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菏泽市> 鄄城人物

孙膑

[春秋战国][?-前316年,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孙膑为[春秋战国][?-前316年,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齐国鄄邑(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孙武的后世子孙。原名不详,因受膑刑,被砍去两个膑骨,故世称孙膑。大致于孙武去世后百余年、即公元前3世纪,生于阿、鄄(今山东阳谷阿城镇、鄄城县)之间。他是战国中期齐国人,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并富于传奇色彩的军事家。
  战国中期,战事频仍,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尚武习兵、建功立业。孙膑青年时期,曾同庞涓一起拜当时隐居山野的鬼谷子学习兵法,有很深的军事理论造诣。后来,庞涓先于孙膑下山,为魏惠王赏识,拜为将军。孙膑不久也由墨子门生禽滑厘举荐,做了魏国的客卿。庞涓深知自己的才能不及孙膑,见孙膑在魏惠王面前日益活跃,深怕自己失宠,便设计陷害孙膑。他派人假扮齐国商人,以捎信为名,骗取了孙膑慰念亲人的家书。随即,便在魏惠王面前诬告孙膑私通齐国,阴谋叛魏。惠王震怒,要下令杀掉孙膑。庞涓这时却又建议先处黥(脸上刺字)、刖(砍去膑骨)之刑,待将其兵法弄到手再杀。而在孙膑面前,庞涓则以救命恩人的面目出现,再三申明是由于自己力保,才使其免于一死的。孙膑受刑后,成了残废,完全靠庞涓接济照应。同时,他也十分感激庞涓的救命之恩,所以整天刻写祖传兵法,准备赠给庞涓。但是不久,孙膑便得知了事情的全部-,内心愤恨异常。为了麻痹庞涓,他开始装疯,并借机烧掉了已经写出的兵书。在齐国使臣淳于髠的帮助下,孙膑藏在车中,离魏赴齐。
  在齐国,孙膑被大将田忌待为上宾,留住在自己府中。这段时间,孙膑经常与田忌谈论政治、军事形势和兵法,他卓越的才识、机敏的谈吐,使田忌深为折服,常常向他求教。那时,齐国为适应战争和交通的需要,大力发展骑乘,并且时有竞赛。田忌就经常与齐威王及其诸公子驰逐重射,, 以千金。赛跑的马分上、中、下三等,孙膑向田忌献计,让他用下等马同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赛,而分别用上等马、中等马对其中等马、下等马,结果,田忌以两胜一负的成绩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这个胜利,令齐威王惊讶不已。田忌借机向齐威王举荐了孙膑,齐威王很高兴,便向孙膑问兵法,并拜其为师。
  齐威王三年(公元前354年),魏国借口赵国攻占了其属国卫国的漆和富丘(均在今河南长坦境内),派大将庞涓率军攻赵,一举包围了赵都邯郸,两军相持了一年多。第二年秋天,赵国在日益危急的情况下,求救于齐国。齐威王打算让孙膑为大将,率军出征。孙膑以自己身残为由辞谢了,并建议任用田忌。齐威王按其意见,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赵。最初,田忌准备引兵直接增援邯郸。孙膑建议说:“打仗好比解决纠纷、劝止殴斗,不可直接正面插手,而应因势利导,避实就虚,攻其必救,才能解围。眼下魏国正集中精锐军队全力攻赵,国内守备必然空虚,我们此时若率军速取魏都大梁,占据其街路,攻击其要害,庞涓必定放弃围赵而回兵自救。这样,既解了赵围,又可以给魏军以致命的打击。”田忌感到十分有理,便采纳了孙膑这一作战方案。后来战局的发展,果然不出孙膑所料,庞涓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赵,自己亲率主力回援。于是,齐军在田忌和孙膑的指挥下,由少数轻骑佯攻大梁城郊,主力疾驰北上,在桂陵(今菏泽东北)潜伏,以待魏军。当庞涓率部赶到时,齐军围而击之。魏军仓促应战,终因毫无准备,被齐军大破,歼灭2万多人。这就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这场战役的胜利,打破了魏国一举兼并中原的梦想。
  12年后,也就是齐威王十五年(公元前342年),魏国把矛头对准韩国,又挑起了新的兼并战争。韩昭侯在-连败的紧要关头,不得不再三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于是任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师救韩。孙膑得知魏惠王仍以庞涓为将,10万大军气势汹汹、浩浩荡荡地东出大梁,便对田忌说:“魏军一向骠悍善战,轻视齐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他们这种轻敌心理,因势利导,诱敌上当。”于是,他提出了以减灶来迷惑魏军,令其轻进,然后围歼的作战计划。当天,令军队挖了够10万人吃饭用的炉灶。庞涓率军追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见到这么多炉灶,内心忧虑不安。然而第二天,他却只见到供5万人吃饭用的炉灶。第三天,就仅剩下够3万人吃饭用的炉灶了。庞涓误认为齐军临阵逃亡严重,不禁狂喜起来,道:“我早就知道齐军怯懦,10万大军进入我们的国土才3天,士卒就逃亡过半,这真是个大好战机。”他干脆甩下步军,只率轻锐士卒日夜兼程,一路追去。这天,孙膑按其行军速度,估计当晚可赶至马陵道(今莘县境内),一说在今河南范县东南)。该地狭窄而险峻,孙膑便在此埋伏了 手万余人,并在路旁大树上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命令 手见到火光一齐放箭。夜暮时分,庞涓果然追来,见树上有字,就举着火烛来读,还未读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顿时乱作一团,死伤惨重。庞涓自知大势已去,自刭而死。齐军乘胜全歼魏军10万人,俘虏了魏太子申。马陵道伏击战,使齐国彻底制服了强大的魏国,孙膑也因此名震天下。
  孙膑晚年仕途坎坷,因此退而隐居、研究兵法,著有兵书《齐武子》。该书也称《孙膑兵法》,现存11000多字。它总结了战国前期的战斗经验,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战略思想上,孙膑明确提出战争解决国家间问题的主张,认为“战胜而强力”、“举兵绳之”。但同时,他又强调对战争应持慎重态度,“战胜,则所以在-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因此,他特别重视要“事备而后动”,主张“有委”、“有义”,进行有准备、顺民心的战争。在战术原则上,孙膑首先认为应充分创造条件,变弱为强,以寡胜众。其基本做法就是“让威”,故意向敌人示弱,“以骄其意,以惰其情”,而后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其次,认为应始终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如,饱食以待敌饥,安处以待敌劳,处静以待敌动等,使敌人“卷甲趋远,倍道兼行,倦病而不得息,饥渴而不得食”,“分离而不相救”,“受敌而不相知”,陷于被动,而自己则机动灵活,处于主动进攻地位,从而以己之长,抑敌之短,出奇制胜。在治军方法上,孙膑强调要因势利导,赏罚分明。他特别重视民心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把士卒的英勇善战作为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把培养英勇善战精神,作为治军的根本任务之一。他认为,“兵之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从而明确提出:“不信不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
  孙膑一生,坎坷多蹇。他才华横溢,兵法造诣高深,治军以律,用军以谋,战功卓著,是我国古代不可多得的著名兵家。他的军事理论,也堪称我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在战争问题上运用的典范。
  
同年(31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