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金寨人物

洪学智

[公元1913年-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洪学智为[公元1913年-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洪学智
   洪学智(1913--2006)安徽金寨县人,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洪学智1929年参加商南起义,同年加入中国0,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政治委员、政治处主任,师、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苏北盐阜军区司令员,新四军3师参谋长、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副司令,黑龙江军区司令,东野6纵司令,四野43军军长。建国后历任15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志愿军副司令兼后勤司令部司令,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国防工办主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一九八五年在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再次荣获上将头衔。2006年11月20日在北京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民国二年(1913年)2月2日,洪学智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黄鹄村(原属河南商城汤家汇)小河口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小时候放过牛,读完小学后即学徒做工。
  土地革命
  民国十七年(1928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地下党领导的农民武装联庄队。
  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参加赤城游击队,曾任分队长。同年5月,参加商南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随赤城县游击队编入红一军。
  民国十九年(1930年),任红一军班长、排长,红四军机枪连副连长、连长、政治指导员、支部书记,参加了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以及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战役。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多次出色完成作战任务,所领导的党支部被评为红四方面军3个模范支部之一。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后,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第一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二(后九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红四方面军西征,参加了枣阳、新集、漫川关、王曲、子午镇、仿(金旁加皇)镇等战役战斗。在川陕革命根据地,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粉碎四川军阀“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的斗争和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他率部参加并参与指挥了空山坝、三江坝、旺苍坝和万源保卫战等重大战役。他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受到方面军领导的表扬。
  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3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他率部参加强渡嘉陵江、土门、包座、绥崇丹懋、天芦名雅邛大等战役,并负责方面军的后方收容和筹措粮草等工作。他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头人积极开展-工作,获得了少数民族兄弟的支持,解决了红军的粮草供应,扩大了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1935年7月,奉命接应中央红军,组织筹措了大批军需物资,受到刘少奇的赞扬。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进入红军大学学习,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一支队支队长、第四大队副大队长、四团团长、五分校副校长。
  抗日战争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率第三大队学员随抗大总校开赴太行山抗日前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粉碎日伪军大规模“扫荡”的战役战斗。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1月,率抗大总校华中派遣大队奔赴苏北抗日前线,冲破敌人重重-,跨越晋、冀、鲁、豫、皖、苏6省,于1941年4月到达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全队无一减员,受到刘少奇政委、陈毅代军长的高度赞扬。随后任抗大第五分校副校长。在陈毅校长领导下,坚持抗大办学方针,为新四军培养了大批干部。
  民国三十年(1941年),夏季反“扫荡”斗争,临危受命,掩护新四军军直机关和抗大五分校安全转移。同年10月,任新四军盐阜军区司令员,领导盐阜军民开展反伪化、反蚕食斗争,发展壮大地方武装,受到华中局特令表彰。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调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协助黄克诚师长兼政委指挥了夏季攻势作战和苏北反顽斗争,胜利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并歼灭大批日伪军,扭转了不利态势,巩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苏北我-入-,他参与指挥了解放阜宁、车桥、淮阴、淮安的战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6-7]
  解放战争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洪学智任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与黄克诚率部进军东北,执行党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疏通了承德到辽西的铁路,确保及时输送大批干部和部队进入东北。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攻打通辽、中长路阻击战、四平保卫战等战役战斗,遏制了敌人战略进攻势头。7月后,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员,领导剿匪斗争并取得胜利,巩固了北满根据地。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三下江南的作战。围攻城子街,全歼敌新一军八十九团。强攻德惠坚固设防之敌,在东北战场上第一次指挥步兵、炮兵、坦克诸兵种协同作战,为我军向国民党主力军进行正规攻城作战取得了经验。又率部参加东北夏、秋、冬季三次攻势作战。在夏季攻势中,他率六纵在友邻部队配合下,全歼国民党新一军三十八师一一二团,又追歼敌暂编第二十一师。率部与兄弟部队配合进行四平攻坚战,与敌血战15昼夜,给国民党守军以沉重打击。在秋季攻势中,连拔敌吉林外围据点,击毙敌二师少将师长,为攻取吉林创造了条件。在冬季攻势中,与兄弟纵队配合,取得了新立屯战役胜利,围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新五军,给蒋介石和国民党军以极大震撼。他率部运动歼敌,接连攻克辽阳、鞍山、营口等重镇,全歼敌五十四师和二十四师等3万余人,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东总领导来电嘉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洪学智率领部队参加平津战役,先截断平津之敌联系,封堵了北平敌人海上逃跑之路;同时遣所部主力十七师参加天津攻坚战,为平津战役胜利作出了贡献。此后,他任四十三军军长,率部作为四野先遣兵团南下,途中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指挥四十三军发起渡江作战,从黄冈、黄石、蕲春三地渡过长江,迫使武汉守敌弃城南逃;后指挥所部参加湘赣战役,攻占鄂城、大冶、九江、南昌等城市,继而参与指挥广东战役,解放了广州市。
  建国之后
  解放海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洪学智任中南军区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第十五兵团进军广西的作战行动,参与指挥渡海作战,取得解放海南岛战役的重大胜利。直接指挥广东剿匪斗争,巩固了广东治安和社会秩序。
  1950年5月,指挥发起万山群岛战役,击沉敌舰4艘,重伤敌舰队司令,创造了木帆船打军舰、以劣胜优的奇迹,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嘉奖。
  抗美援朝
  1950年7月,洪学智调任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同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志愿军入朝作战。他分工负责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参与领导指挥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和其他历次重大战役,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和谋略,并在保证志愿军首脑机关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高度赞许。
  1951年6月,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领导志愿军后勤指战员浴血奋战,在没有制空权和频繁遭受洪水袭击的情况下,建立起了“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粉碎了美军策划的“ 战”,保障了前线作战的物资供应,为夺取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在战争中积累了一系列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经验,已成为我军后勤工作的宝贵财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先后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
  任职总后
  1954年2月,洪学智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
  1956年12月,任总后勤部部长、党委书记。面对后勤工作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形势,他从国家和军队的实际出发,在理顺后勤体制、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标准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我军后勤建设在正规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他组织领导全军后勤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后勤保障体系,是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1959年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叛乱,洪学智代表中央军委进藏了解平叛作战和后勤物资供应情况。他深入前沿部队和后方兵站医院,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为平叛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蒙受株连
  1959年7月庐山会议后,洪学智受彭德怀冤案株连,翌年调离部队到吉林省工作,先后任省农机厅厅长、重工业厅厅长。“文革”开始后,他遭受关押批斗。
  1970年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他始终坚持原则,与林彪、“-”-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
  1972年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解除了-。1974年任吉林省石油化工局局长。
  重回部队
  1977年8月,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洪学智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9月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他带领军工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拨乱反正,全面整顿,恢复生产秩序。他严抓武器生产质量关,保证了部队自卫反击作战的武器装备供应。他在狠抓常规武器和尖端武器研制的同时,大力推进民用产品开发生产,使军工企业走上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正确发展道路,为国防工业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再任总后
  1980年1月,洪学智再次出任总后勤部部长,后又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他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清除“文革”对后勤工作造成的严重破坏,迅速消除了总后系统的派性,妥善解决了“文革”遗留问题,使全军后勤工作很快步入正常建设轨道。他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后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后勤工作必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适应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求”的指导思想。他要求全军后勤人员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战备观念、群众观念、政策纪律观念和勤俭节约观念”,成为全军后勤指战员做好新时期后勤工作的行动准则。他坚决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和裁军百万的战略决策,提出“钱少要把事情办好,人少要把工作做好”,科学合理地确定军费投向投量,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困难情况下,保证了军队建设各项工作的需要。他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改革,实行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保障体制,建立健全战略、战役、战术供应管理体系。他倡导“勤俭建军、艰苦奋斗”的方针,大搞农副业生产,弥补军费不足,并在全军实施“斤半加四两”的副食标准,明显提高了部队的生活水准。他积极推进各项后勤基本建设,亲自组织领导进行边海防、仓库、营房、医院、财务大调查、大整顿、大建设,很快改变了全军后勤面貌,受到中央军委多次赞扬,在全军指战员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军后勤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1987年,再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为军队全面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退出军队领导职务后,洪学智出任“四野战史”编写领导小组组长。他团结带领编写人员,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坚持原则,高质量地完成了编写任务,受到了军委和“四野”老的一致好评。
  1990年,他被增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1993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他认真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与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交朋友,为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11月20日22时10分,洪学智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洪学智相关
金寨红军广场景区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经历历史事件:
海南岛战役 (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公元1950年)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任志愿军副司令员、1951年5月—1952年4月任后勤部部长 (公元1950年--公元1953年)
渡江战役 (公元1949年)
广东战役 (公元1949年)
湘赣战役 (公元1949年)
平津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百团大战 (公元1940年--公元1941年)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黄鑫 (1913~1941) 广西自治区崇左扶绥县
田中夷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
孙祝华 (1913~1987) 安徽省合肥长丰县
朱仕焕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
吴华 (1913~1988)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
+ 更多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6年)去世的名人:
马季 (1934~2006) 天津市宝坻区
廖汉生 (1911~20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
李恩宝 (1930~2006) 天津市宁河区
马少侨 (1920~2006)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
王桂馥 (1916~2006)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
黄义新 (1957~2006)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
+ 更多公元200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