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鲤城人物

庄为玑

[公元1909年-1992年]

庄为玑为[公元1909年-1992年]

  庄为玑(1909~1991年),字文山,笔名沃若,泉州西街裴巷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原姓黄,幼年过继给大舅父庄笃亭,故改姓庄。
  13岁考进泉州培元中学后,在《儿童世界》发表第一篇小说。18岁毕业后,在培元中学、西隅学校任教。
  民国18年(1929年),庄为玑考进厦门大学文学院史学系。毕业时获史学系文学士学位,到厦门大学附设中学任教。课余时,选定泉州地方史作为研究方向。民国24年,他在《厦门大学学报》发表《中国方志改革刍议》论文,提出“革新旧志,方志入史”的新见解。次年,又发表《泉州方志考》,提出重修新志的原则与方法。
  同年4月,庄为玑和吴文良发现泉州中山公园(今体育场)的唐贞观墓群,因而参加由郑德坤、林惠祥主持的考古发掘。秋,他转赴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一年后回到集美中学任教。
  民国27年秋,庄为玑随集美中学内迁安溪,在后垵村发现一座唐初古墓,墓砖上印有“武吕”铭文。他报请批准发掘,后发表《安溪唐墓的发掘与研究》,得到史学界的重视,晋升为讲师。
  民国30年,庄为玑受邀来泉州晋江县中(今泉州一中)担任教务主任。民国33年秋,应聘出任县教育科长。此时,他重新校订乾隆版《晋江县志》。是年秋天,他辞去县教育科长之职,往仙游县海疆学校担任讲师,将校订十分之九的《晋江县志》交付晋江县文献委员会铅印出版。
  民国35年,庄为玑回厦门大学任教。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编纂成6卷60万言的《晋江新志》。民国37年,铅印出版第一册10多万字。解放后,庄为玑三修《晋江新志》,著名方志学家朱士嘉教授誉之为“解放后第一部私人编写的县志”。
  1956年,庄为玑在泉州后渚港发现5座小石塔,内藏元代白瓷佛像,塔碑刻有“至元癸未仲夏……后山杨山泽”。经查证,这与《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九年忽必烈为进攻爪哇召集各地战船云集后渚港有关。
  1973年,庄为玑应邀参加修订泉州海交馆陈列大纲。8月18日,陪同晋江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张立到后渚港考察海交史迹,寻访古码头。经当地搬运老工人提供线索,发现一条沉埋在海滩中的古代木船。次年夏,由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省博物馆和晋江地区的考古人员联合进行发掘,庄为玑积极参加。一艘残长24.20米、宽9.15米的宋代远洋货船终于出土,震动世界考古界,极大地提高了泉州的知名度。这是研究宋代航海史非常重要的实物。
  庄为玑一生的学术研究成果累累,著述颇丰,除《晋江新志》外,还有《古刺桐港》、《泉州地方志论集》、《福建历史地理》、《厦门史迹》、《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泉州》等专著,发表论文100多篇,著述总字数达400多万字。
  由于在学术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和贡献,庄为玑被推选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泉州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并受聘为中国航海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名学会、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以及福建、厦门、泉州等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
  1991年春节,庄为玑不顾年迈体衰,应邀来泉州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由于感受风寒引起并发症,于2月病逝,享年83岁。弥留之际,遗嘱把一生所珍藏的2000多册图书分别捐赠给厦门大学图书馆和泉州市档案局。 相关院校:

厦门大学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林梦飞 (1909~1994)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
虞愚 (1909~1989) 浙江省绍兴
杨章熹 (1909~1981) 福建省厦门市
蔡衍吉 (1909~198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童晴岚 (1909~1979) 福建省厦门市
+ 更多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
李来荣 (1908~1992)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何恩典 (1920~1992)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林荣年 (1900~1992) 福建省厦门市
陈伯甫 (1900~1992) 福建省厦门市
马长光 (1925~1992)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潘清江 (1949~1992)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 更多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