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市>

徐渭

[明][公元1521年-1593年,我国十六世纪著名的文学艺术家]

徐渭为[明][公元1521年-1593年,我国十六世纪著名的文学艺术家]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官绅家庭,徐渭出生百日,父亲去世,由母亲抚养成人。徐文长的戏剧创作有杂剧集《四声猿》,其中包括《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四个独立的戏。徐渭的书法和明代早期书坛沉闷的气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己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72岁的徐渭离开人世。
  人物生平
  才名早扬
  徐渭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出生于山阴(今绍兴)一个趋向衰落的大家族。他的父亲徐鏓做过四川夔州府的同知,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两个儿子,继娶苗氏,不曾生育,晚年纳妾生下徐渭,在徐渭出生百日后就死了。此后徐渭由嫡母苗夫人抚养直到十四岁,苗氏死后,随长兄徐淮生活,直到二十一岁入赘潘家。
  虽然出生在官僚家庭,但徐渭早年的生活并不愉快。由于是庶出,而两个嫡出的哥哥又比他年长二三十岁,所以徐渭在家中也没有什么地位。在徐渭十岁那年,苗夫人把他的生母逐出了家门。幼年夺母,对徐渭是一个很大的刺激。虽然二十九岁那年他得以把母亲接回自己家中,但直到垂暮之年,他仍然不能忘怀这件事情。
  他年轻时考秀才未取,在给督学-要求复试的-中这样说道:“学无效验,遂不信于父兄。而况骨肉煎逼,箕豆相燃,日夜旋顾,惟身与影!”显得很悲愤。成年后家道中衰,徐渭入赘妇家,生活当然也不那么自在。一个机警敏感的人,在如此坎坷的境遇中长成,自然容易养成执拗和偏激的性格。
  徐渭生性极为聪慧。他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轰动了全城。当地的绅士们称他为神童,比之为刘晏、杨修。二十来岁时他与越中名士陈海樵、沈炼等人相交往,为“越中十子”之一。沈炼曾夸奖他说:“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据说在一次酒宴上,主人有意为难徐渭,指着席上一件小东西请他作赋,暗中却命童仆捧上丈余长的纸卷。徐渭立身把笔,一气写尽,惊倒了满座的人。另外有一个关于徐渭的小故事,也能凸显他的聪明才智。在他年幼时,还在上私塾,老师看他聪明伶俐,便要考考他,让他拿着两个水桶去汲水,期间要度过独木桥,当时徐渭尚小,力气也不足,自是困难,但是塾师看见徐渭高兴地抬水回来,惊问方法,他高兴地说:把水桶放水里自然轻松多了!当时尚无浮力一说,徐渭的聪敏,让老师大加赞赏。
  屡试不第
  自幼以才名著称乡里的徐渭,一向颇有些自负自傲,对功名事业充满了向往,然而在科举道路上却屡遭挫折。二十岁那年,他结结巴巴地考中了个秀才,此后一次又一次参加乡试,直到四十一岁,考了八次,始终也未能中举。其间二十六岁时丧妻,从潘家迁出,以教书糊口,直到三十七岁时应胡宗宪之邀,入幕府掌文书。徐渭在科举中一再失败,并不是偶然的。他暮年作《自作畸谱》,还特地记下了六岁入学时所读的岑参《和贾舍人早朝》诗句:“鸡鸣紫陌曙光寒”,流露出无穷的人生感慨。
  从戎幕到牢狱
  嘉靖时期,东南沿海遭受倭寇的频繁侵扰,由于兵备松弛,官吏无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惨重损失。徐渭一方面以诗歌对此进行尖锐的抨击,一方面满怀热忱地投入到抗倭战争中。他虽然身无一职,却几次换上短衣,冒险随军队来到前线,观察形势,然后记录下战事的经过,分析成败的原因,向有关-提出破敌的方略。这些文章大都写得比较切实,不同于一般的书生议论。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徐渭以才名为总督东南军务的胡宗宪所招,入幕府掌文书。入幕之初,他为胡宗宪作《进白鹿表》,受到嘉靖帝的赏识。自此胡宗宪对他更为倚重,对他放任的性格,也格外优容。陶望龄《徐文长传》记载说:徐渭常常与朋友在市井饮酒,总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开着大门等待。有人报告胡宗宪,说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声叫嚷,胡宗宪反而加以称赞。当时胡宗宪权重威严,文武将吏参见时都不敢抬头,而徐渭戴着破旧的黑头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闯入门,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当然在幕府中也有许多不如意的事。胡宗宪出于各种原因,与权臣严嵩来往甚密,而徐渭是痛恶严嵩的,他最亲近的友人沈炼就因参劾严嵩而遭到杀害,但徐渭又不得不代胡宗宪写了一些吹捧严嵩的文字。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被免职,徐阶出任内阁首辅。在徐阶的策动下,胡宗宪受到参劾,并于次年被逮捕至京(后来因平倭有功,只受到免职处分),徐渭也就离开了总督府。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胡宗宪再次被逮入狱,死于狱中,他原先的幕僚也有好几人受到牵连。徐渭生性本来就有些偏激,连年应试未中,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时他对胡宗宪被构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担忧自己受到-,于是对人生彻底失望,以至发狂。他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反复 有九次之多。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徐渭在又一次狂病发作中,因怀疑继妻张氏不贞,将她杀死,因此被关入监牢。他在狱中完成《周易参同契》注释,揣摩书画艺术。
  徐渭被下狱后,友人纷纷予以援助。其中援助最为有力的,先是礼部侍郎诸大绶,后是翰林编修张元忭(即明末著名散文家张岱的曾祖父),他们都是徐渭的至交,又都是状元出身,颇有声望。在这些朋友的解救下,徐渭坐了七年牢,终于借万历皇帝即位大赦之机获释。这是万历元年(1573年)的事,徐渭已经五十三岁了。
  潦倒晚年
  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徐渭已不再有什么政治上的雄心,但他对国事的关注却老而未衰。出狱后,他先在-一带游历,登山临水,并交结了许多诗画之友。万历四年(1576年)夏,徐渭年轻时代的朋友,这时已经做到担负北部边防重任的吴兑邀他北上,他便欣然前往。徐渭在宣化幕府的时间不到一年,但留下了不少描写北地风光、民俗和军旅生活的诗文。在写给许多-的赠序中,他都喜欢议论政事,尤其是关于边防的策略。当时张居正主持国政,对蒙古采取抚和的方针,徐渭对此表示赞赏。期间又过居庸关赴塞外宣化府等地,闻戚继光所云至辽寻李成梁,教授其子李如松兵法,结识蒙古首领俺答夫人三娘子。他在吴兑那里受到敬重,无奈身体不好,只得于次年春经北京回到家乡绍兴,注释郭璞《葬书》。
  六十岁时,徐渭应张元忭之招去北京,但不久两人的关系就恶化了。据张岱的记叙,张元忭是个性格严峻、恪守礼教的人,而徐渭却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张元忭常常以封建礼教约制徐渭,这使徐渭大为恼火。他曾对张元忭说:我杀人当死,也不过是颈上一刀,你现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由于和老朋友的交恶,加上与官僚们交往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徐渭情绪郁愤,旧病复发,便于居京三载后重归家乡。此后,徐渭就再没有离开过山阴。
  晚年乡居的日子里,徐渭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过去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据说有人来访,徐渭不愿见,便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其中只在张元忭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他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但手头稍为宽裕,便不肯再作。倒是一班门生和晚辈的朋友,或骗或抢,常常得到他的杰作。徐渭似乎特别嗜蟹,许多题画诗记载了朋友们用活蟹来换他画蟹的经过。最后几年,徐渭身患多种疾病,大约画也不能常作,生活更为贫苦。《徐文长文集》中有《卖貂》、《卖磬》、《卖画》、《卖书》诸诗,显示出徐渭凄凉的晚境。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去世,年七十三。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徐渭书法
  徐渭的书法和明代早期书坛沉闷的气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难看懂,用笔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己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超越了时代,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陶望龄曾说过其书法“称为奇绝,谓有明一人”。袁宏道则称:“予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矣!”(《徐渭集四-附录》《徐文长传》)
  徐渭书法和书法观的产生,是与明中、晚期整个思想、文化、审美观念巨大变迁相吻合的。俆渭书法也是从吴门书派主张唐法的反叛0发,继而吸取北宋苏、黄、米追求艺术个性化的积极因素中走来。徐渭在《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中所说的“时时露己笔意”(《中国书法全集·徐渭》,411页)的审美精神。他的原话是:“非特字也,世间诸有为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临摹《兰亭》本者多矣,然时时露已笔意者,始称高手。予阅兹本,虽不能必知其为何人,然窥其露已笔意,必高手也。优孟之似孙叔敖,岂并其须眉躯干而似之耶?亦取诸其意气而已矣。”
  如果说徐渭的行书已用“己意”实现了对传统笔法的改变,那么,最大的改变是那些高头大轴的中堂行草书。以前说“董其昌破坏了墨法”,在这则要说“徐渭破坏了笔法”。徐渭在书法从卷册翰札的文房把玩转向厅堂展示审美的变革中,实现了作品创作中笔法的改造。《代应制咏剑草书轴》和《代应制咏墨草书轴》是其代表作。徐渭这种借鉴于绘画的点画表现方法,是对晋唐笔法的创造性破坏。对于书法艺术这种美术化倾向的改变。(刘正成《书法艺术概论》)
  徐渭墨葡萄图
  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法语形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天池。”下钤“湘管齐”朱文方印一,尚有清陈希濂、李佐贤等鉴藏印多方。
  此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却造成了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艺术效果。此图纯以水墨画葡萄,随意涂抹点染,倒挂枝头,形象生动。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恰如其分的结合。作者将水墨葡萄与自己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一种饱经患难、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
  徐渭传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就仿扬雄《解嘲》做《释毁》,长大后拜同乡季本为师。诸在学为生员时就已负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聘为幕府,与歙县余寅、鄞县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得到一只白鹿,准备献给朝廷,令徐渭起草奏表,与其他幕僚起草的奏表一并寄给与他相好的学士,请他从中择其优者上报朝廷。学士以渭所拟的表文进呈,世宗大喜,特别宠爱宗宪,宗宪也更加器重徐渭。总督府戒备森严,将吏们低头出入,而渭却头顶角巾,身穿布衣,一付平民打扮,与总督府中的人长揖交谈。幕府有急事,夜深敞开督府大门等他来商议。如果渭喝醉了未来,宗宪派人去好好照顾。
  徐渭熟悉兵法,好用奇计。宗宪擒获海寇徐海和王直,都是渭参与谋划的。渭借宗宪之势,颇为骄横。后宗宪下狱,渭惧祸,得疯狂病,用大锥刺耳,深至数寸。又用椎击碎肾囊,都没死。随后杀其后妻,官府依法将其打入死牢,同乡张元忭极力救他出狱。他游历金陵,到达宣、辽,考察了诸边寨要地。与李成梁诸子十分友好。入京师,在元忭家做客,元忭要他讲述礼法,渭不遵从,含怒而去。后来元忭去世,渭身着白衣去祭吊,抚棺恸哭,却不说他是谁。
  渭天资超人,诗文高出同辈。善写草书,工于绘画花草竹石,曾自称“:我是书法第一,其次是诗,再次是文章,最后才是画。”嘉靖时期,王世贞、李攀龙创立“七子社”,谢榛因是一介平民而被排斥。渭对于达官贵人压迫平民非常义愤,誓不与王、李等为伍。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漫游越中,得到渭诗文残稿,给祭酒陶望龄看,都大加赞赏,刻印成集,流传于世。
  人物评价
  总评
  徐渭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文学家、艺术家木心先生评其为“英才天纵”。他能谋善断,几乎一己之力尽破多年的倭寇之患,晚年悉心培养出李如松这位名将,建立不朽功勋。他的诗,袁中郎(即袁宏道)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至于绘画,他更是中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突出的人物之一。
  历代评价
  齐白石: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大涤子(石涛)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
  石涛: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
  吴昌硕: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黄宾虹:绍兴徐青藤,用笔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来,没有人能赶上他。
同年(公元152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59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