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市> 上虞人物

王充

[汉][公元27年-97年]

王充为[汉][公元27年-97年]

王充
  王充(27—约97),字仲任,祖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祖上因军功受封会稽阳亭,不到一年,被爵削为民,以农桑为业。祖父名汛,受豪族欺凌,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塘县(今杭州),以贾贩为事。充父名诵,因与豪门结怨,迁居上虞。充为小儿,与侪伦游戏,不好狎侮。6岁读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8岁授《论语》、《尚书》,日诵千字。及长,以孝闻名乡里,被送到京城洛阳太学学习,曾师事班彪。家贫无书,尝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不拘守一家之言与寻章摘句末节。因家贫而又无法进入仕途,遂回乡授徙自给。此后,做过一些小官,在县位至掾功曹,在都尉府位亦掾功曹,在太守为列掾五官功曹行事,入州为从事。性恬澹,不贪富贵。终因政见不合,离职家居。其情操为“贪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锺。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谣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于是,“闭门潜思,礼绝庆吊,户牖墙壁,各置刀笔”,潜心著述凡30年。章帝时,会稽郡太守谢夷吾上 书推荐王充之才:“充之天才,非学所加,虽前世孟轲、孙卿,近世扬雄、刘向、司马迁,不能过也。”章帝特诏公车征召,因病辞行。乡人称其“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
  其著作,据《论衡·自纪》篇记述,有《讥俗节义》、《政务》、《论衡》、《养性》四部。俗性贪进忽退,收成弃败。故闲居作《讥俗节义》12篇。又闵人君之政,不得其宜,故作《政务》之书。又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书。年近70,作《养性》之书,凡16篇。主张“裁节嗜欲,颐神自守”。“庶冀性命可延,斯须不老”。今仅存《论衡》一书。
  在《论衡》中,建立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在自然观方面,批判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提出了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的元气说。以“天道自然”论,批判“天人感应”论。开辟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迷信思想分离的道路。在形神关系上,提出了物质、形体第一性,精神、知觉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对后世无神论思想产生深刻影响。在认识论上,提出了既重视效验,认为知识来源于感性经验,又强调“心意”即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唯物辩证观点。在历史观方面,坚持历史进化论,断言“周不如汉”。认为国家治乱的根本原因,是由人民物质生活状况所决定的。在人性论上,认为人受气不同,禀性有善恶,但又强调后天环境教育对“性行”的决定作用。在伦理思想上,发挥了《管子》的唯物主义思想,从经济生活出-证社会道德的兴废,把衣食温饱放到首位,提出了“仓廪实民知礼节,衣食足民知荣辱。让,生于有余;争,起于不足”的观点。但是在解释社会现象时,只是用自然界规律去直接说明社会现象的原因,如认为人的富贵贫贱由“命”决定,非人力所能变动;王朝兴亡由“期”、“数”、“时”、“历数”等超世间的力量决定等,因而陷入宿命论和历史循环论。又大胆地写出《问孔》、《刺孟》等篇,反对把儒家经典变成教条。
  墓(1981年重修)在上虞滨笕乡乌石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公元97年)去世的名人:
周纡 (?~97) 江苏省宿迁泗洪

同年(2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9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