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孝图 [公元1893年-1949年]

  • 林孝图(1893—1949),字桥生,号兰陔室主,白马乡(长潭镇)峡里村人。祖父寅宾通经史,父汉桥为晚清秀才。其祖父、父亲早逝,由祖母陈定娥、母亲丘玉贤含辛茹苦抚育成人。他师从著名宿儒陈芝邺、丘逢甲,勤奋攻读,学识渊博。 1912年,林孝图在峡里村创办三仁学堂,主讲经史。1922年,他担任蕉...[详细]

林修明 [清][公元1885年-191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林修明(1885~1911年),广东蕉岭县新铺镇南山村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父亲林云轩,早年因家境贫寒到东爪哇(印尼)勿里洞岛当矿工,经过多年惨淡经营,办起了小锡矿业。林云轩生子5人,林修明排行第三。林修明7岁回国读书,19岁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在上海期间,他眼见祖国国弱民贫,受西方列强欺侮...[详细]

林应祥 [公元1900年-1932年]

  • 林应祥(1900—1932),新铺镇彭坑村墩子下人。幼年在五全学校启蒙,名列前茅。中学毕业后,在宿儒林岳东的私塾就读,聪颖勤奋,老师视其为学生中之千里马。 1924年林应祥投笔从戎,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东征、北伐、屡建军功,抗日战争时已升任中校营长,率领600健儿驻防上海。 1932年...[详细]

林载华 [公元1910年-1988年]

  • 林载华(1910—1988),新铺镇尖坑村人。建国前,林载华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及南通农学院,1940年以后,长期在蕉岭中学任教。 建国后,他曾先后在蕉中、梅县华侨中学等校任教,直至1975年。教学中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曾荣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师荣誉证"。 1957年以后,林载华被选为广...[详细]

李善馀 [公元1900年-2000年]

  • 李善馀(1900—2000)家名兆庆,兴福镇浒竹村人,1920年广东梅州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1926年毕业后,在北京国立艺专任教。1928年,任安徽省灵壁县县长;1932年转任湖南省零陵县县长。不久调任南京陆军工兵学校军需处长。1937—1943年任广东省大埔县县长6年。他平易近人,不摆官架...[详细]

刘国桢 [公元1899年-1934年]

  • 刘国桢(1899—1934),家名宝贤,号蔚孙,三圳镇东岭村人。其祖父永蔚,旅印尼小商。父月舫,清末秀才,长期在乡“川上 书院”牖民学校执教。月舫生三子:国桢、国彬、刘健。国桢5岁启蒙,牖民学校毕业后升入蕉岭中学,高中在梅州中学及东山中学就读,毕业后回母校牖民学校执教一年,曾撰牖民学校校歌,歌词...[详细]

刘正杰 [公元1903年-1959年]

  • 刘正杰(1903—1959),三圳镇福北村五杠楼人。曾就读于蕉岭中学及梅县东山中学。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厦门大学,后转读大夏大学。大夏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读日本东京明治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回国参加抗日部队,在国民党157师黄涛部任校级文职人员。1937年8月,黄涛兼任厦门警备司令,为防止日军...[详细]

罗福星 [公元1885年-1914年]

  • 罗福星(1885-1914)抗日复台爱国志士。蓝坊大地村人,出生于印尼,16岁就读华侨印尼学校。1903年赴台湾,1906年回广东。后加入同盟会,先后参加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1912年赴台湾参加复台起义。1913年12月不幸被日军拘捕,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反对日本侵占台湾,表示革命党人要“使台湾...[详细]

鲁突 [公元1912年-1977年]

  • 鲁突(1912—1977),原名陈木见,别名陈飞鸿,新铺镇黄虞村人。他出生于印尼。在印尼华侨学校读小学。1931年回国后,梅县东山中学及省立五中(梅州中学)读书。1934年考入广东省地政养成所学习测绘专业,后又考入国民党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地政班,结业后分配到广东南海县土地登记处,1938年1—8月...[详细]

彭道仁 [公元1905年-1992年]

  • 彭道仁(1905—1992),原籍五华,1928年迁来蕉岭。他出身贫苦,16岁高小毕业后,考取外国人办的广州惠爱医院附设医校就读。该校中国学生,实际上是该医院廉价的护理人员。在校学习期间,无课本、无讲义,只是上午听老师(医师)讲一些医学上的基础知识,由学生做笔记,下午到医院跟班到病房护理住院病人...[详细]

丘嵩 [公元1903年-1937年]

  • 丘嵩(1903—1937),兴福镇东山村人。1913年启蒙,1919年6月毕业于东山文魁学校。1922年6月蕉岭中学毕业,1924年8月考入汕头警官学校,毕业后参加警政工作。1927年春考入中央军校5期工科。1932年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1934年升任13军4师19团中校团副。1937年8月...[详细]

丘成清 [公元1903年-1977年]

  • 丘成清(1903—1977),字应西,号安圻,文福镇羊岃头人。出身于书香之家,年幼时得先贤丘逢甲资助读完小学。中学毕业后任觉新学校校长,后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投入蔡廷锴领导的十九路军。1932年“一·二八”日军入侵上海,丘成清任连长,上海江湾战场,与入侵日军浴血奋战3个月。上海停...[详细]

丘继英 [公元1910年-1998年]

  • 丘继英(1910—1998),文福镇下岩仔村人。他家境贫困,于1932年6月中学毕业后考入广东省地政养成所,1933年3月毕业。1937年任《广州日报》副总。是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毅然投笔从戎。 1938年初,几经辗转到武汉,投奔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经当时的办事处主任叶剑英推荐,于1938年到...[详细]

丘清英 [公元1908年-1952年]

  • 丘清英(1908—1952),文福镇坑头村人。曾用名丘勃海、丘勃、丘金汤、丘健生、白健生、黎健生等。 1923年丘清英就读广东韶关师范学校,1925年在广西军队任司书、副官等职。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4期步兵科。毕业后参加北伐。在东路军任排长、连长。后任20师、教导第一师、61师等部...[详细]

丘松学 [公元1913年-1991年]

  • 丘松学(1913.10-1991.12),广东省蕉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5年开始,先后任东江纵队江北指挥部特派员,东江纵队第四支队第二大队中队长等职,活动于增(城)龙(门)从(化)边境。1947年春,奉命率领小分队联合龙门、增城等县小分队,袭击从化县驻石坑圩的韶溉乡公所及其所属的自卫小队...[详细]

汤锡林 [公元1926年-1999年]

  • 汤锡林(1926—1999),蓝坊镇高思村人。他出生于印尼雅加达,9岁回故乡,高思小学毕业后考入梅县隆文中学。40年代末,他奉父命回印尼帮父亲料理商务,从此搏击商海。他牢记“不必锦衣玉食,惟期裕后光前”的祖训,艰苦经营,从事房地产业。70年代,他成为房地产实业家,荣任印尼椰城0副理事长。他不但在...[详细]

汤用巨 [清][公元1831年-?]

  • 汤用巨(1831—?),原名华才,高思镇高思村赤岭背人。1848年考取秀才。咸丰五年乙卯(1855)考取举人,第二年获“例进士”。钦加翰林院待诏,诰授奉政大夫。在京几年后,衣锦返乡。曾为祖屋题“联新居”,撰联“联理同心花萼秀,新铭又日幅陨长”,以勉励后世兄弟友爱。题三副堂联。其中正堂联:赤岭启堂...[详细]

陶然

  • 陶然 (1943~) 原名涂乃贤。广东蕉岭人。出生于印尼万隆,16岁回国读书。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迁居香港。历任香港《体育周报》执行,香港时代图书公司、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香港《中国旅游》画报副总。现任《香港文学》总。为香港作家联会执行会长。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详细]

涂思宗 [公元1897年-1981年]

  • 涂思宗(1897—1981),家名南垣,字负我,三圳镇黄沙坝人。1918年蕉岭中学毕业后考入孙中山麾下许崇智12统领部随营训练班,毕业后任见习官、排长,参加过讨伐桂系军阀及东征陈炯明。在东征期间,涂思宗任张民达师独立营中校营长,陈炯明许以少将官阶诱降,被断然拒绝。在兴宁合水圩,他部被陈炯明叛军包...[详细]

吴汤兴 [清][公元1866年-1895年]

  • 吴汤兴(1866—1895),字绍文,祖籍蕉岭三圳伍子湖,其先世于清乾隆年间(1736—1895)由镇平渡台垦殖,定居于台湾苗栗县铜锣乡。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清廷签订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全台各地纷纷组织义军抵抗日军入侵。义军大将军丘逢甲任命吴汤兴为苗栗义军统领,吴汤兴命丘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