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仲弘

  • 梁仲弘(1543~?),佛山人。是明代佛山望族梁氏十五世长房嫡孙,其祖辈梁正纲于南宋末年(1279年)由番禺北亭迁居佛山朝市街。 梁仲弘自幼不鹜功名,立志习医。稍长,博览群书,先后跟随多位名医学习医术。学有所成后,他在佛山朝市街开设医馆为人诊病兼售中草药,并以“德”、“精”、“诚”为行医宗旨...[详细]

梁柱侯 [清]

  • 梁柱侯(生卒年月不详), 清朝道光、同治年间佛山人。佛山著名的柱侯食品和柱侯酱的首创者。梁柱侯在外省生活过, 由于他喜欢研究烹调, 对北方菜的风味有所领略, 也掌握了一些北方菜的烹调方法。返佛山之后, 他在祖庙附近的三元市开了一间小食店, 专卖牛杂食品。由于手艺高超, 烹调得法, 食品美味可口而...[详细]

廖坚 [公元1898年-1967年]

  • 廖坚(1898~1967年),石湾大桥头人,民国时有名陶塑家之一。少时随父学陶艺,其技得自家传。擅造山公、亭宇、螃蟹、青蛙等小品。又通翰墨,工书法。所作山水盆景,富诗情画意,为石湾窑的石山盆景名家。与陈渭岩亦师亦友,曾在广州合营陶业。初只塑山公素胚出售,后在石湾自营小店,多作外销行货。作品钤有“...[详细]

廖锦涛 [公元1914年-1941年]

  • 廖锦涛(1914~1941),龙津村永明人。1936年到澳门歧关车路公司当办事员。193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澳门特别支部组织委员、中共澳门工委组织委员。他以歧关车路公司为阵地,建立读书小组和中国青年救护团,并推动 “前锋剧社”的建立。同年8月12日,中共澳门党组织派廖锦涛代表“前锋剧...[详细]

李待问 [明][公元1582年-1642年]

  • 李待问(1582~1642年),字葵孺,号献衷。世居佛山陇西里(今佛山市新风路)。明万历十年(1582年)生于官宦家中。父亲李畅, 曾为嘉禾县官,有兄李好问、李孝问、李征问、李敬问(嫡生),李待问排第五,是父80岁时纳陈氏婢女为妾所生,是遗腹子,故名待问。由于母亲出身低微,常受嫡室-,便携带待问...[详细]

黎德

  • 黎德(生卒年月不详), 南海人, 佛山乐器社狮头扎作艺人。他创作扎制的狮头于1959 年中国民间工艺展览上获得金奖。 佛山狮头扎作艺术, 始创于清乾隆年间, 是由鹤山人陈斗首创的。经过200 多年的不断创造和发展, 佛山狮头艺术已成为具有南方特色的扎作艺术。它有别于北方的仿真狮子的艺术形象,...[详细]

黎奉元 [清][公元1803年-1867年]

  • 黎奉元(1803~1867 年), 又名风缘, 绰号“甩绳马骝”。佛山人。自小酷爱粤曲, 长大后结交粤剧界艺人, 钻研粤剧写作技巧。他编写的戏, 内容较清晰, 以力求“三戒” 为宗旨(三戒———戒诲淫、戒诲盗、戒封建迷信)。在剧本形式上, 改变过去提纲式的写法, 每一场戏都分别撰写成锣鼓谱、曲牌...[详细]

李广海 [公元1894年-1972年]

  • 李广海(1894~1972),字澄波。佛山(今禅城)栅下茶基人,骨伤科圣手。他创制的“李广海跌打酒”、“李广海滋补酒” 远近驰名。其父李才干(详见第128页),32岁拜浙江金山寺南来广东的智明和尚为师,得智明传跌打医术,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创“平恕堂”跌打医馆,兼售跌打药膏药丸。李...[详细]

李魁 [清][公元1788年-1878年]

  • 李魁(约1788~1878 年), 原名魁业, 又名奎, 别名斗山, 自号青葵、戆魁,别署有绿屏山樵、崖门老渔、圭峰樵长、斗室居士、冈州画隐、青葵道斗、斗山山人、斗山老狂等。新会县人, 约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 卒于光绪四年(1878 年)。 李魁一生以卖画为职业, 长期居住...[详细]

林君选 [公元1908年-1995年]

  • 林君选(1908~1995 年),笔名昆邕、圭峰山人,原籍广东新会,宣统元年(1908年)生于佛山。幼承家训,酷爱临池,对包世臣、康有为的书法理论心领神会。林君选以鸡毛笔作行草书闻名于世。 他的书法主张融会北碑南帖的长处,强调执笔悬腕竖峰,将力量集中到笔端。尤其擅长使用柔毫,他的鸡毛笔书法郭...[详细]

林汝

  • 林汝(生卒年月不详),南海人。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老艺人,是佛山秋色针口画最有名的老艺人。针口画是以绣花针在纸片上针刺出一点点的针口(孔),针孔相连组成线条,勾勒出物体形象,透过阳光或灯光显现成画。60年代初,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视察时,对针口灯的精巧艺术十分赞赏,当场为针口灯取名...[详细]

林载华

  • 林载华 1942年出生于非洲毛里求斯,祖籍广东梅县,居佛山城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剪纸工艺美术师。自幼喜爱美术,1960年,进人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学习剪纸,自学成才。他辛勤耕耘,把现代版画和装饰画的精华,有机地结合到剪纸艺术中。作品线条优美、装饰性强,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 成为佛山现代...[详细]

李侍问

  • 李侍问(生卒年月不详), 字謇衷, 明末清初佛山人, 是明代户部尚书李待问的族人, 佛山李族第十世后裔。他主持编修的《佛山忠义乡志》, 成书于康熙五年(1666年), 是佛山第一部地方志。 李侍问博闻强识, 读书必做笔记, 尤其注重搜集整理地方史料, 所以有关著术很多。大司农李忠定很器重他,...[详细]

李淑勤

  • 李淑勤 女。1972 年出生,佛山市人。12岁进入广东省粤剧学校学习,6年后毕业进入佛山市青年粤剧团,后成为该团的正印花旦。先后与罗家宝、彭炽权、冯刚毅、梁耀安、阮兆辉、李龙、梁汉威等粤、港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拍档演出。其扮相俊俏端庄,嗓音细润清丽,表演艺术博采众长,成功塑造了《顺治帝与董鄂...[详细]

刘传 [公元1916年-2000年]

  • 刘传(1916~2000年),原名刘永传,祖籍广东番禺,民国5年(1916年)1月16日出生于佛山石湾镇。刘传先祖迁居石湾时,恰逢石湾陶业全盛时期,祖辈父辈皆以制陶维持生计。刘传自幼体质孱弱,10岁时,父母节衣缩食送他进私塾读书,但刘传对读书兴味索然,但却迷恋于听讲古、看粤剧、读公仔书。转学3家...[详细]

李陞问 [明][?-1629年]

  • 李陞问(?~1629 年),别字晋衷,佛山人。从小好学,善为文。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 年),他参加乡试, 中了举人。10 年以后, 任博罗县教谕。他教导学生要正正当当地做人,实实在在地研究学问。他还把自己的薪金捐献出来,作为该县的办学经费。他经常督促学生学习, 把教育好学生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详细]

李宗岱 [清][?-1896年]

  • 李宗岱(?~1896年),字山农,南海佛山堡人,李可琼之孙辈。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副榜贡生。官至山东候补道员署山东盐运使、布政使。有宏才伟略,卓越超群,为人慷慨而有大志。 宋景德末年(1007年),山东招远已有“黄金之乡”的美称。19世纪80年代李宗岱创办的山东平度、招远金矿,不仅是近...[详细]

罗颢 [清]

  • 罗颢(生卒年月不详),字颢甫,绿潭堡人,迁居佛山。曾祖父罗绅, 由地方荐举上京应考的,历任县令、知府,以有政绩而知名。 罗颢少年时志气不凡,喜欢行侠仗义。长大后,专心读书。属王阳明学派,喜欢宣扬“良知良能”的道理。门徒有数百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罗颢考取副贡,任石城教谕。他教学敬...[详细]

罗登贤 [公元1905年-1933年]

  • 罗登贤(1905~1933),原名光,化名光生,今禅城南庄镇紫洞村隔巷人。民国11年(1922年)参与发动工人成立维护工-益的太古船厂工会。接着又发动铁工、铅铜铁喉和钨厂等行业工人成立香港金属业工会,成为该会领导人之一。民国14年春,他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任香港海员工会秘书。日、英...[详细]

罗文俊 [清][公元1789年-1850年]

  • 罗文俊(1789—1850年)字泰瞻,号萝村,南庄镇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记名以御史任用。道光十三年升左春坊左庶子,补翰林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授通政司副使、詹事府詹事,累官工部左侍郎。派查东陵工程,冒寒得病,归里调养,卒年61。文俊自任官后,在史馆活动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