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渭南市> 潼关人物

郭守谦

[公元1926年-1994年]

郭守谦为[公元1926年-1994年]

  郭守谦(1926~1994),男,汉族,又名邦柱,1926年1月出生。潼关县城关镇吴村西城子人,中 员。
  1947年从同州(今大荔)师范学校肄业,任教于吴村乡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6月,参加中共潼关县委举办的地方干部培训班,未及结业就参加群众运动和支前工作。195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月担任第二区副区长。1953年5月担任县供销联社副主任。
  1955年8月,担任县委农业生产合作部副部长。1956年8月,担任县委农业部副部长。1957年9月,担任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1959年1月,任渭南县潼关公社副书记,兼任潼关公社铁路建设指挥部总指挥。1961年,潼关恢复县制,郭担任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期间,走遍全县沟沟岔岔、山山水水,从了解县情入手,长计划短安排,为县委、县政府出谋划策。总结的东官村、马口村农活小段包工、牲口分户喂养及传统式蒿草沤肥的经验,全县推广。1963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在潼关召开传统式蒿草沤肥经验交流现场会,全省农村干部六七百人参加。1966年2月,担任县农林水牧局局长。1970年,担任县农械厂厂长,同工人一道研制铸造出旱塬凿井冲击锥等新产品。将农械厂更名为“力车厂”。专项生产“350”力车,经营效益大幅提高。1970年10月,复任县农林水牧局革命领导小组组长。1973年8月,任县农牧局局长。从潼关旱塬农业的实际出发,总结出“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的经验,指导农业生产。在科学种田方面,开展耕作制度改革试点,推广优良品种,实施粮粮间作,旱塬每亩万株棉,育苗移栽,地膜复盖,改冬季造林为春季造林等都取得良好效果。同年10月,代县革委会起草《潼关抽黄灌溉工程设计》,其“由一点取水、三级抽提”的设想受到省革委会重视,随即派员勘查、立项、设计。1976年7月11日,抽黄工程破土动工。1977年3月15日,代县革委会起草《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通知》,印发全县实施。由于会战水利工程布点合理,任务分配落实到位,完成时间切合实际,待会战结束,全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1958年~1978年,10余次职务变动,两次“三带”(粮、户、组织关系)下基层锻炼“蹲点”。组织谈话后,即背负行囊,徒步到村。在农村工作时,走百村,吃千家饭,一日三餐,按规定付粮1斤交钱3角,从未短粮少钱。1978年5月第八届一次县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县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12月第九届一次县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县政府副县长。分管农业期间,南抓太要水库建设,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使延宕数年的太要水库工程划上句号。东抓代字营三河口截渗工程,北抓港口抽黄工程及原上农田渠网配套设施,坚持数年,使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1984年7月离休后,欣然接任《潼关县志》编委会副主任一职,孜孜不倦参与。三赴西安查询、校核、考证有关资料。1994年9月12日病逝,终年68岁。
  来源:潼关县县志办
  
同年(公元192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