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潜江人物

郭之藩

[明]

郭之藩为[明]

  郭之藩,字介卿,号培冈,明,潜江(今泰丰办事处)人。其父郭嵓(yán,岩的古体字)是朝嘉靖年间朝廷的推官。
  (一)
  郭之藩在明隆庆四年(1570)作为选贡生入国子监就读,学业期满已到了明万历元年(1573),授武进县(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主簿。
  明朝时期县级机构设知县一员(正七品),县丞一员(正八品),主簿一员(正九品),典史一员(从九品)。主簿是知县的辅佐官,也是最低级的-,主要协助知县掌管水利、农桑及粮马等事。
  甘鹏云先生所著《潜江旧闻录》(以下简称《旧闻》)一书中,有一篇《郭主簿之藩政迹》的短文,此文开头是这样的:
  (武进)县设主簿司水利,旧矣。能称其职者不少,概见何也?岂以官微权轻,展布为难欤(yú,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抑亦留心民瘼(mò,瘼:疾,疾苦。民瘼,即人民的疾苦),奉公尽职者无其人欤?
  这里说的是,授主簿之职主管水利者从古到今的不少,但真正能称职者又有几位呢。不要以为官微权轻就难以施政干出成绩,只要你像郭之藩那样心中有老百姓,留心人民的疾苦,奉公尽职,没有干不好的事。根据各种史料,我们可知郭之藩在武进任职的主要政绩就是尽心修堤,疏浚河渠。
  (二)
  武进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是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太湖翕聚众水,下泄河渠渐致闭塞,使县境经常处于泽国状态,民众深受水患之苦。从江汉平原潜江走出去的郭之藩深知“民以田为命,田以水为命,水不利则为害”的道理,并很有治水之经验,是武进历史上治水没有见到过的能人。《旧闻》写道“乃知县倅(cuì,倅:副、辅助)有以自见者,又未尝无其人也”。郭之藩在明万历八年(1580)主持修筑“芙蓉湖圩塍”二十余里,使“熟(今常熟)本邑田三万亩,并熟无锡田六万亩”,由过去常遭水淹的土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腴之地。
  明末兵部尚书、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巨著作者张国维在其七十多万字的《吴中水利全书》“水治篇”中对郭之藩尊称“兄,武进县丞、永安知县郭之藩”,此篇中记载“武进县丞郭之藩筑芙蓉堤(濒湖腴田苦潦,筑堤捍之),围可二十余里。筑武进、无锡二县界(堤),堤长十余里,北障江湖,南捍湖水,自是皆成腴产”。
  明末著名水利志专家张内蕴在其所著的《三吴水考》中也记载了明万历六年(1578)郭之藩“督浚孟渎、白鹤(河)、舜河、太平河”,使过去“劳勚(yì,劳苦)为多”之地,尽成田园的宦迹。
  怪不得《旧闻》和《武进县志》均记载:“迄今言县佐之贤者,必首之藩”,并“视周文襄(明永乐年间工部侍郎,以巡抚身份督办江南堤防而成循吏)芙蓉堤遗迹”有过之无不及。由此武进县的百姓对郭之藩爱戴有加,报请上峰批准,将他祀名宦供奉。《常州府志?名宦》有其传。武进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先后诞生了十九位帝王,九名状元和一千五百四十六名进士,可进入名宦祠的不知有多少人,也不知有多少比郭之藩位高权重者,而一个主簿能进入名宦祠者的确是凤毛麟角。潜江至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其名宦祠供奉的也只有十六人,而有史可查知县以下祀名宦者也仅有明成化年间的县丞李镛(太平人,即今浙江温岭市人)。
  (三)
  郭之藩因在武进治水有功,万历十年(1582)擢升永安(今广东紫金县,当时属惠州府)知县。他在知县任上,又是兴学校,课农桑,修水利,并在万历十四年(1586)组织编写了《永安县志》,还为这部县志写了序。甘鹏云先生《旧闻》称郭之藩为这部县志写了两篇序,我只找到了收录在《湖北文徵》(第三卷,第三十六页)之中的一篇序,其序文不作赘述。
  《广东通志》对郭之藩在永安以“所至以清惠闻”定论。由于他爱岗敬业,废寝忘食工作,使之积劳成疾,不幸“卒于官”。为了让客死他乡的郭之藩九泉之下有叶落归根的归属感,其族人还是将其遗体运回家乡。《县志》载:安葬于“县东黄汉垸”(今杨市与泰丰办事处的十号湖村与莫市村一带)。
  《旧闻》引用了李超琼的《石船居杂著胜稿》一文,这篇文章记载:武进人民在阳湖东北芙蓉圩建有一座周公祠,这里的周公即周忱,谥号文襄,是明永乐年间的江西布政使、兵部尚书,曾有功于常州、武进人民。在周公祠里供奉的还有海瑞、夏吉、欧阳东凤(潜江人)、郭之潘(潜江人)。周忱、海瑞、夏吉、欧阳四人都不失为朝中重臣,唯有郭之潘以主簿职位与其他四位大臣排列一祠,享受武进人民香火伺候。
  不仅如此,在郭之藩已入土五十年后的明崇祯十五年(1642),无锡人高世豪到湖广任督学,得之郭之潘没有入潜江乡贤祠,大力称赞郭之潘在武进治水功绩,并征集他的事迹,将他纳入乡贤祠。如是先贤甘鹏云大为感慨地说:“以是知官无大小,果能尽其职、勤其事,未有无功效可言者”。
  这里言外之意是说,只要居心为民,无论官职大小,都可以做出让百姓肯定的善政,离开后百姓都会经久不忘,正所谓“功德大道,所在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