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泰州市> 兴化人物

高榖

[明][公元1391年-1460年,明朝首辅,明朝兴化三相]

高榖为[明][公元1391年-1460年,明朝首辅,明朝兴化三相]

  高榖(1391—1460),或称高谷,字世用,一字育斋,扬州兴化人。明诗文家
  生于1391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十日),死于1460年2月2日(农历正月十日)。1457年(天顺元年)正月至二月代任当朝首辅一职。1415年(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中书。仁宗时改任春坊司直郎,迁翰林侍讲。1435年(宣德十年)主持顺天乡试。正统初由杨士奇荐侍经筵,赐三品服。1438年(正统三年)参与修《宣宗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十年进工部右侍郎,并兼前职,入阁参与机务。
  景泰初进工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阁务。1451年(景泰二年)进少保、东阁大学士。七年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
  英宗复位,称病辞职,杜门谢绝与宾客交,人问景泰、天顺间事,均闭口不作答。被尊为“五朝元老”。
  有《高文义公集》十卷、《拾遗集》一卷、《归田集》三卷、《育斋先生诗集》十七卷留世。《明史》有传(《明史》卷169 列传第57)。
  高榖是明朝兴化三相之一。明朝277年间,有三位相国出自兴化,先后为高榖(1391—1460)、李春芳(1511—1585)和吴甡(1589—1670)。
  高榖自1415年(永乐十三年)以进士入仕以来,一直担任翰林清职。1436年(正统元年)升为经筵,成英宗朱祁镇的帝师,1445年(正统十年)参与阁务。
  1449年(正统十四年)八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朝50万大军被蒙古瓦剌团团围困,切断水源,全军履没。统军太监王振死于乱军,皇帝朱祁镇竟成瓦剌的战俘。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主战派,一面胜利地组织了北京保卫战,一面推举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继登大统,稳定大局。是为代宗,年号景泰。最坚决地支持于廉的是时任工部侍郎兼侍读学士、阁臣高榖。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侥幸登基,很感激那些主张抗击蒙古的主战派,在罢绌南迁派的同时,晋升于谦为兵部尚书,升高榖为东阁大学士,以少保衔入阁拜相。未几加太子太傅,享双俸。1456(景泰七年)再晋为谨身殿士学士兼东阁大学士,成次辅。
  高榖在阁“持议正”,且政治上十分清醒。1451年(景泰二年),蒙古瓦剌内部矛盾激化,酋长也先愿意赎还英宗朱祁镇。由于朱祁钰态度暖昧,朝中久议不决。高榖坚定地主张遣派迎驾,并力主“礼宜从厚”。英宗赎回后,被奉为“太上皇”搁置深宫。
  至1457年(景泰八年),朱祁钰沉疴不起,蓄谋已久的朱祁镇在一群心腹的拥戴下,突然夺宫升殿,废黜景泰,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
  朱祁镇复辟后,对景泰大臣一一进行了清算,大学士陈循、王文等被诛杀流放。抗敌功著的于谦咏了一通《石灰》,也被斩杀于刑场。高榖自知不可恋位,于是-乞归。英宗叹喟:“榖,长者”,并对朝臣说:“榖在内阁议迎驾及南内事(指曾为帝师),尝左右朕。其赐金帛袭衣,给驿舟以归”。
  高榖归里,相府建于县桥以南,门前跨街树以“益功”牌坊。“有问景泰、天顺间事,辄不应”。清代方志记其府邸“湫隘突甚”,《明史》则说:“榖美丰仪,乐俭素,位至台司,敝庐瘠田而已。
同年(公元139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46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