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青岛市> 平度人物

骆宾基

[公元1917年-1994年]

骆宾基为[公元1917年-1994年]

  骆宾基(1917~1994)祖籍山东平度,女作家张洁的舅舅。 1982年加入中共。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
  骆宾基
  东北文化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战旗》、《文学报》、《东北文化》主编。建国后,历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著有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幼年》,有《骆宾基短篇小说选》及《金文新考》。
  生平
  骆宾基原名张璞君,1917年生于珲春市一个经营茶庄的小商人家中。骆宾基开始记事儿时,家里已经破产,只能靠变卖存货勉强为生。小时候他常带上心爱的俄罗斯纯种狗,在冰封的河谷或夏日的青纱帐里奔跑。广袤、雄浑、苍凉又充满生机的北国边陲大自然,陶冶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给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基调。 骆宾基13岁时到县立高小插班读书,正值学校聘来一批北平香山慈幼院毕业的新教员,让骆宾基知道了平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和“中国0”……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班主任老师给同学们讲了都德的《最后一课》。骆宾基抑制不住内心愤怒:“从此真要做-奴了吗?不,不能这样!”年幼的他开始为祖国的命运而忧虑。1933年,骆宾基去北平读高中,因错过了报名时间,只好去北京大学旁听,到国立图书馆读书。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的作品极大地吸引了他,并激励他产生了为中国命运而写作的使命感。
  1935年暑期,骆宾基回到珲春,想赴苏联东方大学就读,但边境已被日本关东军严密-,便转赴哈尔滨。在那里他幸运地结识了金剑啸等一批左翼文艺青年,得知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在鲁迅扶持下出版,让他备受鼓舞。他追循“二萧”的足迹奔赴上海,向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艺阵营“报到”。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刚写完前两章,他就迫不及待地寄给鲁迅。当时鲁迅已重病在身,又是长篇的开端,便回信说一时恐难看稿。1936年10月,《边陲线上》即将收尾,却传来鲁迅逝世噩耗。骆宾基在悲痛、失望中鼓足勇气致信茅盾。经茅盾推荐,巴人任主编的上海天马书店准备出版《边陲线上》。不久,“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天马书店被炸,幸运的是书稿被巴人保存了下来。直到1939年11月,这部反映东北抗日义勇军斗争的长篇《边陲线上》,才由巴金任主编的文化 出版社出版。
  “八·一三”炮声一响,骆宾基立刻到抗战组织请缨,先是在“青年防护团”,不分昼夜地抢救、运送伤员,后来又参加了一支准备开赴敌后打游击的“别动队”。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以骆宾基为笔名,在《烽火》、《呐喊》等报刊发表了大量的反映抗战的报告文学,后来结集成《大上海的一日》,这是他在文学战线上的第一声呐喊。1937年12月,骆宾基赴浙东嵊县从事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4月加入中国0,担任嵊县县委宣传部长。1940年,骆宾基因故失去党组织关系。整个40年代,他辗转于桂林、香港、重庆、上海等地从事文学活动。这期间的短篇小说《北望园的春天》,以战时后方桂林为背景,写一群知识分子的 与憧憬,笔触细腻,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自传体长篇小说《姜步畏家史》第一部《混沌》,以1918年至1921年间的社会 为背景,写地主商人家庭中的少年姜步畏的 ,展现了北国边界城市富有特色的自然风物、社会习俗和人情世态。这期间还创作了中篇小说《吴非有》、《罪证》,短篇小说《乡亲康天刚》,神话《蓝色的图们江》,剧本《 》及传记《萧红小传》等。1947年3月,骆宾基为动员地方武装接受我军的改编,在前往哈尔滨途中于长春市郊不幸被-军队逮捕,先后在沈阳、南京被关押近两年才获释。
  1949年7月,骆宾基参加了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之后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后来到山东,当选为省文联副主席。1953年,骆宾基被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专业创作,曾多次前往著名的蛟河县韩恩互助组“体验 ”,陆续写出几篇以东北农村 为背景的短篇小说。1955年他因胡风案受牵连,后来被“下放”到黑龙江省尚志县苇河镇挂职副镇长。1962年,骆宾基调到北京市文联,不久担任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一时期创作有《王妈妈》、《父女俩》、《交易》、《年假》、《山区收购站》等短篇小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老魏俊与芳芳》。这些小说善于选取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反映现实 。剪裁精致,笔调细腻,人物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文革”中,骆宾基最先受到冲击,与老舍等一起被批斗,但他一直没有丧失革命信念。1974年他被安置在北京市文史馆工作,对古文字学产生兴趣,并克服半身不遂、视力严重衰退等困难,开始从事古文字学研究,出版了两卷本《金文新考》。他运用许慎《说文解字》的方法,对古金文的形义音特点和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又联系历史文献,考证文字具体的原始含义,特别是提出“族标氏志”说,对古代某些表示部族姓氏的汉字作了解释,丰富了古文字学的内容,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作了新的开拓。
  骆宾基的主要著作还有《骆宾基短篇小说选》、《诗经新解与古史新论》及电影文学剧本《镜泊湖畔》等。1994年6月,骆宾基病逝,享年77岁。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