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人物

余洪元

[公元1875年-1938年,汉剧艺术大师、“余派”老生的创始人]

余洪元为[公元1875年-1938年,汉剧艺术大师、“余派”老生的创始人]

  余洪元:汉剧艺术大师、“余派”老生的创始人。
  余洪元(1875—1938年),原名金宝,字丹圃,祖籍湖北咸宁,生长于沙市。
  他幼年常至玉菊班玩票,学习楚调(汉剧)艺术,拜“荆河派”前辈、名胡双喜为师,技艺渐精。
  1900年赴汉口,入名丑袁一苟主持的:“福星班”搭档 。饮誉各茶园和春酒堂会。他研究“汉河派办名 任天全的演唱功夫,汇荆河、汉河二派为一流,并广泛吸收其它名家的表演技巧,终于创造出“深邃劲、淳厚优美”独具风格的“余派"表演艺术,被汉剧界同行尊为“汉剧泰斗”。
  1911年,著名京剧老生汪笑侬至汉口与他在“天一茶园”首创京、汉合演,遂结成挚友。
  1923年,黎元洪任国民总统,余洪元领衔赴京举行助赈公演。余主演《群英会》饰诸葛亮,唱功字正腔圆,做功惟妙惟肖,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赞誉为“活孔明”。“时代”唱片社为
  他制作了《乔府求计》、《兴汉图》、《李陵碑》等唱片。
  1926年,余洪元被推举为汉剧公会会长。他一生未纳徒传授,然“余派”表演艺术影响深远,至今仍被视为汉剧老生正宗。
  从业经历
  他曾拜胡双喜为师,兼取任天全等名家之长,融会贯通,独树一帜。光绪末年,名驰荆州沙市一带,后至汉口演唱,享40年盛誉不衰。民国初年,京剧、汉剧一度合班,他与汪笑侬同台演出,相得益彰。
  他嗓音宽洪圆亮,艺风质朴,以腔带情,尤擅袍带戏。擅演剧目:《兴汉图》、《乔府求计》、《六部审》、《李陵碑》、《状元谱》、《群英会》、《四进士》、《盗宗卷》等。
  其父在沙市经营饭馆,家道富裕。洪元嗜汉剧成癖,常至菊班玩票。17岁父亡,家业凋败,遂以“票友”下海,入江湖草台班献艺为生。一年后,入汉剧同乐班,先后拜名伶胡双喜与贺四为师,技艺精进。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到汉口,入以袁心苟为管事的大福兴班,演于潮嘉会馆,才华初露,为各行帮会首赏识,但自觉能戏不多,复下乡搭“草台”,在荆州一带演出。
  磨炼经年,重返汉口,演于天一茶园,声誉日隆。其时京剧演员汪笑侬、吕月樵、沈月来、七盏灯等来汉,武汉观众对京剧还很陌生,余洪元遂与汪天中、李彩云、赛黄陂、陈旺喜等与之同台,首创京剧、汉剧合演的先例。在此期间,汪笑侬、余洪元二人在艺术上结为挚友。汪在文学和声韵学上颇有素养,余在这方面受益不少;汪则学习余之糅腔及湖广音韵等经验。此外,余按汪的路数改革《张松献图》的传统演法,将张松不开脸改为俊扮,从此定型。
  成就及荣誉
  1920年同傅心一等组建汉剧公会,当选为会长。
  1921年湖北遭水灾,余购大米20石,船运咸宁,赈济乡梓。同年,汉剧分会应黎元洪之召进京义演,余在《兴汉图》中饰刘备、《群英会》中饰诸葛亮,成其绝活,深受北京观众欢迎。黎元洪亲书“急公好义”金字匾额一方,以彰汉剧公会义举;另赠“慷慨悲歌”金字匾额一方,褒扬余洪元。
  1929年余同牡丹花、大和尚、吴天保等组成福兴班赴上海丹桂第一舞台演出,余演出《兴汉图》、《四进士》、《失印救火》等戏,轰动上海滩。京剧名伶周信芳看了《四进士》中的“偷书”、“公堂”两折戏,深为敬佩,并向其学习《四进士》的表演。
  余嗓音宽厚、嘹亮、圆润,在唱、念上都具有极深的艺术造诣,能融唱念为一体,使人感觉唱似乎说,念近乎唱。他发音准确,节奏感强,韵味浓郁,善于根据各个剧目中不同人物的要求,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地表达剧中人物感情。其《乔府求计》、《兴汉图》、《李陵碑》、《七星灯》、《打侄上坟》、《法场换子》、《文公走雪》、《四进士》、《盗宗卷》、《龙舟会》、《六部审》等剧,均脍炙人口。尤其是《乔府求计》一剧,武汉三镇街头巷尾竞相学唱,就连京剧演员来汉演出《拾黄金》一剧,也要摹仿其中的几句唱腔。
  余不墨守成规而善于创造,如《李陵碑》的原词为:“兵不到,子不归,好似箭穿心”,他改为:“望兵兵又不到,望子子又不归,好一似狼牙箭,穿只在我我的心”,运用添字、断腔等艺术手法,构成一句一腔,一字一味,句句有韵味,唱腔旋律连中有断,断而又连,情意缠绵,恰似日常生活中衰老之人说话一样,跌宕起伏,委婉感人。余派唱腔成为汉剧鼎盛时期的翘楚,丰富和充实了汉剧艺术。时代唱片社曾为他灌制了《乔府求计》、《兴汉图》、《李陵碑》等剧唱片。
同年(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