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方学成 [清][公元1723年-1795年]

  • 中国封建社会的许多地方官,往往不因其位名传后世,而是因其艺因其文或因其道品为史为人传扬。清代的地方官方学成,就因为在夏津任职其间,组织纂修了一部名志—— 《夏津县志》(亦称《夏津县志前编》),而为后世念念不忘。 方学成(1723—1795),字武工,号松台,室名有学古斋、松华馆等称,旌德县华...[详细]

方从哲 [清][?-1628年,明朝首辅]

  • 方从哲(?-1628),字中涵。浙江德清(今属浙江省湖州市)人。明末首辅大臣。隶籍锦衣卫,家京师。其远祖名方觉亮,籍贯浙江湖州府德清县。明永乐时任锦衣卫指挥使。成祖迁都北京,他随驾从南京迁来,后家大兴方家庄。至于再往前追溯,则已失考。方从哲在万历末期曾独相七年,对当时的政局有过重大影响,也曾遭到...[详细]

杜受田 [清][公元1788年-1852年]

  • 杜受田(1788~1852),字芝农,清滨州旧城里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其父杜谔为嘉庆时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中国文学大词典》、《书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对其家均有记载...[详细]

多隆阿 [清][公元1817年-1864年]

  • 多隆阿(1817.12.20—1864.5.18),字礼堂,呼尔拉特氏,满族正白旗人,晚清咸同期间大将。从小习武,16岁就披甲当兵。曾在胜保、僧格林沁麾下与太平北伐军作战,因功升任协领。后南合湘军作战,配合围攻九江,因功以副都统记名。进攻安徽后与鲍超多次携手转战,连胜太平军,有“北多南鲍”之名。...[详细]

爱新觉罗·多铎 [清][公元1614年-1649年]

  •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2月24日-1649年4月29日),清初著名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镶白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太宗皇太极时﹐屡有战功。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四月﹐封为和硕豫亲王。先后掌管过礼部和兵部。顺治元年(1644)﹐随清军入关。十月﹐南下河南...[详细]

段起玲 [清]

  • 段起玲,字百朋,别号松庐,县太阳三都鹅塘村人。清乾隆十五年(1750)岁贡。居家授徒以奉母,终身不仕。为人耿直刚毅,洁身自好,嫉恶如仇,时人称为“独行君子”。 起玲研习宋、明理学数十年,有名于时。著《四书朱注疏》36卷。将朱熹集注疑难与众说悖谬不合之处,加以汇集,按《十三经注疏》体,阐明朱注...[详细]

段飞龙 [清]

  • 段飞龙(?~?),字号不详,直隶永年(今河北永)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恩科武进士第一人。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四月二十五日、九月二十五日皇上两次谕旨,宣扬清代统治的武功,告诫八旗大臣要习满语,苦练骑射,以巩固统治。在紫光阁建立“下马必亡碑”。“下马必亡碑”后来移至武成殿院...[详细]

董元度 [清][公元1712年-1787年,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

  • 董元度(公元1712——1787年),乾隆十七年进士,由庶吉士改东昌府教授。王昶曾云:“董元度性情洒脱,不喜欢受人约束。入翰林作宫后,乞假南游,来往苏扬之间,寄居卢见曾官署中最久。他与我同住一处,每次推杯饮酒论诗,兴趣昂然不倦。乾隆五十五年冬天,我因进京见皇上路过保定,他已精神疲倦,颓然老了。董...[详细]

董思恭 [清]

  • 董思恭,字作肃,号雨亭、桂川,山东省寿光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乡试第一名,六十年(1721年)中进士。康熙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忠州、泸州、许州、常德、沅州知州、知府,后升任湖南粮储道台、按察使副使,后调任云南。董思恭为官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治理追求实效,所至皆有令名。65岁退老返回寿...[详细]

董纳 [清]

  • 董纳(?~?),字兹重,号默庵,山东平原人。张玉书之兄。清康熙六年(1667)丁未科缪彤榜进士第三人。 董纳参加康熙六年殿试,赐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董纳累官都察院左都御史,他以正色做下属的表率,论议公事识大体、持大节。康熙十一年,董纳出任云南乡试主考官。以后董纳累迁升至江南总督。...[详细]

董教增 [清][公元1750年-1822年]

  • 董教增(1750~1822),字益甫、益其、号观桥,江苏江宁府上元(今南京)县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丁未科史致光榜进士第三人。 董教增的父亲董以学,字敏修,是个守本份,好上进,有气节的人。董教增少年敏悟,年19岁补诸生,为少詹事钱大昕所器重。他解释汉书数十事被钱大昕收入《史考异》中。...[详细]

董邦达 [清][公元1696年-1769年]

  • 董邦达(1696-1769),清代-、书画家。字孚闻、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礼部尚书,谥文恪。好书、画,篆、隶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其风格在娄东、虔山派之间。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三董”。 董邦达 ,雍正元年(1723)拔贡。七年,乡试中式,经...[详细]

董诰 [清][公元1740年-1818年,清朝文华殿大学士]

  • 董诰,(1740-1818),浙江杭州富阳人。董邦达之子。工诗古文词,书法宗王羲之、献之,又能於一粒芝麻-[天下太平]四字。山水禀承家学,雅秀绝尘,晚宗宋、元。为人和易,一时寒畯多得其授画法。 乾隆 二十八年(1763),中顺天乡试举人,次年进士,殿试名列一甲第三,乾隆帝以其系大臣子,改置二...[详细]

丁耀亢 [清][公元1599年-1665年]

  • 丁耀亢(1599—1665年),字西生,号野鹤,自称紫阳道人。60岁后患目疾,又号木鸡道人。山东诸城人。清初文学家。 丁耀亢出生于仕宦之家,父惟宁,嘉靖进士,官至郧襄兵备副使。其弟耀心、从子大谷,崇祯间中举,独耀亢负才落拓,以诸生(秀才)游江南,从著名书画家董其昌问学。北归,郁郁不得志,取历...[详细]

丁锦堂 [清][公元1846年-1901年]

  • 丁锦堂(1846—1901年),字笏初,号福三,上杭城关(今临江镇)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生。自幼喜欢舞刀弄棍。他长得膀宽腰粗,臂力过人。其父店内货物进出的重活全由他承担,还在南门汀江码头兼做搬运苦力。20岁时,在码头能一次肩挑12个大盐包,重达200多公斤,不用换肩歇脚,一口气登完4...[详细]

丁殿宁 [清]

  • 丁殿宁(?~?),字号不详,山东益都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甲戌科武进士第一人。 嘉庆十八年,丁殿宁得中武举人。这一年,嘉庆帝谕内阁,武科规制于马步射之外试以开弓、舞刀、掇石以验技勇,由来已久。嗣于嘉庆十八年议令满洲蒙古旗人与汉军汉人一体应试。满洲蒙古旧例只试马步射、硬弓,遂将舞刀一事...[详细]

邓钟岳 [清][公元1679年-1753年]

  • 邓钟岳(1679—1753年),字东长,号悔庐,东昌府邓楼人。邓秉恒的曾长孙。自幼博览群书,尤对《易》、《礼》有深入研究。康熙四十七年(1708)中举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殿试登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入翰林院。雍正元年,任江苏学政、广东学政,后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一生酷爱书法,少年时已...[详细]

邓瑶 [清][公元1812年-1866年]

  • 邓瑶,字伯昭,昌鸟子,生于清嘉十七年(1812)。瑶自幼受其叔显鹤教养,鹤增辑《楚宝》时,瑶13岁,日侍左右,协助搜集资料,有时亦发表不同意见。其叔与文士交游,赋诗论学,瑶亦常在旁间与酬答。 道光十七年(1837),邓瑶选拔贡生,后任麻阳县教谕,悉心清理古书,教学生以治学之道。甫任两月,丁母...[详细]

邓显昌鸟 [清][公元1773年-1841年]

  • 邓显昌鸟,一作显鹃,字子振,号去衢,一作耘渠、云渠,县下渡村(今娘家乡梓木冲)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生。父长智,国子监生,赠宁乡训导。弟显鹤。兄弟兼一代文士,著述甚多,时称“二邓”。 昌鸟幼好学。“初为学时,即一言一协必依礼。”乡人戏呼之为“道学先生”。少时,曾在其外祖靖州训导毛学古...[详细]

邓升平 [清][公元1852年-1922年]

  • 邓升平(1852—1922)文桥邓家人氏,幼年家贫,无力购买纸笔,钟爱书法,每日以狗尾草捆扎为笔,把青石当纸,拿水作墨,奋笔不辍,久之功夫始成。一次,邓升平在湖南东安做客,看人作书,由于靠得太近,书者斜目相问:“汝也能知书乎?”先生不用毛笔,顺手扎草蘸墨一挥而就,字体骨力洞达,书者当即拜他为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