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847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公元1847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黄飞鸿 [清][公元1847年-1924年]

  • 黄飞鸿(1847—1924)是南海西樵禄舟村人,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飞鸿五岁从父习武,12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详细]

杨泗洪 [清][公元1847年-1895年]

  • 杨泗洪(1847-1895),生于1847年,字锡九,号茂龄,宿迁城彤华街人,自幼习武,好打抱不平,后弃学从军。曾参加中法马尾海战,在战争中屡立战功。光绪十五年升任镇标左翼统领,后任台湾镇总兵。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4月,腐败的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详细]

张明毅 [公元1847年-1915年]

  • 张明毅(1847-1915),字绍荣,号迪卿,又号棣琴,晚号培园逸叟。江西萍乡钦凤乡(今排上镇)石甲坊人。清末官员。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生。 同治二年(1873),中癸酉科第122名举人,十三年(1874),中甲戌科第82名进士。 光绪四年(1878),授四川乐山知县。 ...[详细]

张德彝 [公元1847年-1918年]

  • 张德彝(1847-1918),原名张德明,字俊峰、在初。祖籍福建,后迁盛京铁岭(今辽宁铁岭河西蔡牛乡张家庄),满族,汉军镶黄旗人。晚清外交家、翻译家、游记作家。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生于北京,自幼家境贫困,靠舅父帮助入塾,读书刻苦,锲而不舍。 同治元年(1862),15岁,考入北京...[详细]

袁树勋 [公元1847年-1915年]

  • 袁树勋(1847-1915)湖南湘潭人。字海观,号抑戒,晚号抑戒老人。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随刘坤一在山海关办理军需。次年,以知府分发江西,会同上海法国总主教压制贵溪等县民众反对法国教会侵略。旋调任天津知府。光绪二十六年,为湖北荆宜施道。寻到沪任苏松太道。后宣布不准大米出口,并借用漕粮平...[详细]

王宗朋 [清][公元1847年-1906年]

  • 王宗朋(1847—1906),字兰居,清末山东濮州王榔头庄(今鄄城箕山镇王榔头庄)人。 王宗朋自幼爱好武术,光绪二十年(1894),以练武强身、扶弱保家为宗旨,创建了“红沙会”,组织本村及附近乡民,反抗官府的横征暴敛,为民申张正义,红沙会很快发展到500余人。 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后,镇压...[详细]

蒋式芬 [公元1847年-1922年]

  • 蒋式芬(1847~1922)字挹浮。蠡县郑村人。5岁丧父,靠母亲帮人缝洗衣服为生。6岁入馆拜贡生周锡孟为师,16岁中秀才。但因家贫不能继续求学,即去王辛庄教书,边教边学,后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人,光绪三年(1877)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散馆,授检讨。不久,改授湖广道监察御史。 光...[详细]

董常义 [清][公元1847年-1910年]

  • 董常义(1847~1910),字宜斋,知堡乡南知堡村人。清光绪三年(1877)大饥荒,多次徒步西安、北京贩卖字帖糊口。目睹百姓苦难和世俗败坏,乃筹建“长灯”、“舍茶”、“同善”三个善会,从事各种善举,如掩埋劫后白骨,炎天施舍茶水,收集、焚化字纸,修路补桥等。自编《荒年歌》等劝善歌词30首,分上下...[详细]

张百煕 [清][公元1847年-1907年]

  • 张百煕(1847-1907) 清末大臣。字野秋。湖南长沙人。同治进士。官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至工、刑、礼、户、邮传诸部尚书,政务、学务、编纂官制大臣。中日甲午战争时,参劾李鸿章及礼亲王世铎阳主战,阴讲和,贻误战机。先后主持四川乡试,督山东、广东学政,举荐康有为义和团运动后,疏请改官制、行新政...[详细]

陶锡三 [清][公元1847年-1881年]

  • 陶锡三(1847~1881),名鼎金,字莹生,清巴陵县城东人。同治四年(1865)入清军老湘营,任堂兄陶澄轩中锋前哨。后在江苏、山东镇压捻军,攻夺绥德州城。七年,左宗棠命其以总兵名义筹办军粮。他年少魁悟,应对如流,至蒙古,蒙古王公大悦,即发粮源源供应。八年夺甘肃灵州诸城,清廷赏其功以都司、游击补...[详细]

潘申甫 [公元1847年-1925年]

  • 潘申甫(1847—1925),德清曲溪(今钟管镇)人。中医世家,始于清嘉庆年间,其祖父鼎、父旭皆为名医。幼承家学,从事外科理论研究,尤以治疗痔疮见长,著名学者俞樾患痔疮,经多方医治无效,经潘申甫数次治疗即愈。俞樾赠“术精祝括”匾,从此,名噪沪、杭,医声远播皖、苏一带,慕名从学者达100多人。精治...[详细]

周召南 [清][公元1847年-1925年]

  • 周召南,字敦诗,别字雅言,号棠坡,狮城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自幼好学,授业于周道兴,勤究四书、经史,学业猛进,19岁考取秀才,因母寡,在家奉侍。 召南性情敦厚朴实,言行谨慎,事母至孝,母亲起居饮食,事必亲躬,邻里称颂。居家勤究经史,尤长书法,学习欧体,笔划瘦硬神妙,书法之精,首...[详细]

杨枢 [公元1847年-1917年]

  • 杨枢(1847~1917) 杨枢,字星垣,祖籍辽宁沈阳,先世隶广州驻防汉军旗籍,回族。清咸丰十一年(1861),清廷为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创办了北京同文馆,并于同治三年(1864),在广州设立分馆——广州同文馆。杨枢作为广州回族上层人士的子弟,较早进入广州同文馆。他在就读期间,英语学科一直名...[详细]

罗曼·王彬 [公元1847年-1912年]

  • 王彬(1847~1912年) 罗曼·王彬,又名王罗曼,晋江县清芒乡(今属晋江池店乡清濛村)旅菲华侨王翼彬的次孙。1847年2月28日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市后街仔。幼年就读于马尼拉私立英文学校。长大后在父亲的蜡烛店中协助经商。1882年承接父业,在马尼拉洲仔岸开设EL82商行,经营百货、油漆、木匠...[详细]

赵曾望 [公元1847年-1913年]

  • 赵曾望(1847—1913),字绍庭、芍亭,号姜汀,大港镇人。清同治九年(1870)优贡生。后任内阁中书舍人。在京数年,对朝庭的礼仪制度,各部院的官风吏习,颇为熟悉。因不得意而去官南归,以闭户读书著作为乐事,过着一家四口,“薄田数亩,老屋数幢,田赋厘征,量入为出,差可温饱”的生活。不久,应苏北盐...[详细]

张丽夫 [公元1847年-1923年]

  • 张丽夫(1847~1923),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出生,扬州人。扬州弹词艺人张敬轩之侄,“张家弹词”的杰出代表。幼年随叔父学习说唱家传《珍珠塔》、《双金锭》、《落金扇》、《刁刘氏》4部书。因叔父过早病故,所学仅为片断,尚不能自立,后得扬州评话艺人李国辉之助,恢复家传弹词,又从他人习弹词、...[详细]

余听鸿 [公元1847年-1907年]

  • 余听鸿(1847~1907),字景和,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宜兴人。他早年至武进孟河天宝堂药店学徒,潜心研读≮经》、《伤寒》、《神农本草》等医古籍,入名医费兰泉门下为徒,专攻中医内科。36岁时至常熟虞山镇开业行医,渐至远近闻名。他著有《伤寒论翼注》、《外症医案汇编》、《诊余集》、《余听...[详细]

武仲芳 [公元1847年-1928年]

  • 武仲芳(1847~1928),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宿迁人。自幼种田,未曾读书。家道中落,仅有地十余亩。因勤于耕作,收获多,渐渐买田雇工,一二十年间,有田达七八百亩。他对耕种、收获、施肥、制肥,皆随处用心研究,因此能发现掌握规律性知识。由于耕种有较完善的方法,所以农作物产量及成色,都高...[详细]

孙藻 [公元1847年-1921年]

  • 孙藻 (1847年~1921年) 别名咯拉,今台前县打渔陈乡东影唐孙家街人。清朝末年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他生于贫寒之家,10岁父母双亡,流落街头乞讨度日。13岁在山东梁山县寿张集讨要时,"老井班"一演员见其声音宏亮,于是禀明班主收其入班学艺。孙藻得此机遇,刻苦练功,精心求艺。1863年,他艺...[详细]

孙延德 [公元1847年-1931年]

  • 孙延德(1847~1931)乳名小灵,人称"灵妮",艺名"白酥瓜",河南省封丘县邵寨村人。孙出身赤贫,十几岁即入清河集小天兴班坐科。由于天资聪颖,嗓音甜润优美,坐科期间,深得教师器重,并受到精心栽培,故而大器早成。他文武全才,不论青衣花旦,刀马帅旦,文武小生,样样精绝,因其唱腔脆亮,扮相俊美,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