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佛山市> 南海人物

杨晋初

[东南亚皮王]

杨晋初为[东南亚皮王]

  杨晋初是罗村罗南村人。其父亲是牛皮小商贩,得亲戚的帮助,贷得300元白银为资本,白手兴家,在村边的小鱼塘旁开办了一间公昌皮厂。
  杨晋初自幼聪明、勤快、能干,在家乡读书时,他每天下午放学后就到父亲的牛皮作坊工作。在父亲和工人眼中,杨晋初没有半点“太子爷”作风,一到厂里,他就挑水、担柴、烧水、“烟皮”、洗皮、晒皮样样都主动干。“晋初他什么都愿意做,工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不怕脏,不怕累”,杨父看在眼中,喜在心头,他常跟人夸自己的儿子。邻里乡亲都知道:杨家的皮业后继有人了。
  杨晋初继承父业后,一直想方设法将皮革作坊生意做大。他进行改革,将工人工作技术水平高低、工种的易难进行分工,使他们工作更加利索,工作效率更高。在解决原材料来源紧张方面,杨晋初除积极寻找皮源外,还将边角皮收购回场,熬成牛胶,并推销出去。由于杨晋初对熬制牛胶的技术有严格要求,成品推向市场后,很受用户的欢迎。因此,他批量生产牛胶,成品远销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成了有名的“罗村胶”。至此,公昌皮厂的规模得到扩大,由原来的1亩地大,变成10多亩地,工厂也从四五人扩展到300多人。同时,杨晋初还在家乡增开了一家同乐皮厂。
  捐赠七万白银兴建堤围水利
  20世纪30年代,这是“杨氏皮业”的鼎盛时期。在国内,杨晋初与杨易初先后分别在武昌、汉口、烟台、青岛、旅顺、大连、济南、天津、上海、北京等地设立分厂。杨易初坐镇上海,杨晋初则以香港为大本营,乘着民族工业大发展的时机,进军东南亚市场,在菲律宾、吉隆坡、缅甸、西贡甚至在巴西都开设了皮革厂,成为名震一方的“东南亚皮王”。
  难得的是,富裕后的杨晋初没有忘记家乡罗村。即使已在香港定居,他依然对家乡的一切念念不忘,牵挂于心。那时,罗村由于位于三面环山的低洼地,出水口又窄,一年之间,内涝积水的时间很长,影响农民耕种。特别是早稻将熟的季节,一场大雨,山洪下汇,有时兼遇北江水涨,堤围崩缺,内积外潦,颗粒无收;有时又逢“烧衣水”浸,晚稻迟迟不能插秧,影响秋收,村民叫苦不迭。
  杨晋初了解情况后,根据受浸面积的情况,先做好南朗围的积水疏导工作,并亲自规划开渠排灌,从雾岗境内开挖一条河涌,直通罗村窦,保障了3000亩水稻田的排涝灌溉工作,并在雾岗朗的南边建了一座节制窦,便于田旱时放水灌溉、洪水时关闭。
  第一项工程竣工后,杨晋初又在罗村中布朗开挖了一条河涌,穿过三叉基流入罗村新窦,加固窦闸后,保障了罗北、罗西、中布一带的2000多亩稻田,旱涝保收。据不完全统计,杨晋初先后捐赠七万白银给家乡兴建堤围水利。
  病危仍惦念家乡水利
  “农田水利建好了,我还要给家乡修路。”那时,罗村由于是水乡,出入都走泥基路,遇上雨天,走路人总是满身泥泞。杨晋初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利用每次运载牛皮的船只外出机会,运回大批花岗岩石给家乡的烂泥路铺上双边石板路。他先后铺砌了从罗村旧窦至寨边、罗村新窦至孔头圩、罗北至中布、罗北至三叉基,共计11公里,还有新窦上街、下街等。据说,如果把杨晋初运回来的石板块铺成一条单行石板路的话,可以从罗村铺到广州市中心去,全程约30公里。
  1915年,西江、北江同时水涨,堤围崩溃,罗村田地被淹,房屋被浸,饥民遍地。杨晋初得知后,立刻出钱购买粮食,请人在罗南杨氏大宗祠内整天熬粥赈济饥民,时间延续1个月。日军侵略南中国,杨晋初知道家乡的亲人缺医少药,有病无钱医治后,他以父辈的名义在罗村新窦大基边建立“贯丽医院”,为四乡平民百姓施医赠药,并专门聘请叶沃平医生坐诊,延续六年。
  一直以来,无论杨晋初生意做得多大,不论他身在何处,这位“东南亚皮革大王”都是心系桑梓。让人潸然泪下的是,杨晋初卧病临危时还惦记着家乡的农田水利工程,吩咐家人“要把务庄基围修筑好”。
  杨晋初造福家乡,备受村民们敬仰。他出殡那天,为他送殡的人从罗南杨氏大宗祠排到王芝窦,有1000多人,1公里哭啼声不断。时至今日,罗村年岁较大的村民,还经常谈论杨晋初的德行。
  (作者:梁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