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麟士 [南北朝][公元419年-503年]

  • 沈麟士(419—503),字云祯,武康人。少时家贫如洗,以织帘为生,但好学不倦,故人称“织帘先生”。及长,隐居德清吴羌山(又名乾元山)讲经,从学者近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有“吴羌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之语。南朝宋昇明(477—479)末,太守王奂上表推荐,诏任奉朝请,不就。南朝齐永明六...[详细]

沈文阿 [南北朝][公元503年-563年]

  • 沈文阿(503—563),字国卫,武康(今德清)人。性刚强,力过人,且精于章句,博通经学。曾采先儒各家异同,自编《义疏》,写《三礼》、《三传》。察孝廉,任南朝梁临川王侍郎,累迁兼国子助教、五经博士。 侯景举兵反叛,梁简文帝遣沈文阿招兵援京。京师陷落,文阿与张嵊共保吴兴(今湖州)。兵败,文阿逃...[详细]

沈文季 [南北朝][公元442年-499年]

  • 沈文季(442—499),字仲达,武康(今德清)人。南朝宋时封山阴县五等伯,位中书郎。父沈庆之为前废帝所杀,文季挥刀驰马杀出重围,遂免于难。泰始元年(465),宋明帝即位,复被起用,任黄门郎,领长水校尉。宋后废帝元徽初年,以秘书监出为吴兴(今湖州)太守。宋亡后仕齐,为侍中,领秘书监。南朝齐明帝即...[详细]

沈西苓 [公元1904年-1940年]

  • 沈西苓(1904—1940),原名学诚,笔名叶沉,德清县城风牌弄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后考取官费生,随大姐沈兹九留学日本,就读于京都高等工业学校染织图案系。学习期间,对绘画和戏剧产生兴趣,并结识了日本戏剧家秋田雨崔等人。1924年,在日本筑地小剧场实习美工。1928年回国。后参加创造社...[详细]

沈宪 [南北朝][?-490年]

  • 沈宪(?—490后),字彦璋,武康(今德清)人。初任州从事、主簿。后历任临首令、余杭令、巴陵王府佐、带驾部郎等职,深得明帝赏识,补官乌程(今湖州)令。又任通直郎、都水使者,皆有政绩,除正员郎,补吴令、尚书左丞。 南朝宋昇明二年(478),沈宪擢任长史、南梁(今安徽寿县)太守。迁豫章王咨议,未...[详细]

沈演之 [南北朝][公元397年-449年]

  • 沈演之(397—449),字召真,武康(今德清)人。幼年好学,读《老子》一日百遍,以精通义理知名。曾任司徒祭酒、南谯王义宣左军主簿、钱唐(今杭州)令等职。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东郡(今河南沈丘一带)大水,百姓饥馑,米价昂贵,与尚书祠部郎江邃巡行拯恤,开仓赈济,饥民赖此获救者无数。因尽心于朝...[详细]

沈众 [南北朝][公元503年-558年]

  • 沈众(503—558),字仲师,武康(今德清)人。自幼好学,有文才。初任南朝梁卫南平王法曹参军。为梁武帝千字诗作注解,被召见。又奉命作《竹赋》,深得武帝赏识,迁为限内记室参军。后历任镇南湘东王记室参军、庐陵王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等职。 梁太清二年(548),东魏降将侯景作乱,围攻建康(今南京...[详细]

沈重 [隋][公元500年-583年]

  • 沈重(500—583),字子厚,武康(今德清)人。幼孤,谦逊好学,博览群书,尤精《诗》、《礼》及《左氏春秋》。初仕南朝梁,历任五国常侍、国子助教、五经博士、中书侍郎、江陵令等职。继事后梁主萧登,任都官尚书,领羽林监。北周武帝闻其名,以厚礼聘至周都,诏令其讨论“五经”、校定钟律,授以骠骑大将军、开...[详细]

史沛棠 [公元1894年-1965年]

  • 史沛棠(1894—1965),名维清,德清上柏人。出身中医世家。15岁,拜余杭名医姚耕山为师。19岁回乡开业。1914年,因治疗时疫,声誉鹊起。抗日战争时期,移居杭州法相巷开业,创办六通中医疗养院。1952年,与杭城名医叶熙春、张硕甫等合资创办广兴中医院(今杭州市中医院)。先后任杭州市中医院门诊...[详细]

孙在丰 [清][公元1644年-1689年]

  • 孙在丰(1644—1689),字屺瞻,德清籍,世居归安(今湖州)菱湖。清康熙九年(1670)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讲侍读、侍讲侍读学士,分撰日讲《四书》、《易经》、《书经》,以解义多见称。二十年,每次讲演时,列举经书要义,阐发自己观点,受康熙帝嘉奖,改任《明史》总裁,《明史》第十七卷《...[详细]

徐倬 [清][公元1624年-1713年]

  • 徐倬(1624—1713),字方虎,号苹村,德清新塘(今德清士林镇徐家墩)人。少聪颖,喜读书,10岁参加童子试,名列前茅。17岁游历会稽,深得户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倪元璐赏识,并从学于倪。清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选入史馆,任编修。后因病还乡。越10年,入京任国子监司业。...[详细]

许炳堃 [公元1878年-1965年]

  • 许炳堃(1878—1965),字埏甫,号缄甫、潜夫,德清县城溪东街人。自幼父母双亡,发愤自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创办务本学塾。二十九年一月,得友人资助,赴日本留学。次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织科,并补得南洋官费留学空额,转为官费生。三十三年九月回国。经考试,被清廷授予工科举人。宣统元...[详细]

徐端 [清][公元1754年-1812年]

  • 徐端(1754—1812),字肇之,德清人。其父振甲曾在清河为官,随父行,在河堤上遇老兵退吏,常请教河流疏导之法。后为候选通判,助父引水,深得大学士阿桂器重,奏请留在东河待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补官。六十年署开归道事,以功赐戴花翎,旋即任兖沂曹济道。在治理睢州(今河南睢县、民权等地)河流...[详细]

徐曼仙 [公元1862年-1912年]

  • 徐曼仙(1862?—1912?),女,名畹兰,字曼仙,德清人。少喜诗词,10多岁时写“牡丹纵属群芳冠,终逊东篱气节高”诗句,深得时人赞赏。后嫁湖州赵世昌,夫早逝,上敬公婆,中睦妯娌,下抚幼子,在困境中,孜孜研读《红楼梦》,著有《红楼叶戏谱》,开中国妇女研究红学之先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详细]

徐养源 [清][公元1758年-1825年]

  • 徐养源(1758—1825),字新田,号饴庵,德清人。少时随父游京师,并从师于名流学者,探究学术源流,学业大进。清嘉庆四年(1799),浙江巡抚阮元在西湖筑诂经精舍,聘为主讲人之一,并担任《仪礼》、《尚书》的校勘,甚为精到,受到尊重。六年,举副贡生。其父辞职归乡后,侍奉左右,且“以说经娱亲”。父...[详细]

许孚远 [明][公元1535年-1604年]

  • 许孚远(1535—1604),字孟中,号敬庵,德清县乌牛山麓人。早年受学于唐枢。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后调吏部主事。因讲学遭尚书杨博忌,称疾离归。隆庆(1567—1572)初,首辅高拱荐其为考功主事,出为广东佥事。倭寇骚扰广东,以水陆夹攻,擒获倭党70余人,受到嘉奖。万...[详细]

杨莲青 [公元1896年-1950年]

  • 杨莲青(1896—1950),小名阿奎,德清新市人。其父一度开设书场,莲青耳濡目染,对曲艺萌发兴趣。恰值著名艺人全如青在新市说评话《五虎平西》,遂拜在全的门下,学说评话。因擅长说功,故将《五虎平西》改为以“狸猫换太子”为主要内容的说功书,并改书名为《狸猫换太子》。说书中吸收戏曲表演艺术,模拟人物...[详细]

杨筱楼 [公元1913年-1977年]

  • 杨筱楼(1913—1977),原名周嘉敏,小名阿金,德清县士林荡里墩人。15岁时,从湖滩艺人叶久林学艺。十六岁起,随本村滩簧班演出。在《小寡妇粜米》中饰小寡妇,表演细腻动人,嗓音柔婉,扮相逼真,一时声誉大振,观众呼他为“寡妇阿金”。一次, 以取缔黄色小戏为名捉拿艺人,趁机0。正在演戏的阿金,急中...[详细]

姚班 [唐][公元641年-714年]

  • 姚班(641—714),武康(今德清)人。笃学,武则天时,中明经科,历任六州刺史,进爵至宣城郡公。唐中宗时任太子詹事,兼左庶子。时,节愍太子有失正道,姚班几次上疏相谏。太子佯许之,实则我行我素。及太子败,中宗在宫中搜得姚班谏书,嘉叹不已。时宫中大臣都被治罪,惟姚班被擢为右散骑常侍,迁秘书监。睿宗...[详细]

姚察 [隋][公元533年-606年]

  • 姚察(533—606),字伯审,武康(今德清)人。父僧垣精医术,为梁大医正。6岁诵书万余言,12岁能文。侯景乱时,随父归乡里。年十三为萧纲所器重。萧纲登基,授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入陈,为秘书监,领著作郎、吏部尚书。陈亡入隋,授秘书丞、晋王侍读,袭封北绛郡公,授太子内舍人。奉诏撰梁史、陈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