作开始了,多年来想当解放军的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金遗华积极报了名。身体检查那天,启明星还在眨着眼睛,他就爬起来,连早饭也没顾上吃,一口气跑到了武装部。通过体检、政审,当入伍通知书发到他手中的时候,金遗华高兴得禁不住跳起了民族舞蹈。
  1960年5月,刚刚入伍两个月的金遗华被调到体训队去踢足球。他本来是个很好的左前锋,因为守门员调走了,领导上又要他当守门员,而且要求他在短时间里突击训练守门技术。他愉快地接受了组织的决定,并向领导表示:“只要对全队有利,我就坚决干好”!金遗华一直坚持刻苦锻炼,终于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掌握了技术,以后成了队里一名优秀的守门员。
  1962年3月,体训队解散后,金遗华被分配到师直侦察连,在一班当战士。到了连队,他主动要求工作。公差勤务,他抢在头里;搞农副业生产,他拣重活干;在军事训练中,他取得实弹射击优秀的成绩。
  1962年秋,金遗华和同志们外出执行刈马草任务,住在一个村庄上。庄里有家朝鲜族军属,家里只有老大娘和一个小女孩子。金遗华把帮助军属排忧解难,当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助老大娘挑水、扫院、打柴劈柴。
  一天,金遗华帮助老大娘干活时,外面突然下起雷阵雨,他赶忙躲进屋里避雨。谁知,刚坐下来十几分钟,屋顶却“嗒、嗒、嗒”地滴起水来。金遗华看到眼里,记在心上,从那天起,他每天完成刈马草任务,都多刈两捆捎回来。同志们得知他的用意后,也照他的样子做。没几天功夫,就割了两千多公斤草,晾晒起来。到了星期天,他抱起干草对大家说:“走帮阿妈妮苫房子去!”老大娘见来了很多解放军帮助苫房子,感动得流出了热泪,再三地说:“我要写信告诉孩子,叫他听党的话,像你们一样好好干!”
  10月底,金遗华随同连队到镜泊湖执行冰下捕鱼任务。一天清晨,东方还没有破晓,他们就坐着爬犁赶往捕鱼点。突然连里一辆马拉爬犁掉进一个冰窟窿,马身和爬犁架有一半露在冰面上。随着冰层的破裂,有完全掉进去的危险。
  “一定要抢救出来!”连-下了决心。
  当时,冰窟窿的边缘随时都有下塌的可能,抢救的人不能过多,金遗华见此情景奋勇而出,和几个同志迅速卧倒在冰面上,向冰窟窿边缘匍匐前进。他爬在最前面,后面的同志拉着他的腿。就这样一个拉一个,组成了一支坚强的抢救队伍。金遗华和爬在前面的几个同志抓住了马的缰绳,慢慢地向冰岸上拉……
  人压在冰面上,刺骨的冰水渗出冰面三十多厘米深。金遗华的棉衣棉裤全给浸透了,冻得他浑身直打哆嗦,还是坚持拉住缰绳不放,终于把马和爬犁从冰窟窿里捞了出来。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后,金遗华被雷锋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从此以后,他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声不响地为连队做了许多好事。桌子断了腿,他找来木方和锯,自动修好了;车库的顶棚掉了块木板,他担心车辆被风雨淋坏了,马上找来油毡纸和钉子修补上;班里同志执勤回来,他帮助战友把车子擦得干干净净;有的新战士给摩托车加油时,粗手毛脚,他总是接过油斗耐心做示范;……
  在党的培养帮助下,金遗华迅速成长起来。他入伍三年,连续被评为五好战士。1963年6月8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
  不久,连队接到任务,准备去野外搞攀登训练。正巧,金遗华患了感冒发高烧。他担心连队把自己留下来,急三火四地跑到连部。
  “连长,你就让我去吧!这次攀登训练是个新科目,如果我不练好,怎么能带领全班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呢!”金遗华恳切要求。
  “好,就凭你这种精神也该去!”连长爽快地回答。
  金遗华听到这里,脸上立即绽出了笑容。
  “不过,”连长迟疑了一会儿,又充满深情地说,“暂时还得留下,等身体恢复了再去!”
  金遗华又“磨”了一会儿,见连长的态度很坚决,只得无可奈何地走了。
  连队拉出营区投入了轰轰烈烈的训练。金遗华留在连队真是坐立不安。刚休息三天,病还没有痊愈,他就打起背包,偷偷地赶到了训练地。同志们见了齐声问他:“班长,你怎么来了,病好了吗?”他笑呵呵地说:“一点小病算不了啥,顶一顶就好了。来,咱们一起练!”
  训练是在一座50米高的陡壁下进行。有些新同志望着奇石古树和悬崖峭壁,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金遗华盘算看,在这种困难面前,既要做好思想动员,又要实打实地做出样子,才能增强同志们的信心。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带头向上攀去。峭壁上,有的地方长有灌木、葛藤、岩石犬牙交错;有的地方岩石光秃秃的,金遗华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登去,一直爬到崖顶。他做了一遍示范,接着鼓励新同志说:“不要怕,要胆大心细,勇敢一些!”后来,班里的新同志在班长的指导和帮助下,都0完成了这一个科目。
  1963年4月底,金遗华被提升为二班副班长。由于他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突出,一个月以后,连队党支部又调他到三班担任班长工作。他对党支部交给的工作充满着坚定的信心,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虽然我现在经验少,困难多,可我一定努力做。无论何事,自己的主观努力是关键。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依靠群众,做战士的知心朋友,就可带好一个班,0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同年7月,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党支部把金遗华作为“苗子”选送到军集训队学习。金遗华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不仅自己努力学习,积极提高军政素质,而且热情帮助战友。
  年底,金遗华从军集训队结业回连,被分配到四班担任班长。
  1964年3月11日晚,阴冷的西北风刮个不停,吹得树梢、电线发出“呜呜”的响声。侦察连驻地早已亮起了微弱的金黄色的灯光。
  在四班宿舍里,战士们整整齐齐地坐在炕沿上,一个个挺胸直腰静听着班长金遗华做野营训练小结。此刻,金遗华身体有些消瘦,两目尽管不像往常那样炯炯有神,却依然闪现出坚毅、严肃的神情。他一边扫视着摊在桌子上的记录本,一边有条有理地总结全班的训练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不大的功夫,只见他脸颊微红,头上冒出虚汗,金遗华正患着重感冒。
  突然,闻听有人大声呼喊:“救火!救火!”
  金遗华听到喊声精神一振,两眼焦炙地扫向战友们,大声说道:“快!快!”立即拉开房门,带领全班同志跑出宿舍。几乎在同时,司号员也吹响了紧急集合号。跟着,传出一阵纷沓的脚步声。操场上各班、排马上整理好了队伍。精明强干的连长王同亭,表情严肃地站在队伍前面。
  “病号留下,加强警戒,其余的跟我去!”连长简短地交待了一句,带队跑出营区。
  金遗华跟着救火的行列迅速向火场奔去。路上清点本班人数时,金遗华发现正患肠炎病的本班战士丁万举也跟来了,便关心地对他说:“你有病,又没吃饭,就不要去了!”班长的亲切关怀,使丁万举心里觉得暖滋滋的,但是想到班长患着感冒都抢着去救火,自己怎么能不去呢?就说了一声:“救火要紧!”继续跟着班长跑步前进。
  火场离营房不到两公里,他们还没跑出营区,已经看到腾起的烈火映红了夜空。水火不留情,同志们不由得加快了速度。金遗华跑着跑着,只觉得头有些昏沉沉的,衬衣也被汗水湿透了。他暗暗地告诫自己:“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原来是牡丹江搪瓷厂的烘烤车间着火了,整个厂区被浓烈的烟雾和腾起的火光笼罩起来。风助火威越烧越旺,正从厂房西侧向东蔓延,时而夹杂着“劈劈啪啪”的响声。火场上聚满了救火的群众,有的积极截断火,控制火势;有的端盆提桶,用水奋力扑救。先到的部队正在全力抢救车间的化工原料。中间屋火势很大,连长王同亭看到那里抢救的人较少,就命令连队进去抢救。
  “四班跟我来!”金遗华大喊一声,率先冲进火场。中屋里搪瓷产品很多,还有不少半成品和原料。由于这里起火较早,许多产品被烤热了,屋子里的浓烟呛得使人透不过气来。金遗华首先抢出一批搪瓷产品。片刻,他又返身闯了进去。这时西北角突然传出“哗啦轰”的响声,那里的天花板已经塌落,浓烟裹着烈火疾速向东扩散。金遗华毫不犹豫地抱起一摞被烤热的搪瓷产品,飞步赶了出来。外面的群众见他的眉毛、头发被烧焦了,衣服上燃着火苗,纷纷跑过来,接下物资,又帮他将身上的火苗扑灭,金遗华深深地换了口气,转身看到屋里的大批物资即将被熊熊烈火吞噬时,心如火灼。这个从苦窝里爬出来,又在党的阳光哺育下长大的孤儿,此刻只有一个念头,多抢出一点物资,国家就少受一点损失!他又奋不顾身地第三次向中屋奔去。徐长庚和几名战士也随后跟着冲了过去。
  “危险,不要进去!”连长王同亭焦虑地喊道。
  “解放军同志,危险!”在场的许多群众也担心地连声呼喊。
  在喊声中,金遗华、徐长庚等已冲进了火海,屋内烈火烤人,浓烟滚滚。头顶上的瓦片、木头“轰隆轰隆”地不断落下来,眼看整个屋顶即将塌落下来。
  危险!金遗华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危险,而是同志们的危险。火光中,他迅速环视四周,发现本班战士徐长庚和另外几个战士正在屋中间抱物资,不由得大声喊道:“徐长庚,快出去!快——!”徐长庚和几名战士听到班长的呼唤,很快从窗口跳了出去,金遗华随后也冲到离门口约一米远的地方,这时,金遗华只要一个箭步,就可以脱离险区!
  然而,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驱使他坚定地站住了。
  “快出去,危险——!”金遗华转身再一次招呼屋里的人脱险。
  果真,工人李炳全还在里边。他听到喊声,便从浓烟里踉踉跄跄地冲过来。正当他俩的肩膀相碰的刹那间,房顶的大梁“轰隆”一声巨响,无情地倒塌下来。人的一生纵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但最严峻的考验,莫过于生死瞬间。此时此刻,曾经是个优秀足球守门员的金遗华,凭着他敏捷的反应,完全可以一个鱼跃窜出门口脱离险境。然而,他所做的,却是举起他那只曾经在党旗面前庄严宣过誓的右手,将工人李炳全朝门口推了出去。李炳全脱险了,金遗华的手臂再也没有收回!
  少顷,在场的指战员和群众醒悟过来。
  “班——长——”徐长庚和战友们悲切地呼叫着。
  “金——遗——华”连长王同亭痛心地喊着。
  “解放军同志——!”李炳全和工人们也十分惋惜地大声呼唤。
  当他们不约而同地跑上去,从燃烧的房架下将金遗华扒出来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为表彰金遗华的英雄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命令,追授金遗华“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同时还将四班命为“金遗华班”。
  为抢救国家财产和工人同志的生命,金遗华牺牲了。烈火纵能夺去他的青春,然而,他用生命谱成的颂歌,将永世流传!
  (曹荣光)
  同年(公元1940年)出生的名人:

郭庶英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
王保生 江苏省镇江丹阳市
王秉德 辽宁省葫芦岛
王道生 辽宁省沈阳
孙元意 北京市
+ 更多公元194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
马师曾 (1900~1964)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马派创始人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张竹君 (1876~1964) 清末民初女权先驱者,著名女医师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曾三多 (1899~1964)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赵顺之 (1878~1964)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
李伟南 (1880~1964)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
徐建德 (1901~1964) 广东省韶关市乐昌
+ 更多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