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西省> 晋中市> 榆次人物

常赞春

[公元1872年-1941年]

常赞春为[公元1872年-1941年]

  常赞春,字子襄,又字翊臣;号迂生、秋史,晚号髯翁等。1872年生于榆次车辋村。车辋常氏系晋商巨擘,商而优则学,族中博取功名者众。1897年,常赞春应府试,以第一名选拔贡。1902年,受义和团运动影响,山(西)、陕(西)并科,常赞春与胞弟常旭春一同赴考,双双中举,传为佳话。1902年,山西大学堂创建,遂入中斋。1909年,考入京师大学堂文科门。1913年修业期满,授文学学士。
  从蒙童开始,及至不惑,前后30余年的进学苦读,遍求名师,成就了一位满腹经纶、道德文章的三晋名士。经史之外,常赞春于文字音韵之学,亦有研究。与此同时,他擅书画、精篆刻,“书誉三晋”。楷书效法禇遂良、张石州;篆隶远以秦汉为宗,近法乡贤杨秋湄(笃)等;“篆临石鼓,峄山刻石”。与碑派一脉相承,“仿古作书,见重于世”。以小篆、汉篆见长,因而与常旭春、柯璜、赵昌燮合称山西书法四大家。时人又称“郭象升撰文,常赞春篆盖,赵铁山书丹”,堪为“三绝”。画风独到,属“指画”一派,因号“一指头禅”。以指着墨,勾勒人物、山水、鸟兽、花木,挥洒自如。所画梅花、寿星,名扬四海。
  常赞春所处的是一个政治动荡的变革时代。面对政局鼎沸,民生艰难的社会现实,他走出书斋,登上政治舞台。京师大学堂毕业后,留京受聘为“清史馆访员”,兼《宪法话报》。1917年,由山西省教育界推选出任国会第二届众议院议员。其时正值国事日非之际,他愤世嫉俗,常于报刊撰文,抨击时弊,揭发议会贿选,官吏贪赃枉法诸弊端,是议员中之忧国忧民者。1920年,议会解散,常赞春卸任返省。在太原文瀛湖畔筑室,名之曰“柞閈吟庵”。“矢志不复为政,提倡读书救国”,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数十年而不辍。
  常赞春关注并投身于教育事业由来已久。早在光绪年间,他即与同族兄弟合力创办常氏子弟学校“笃初小学”。不仅收录男生,还动员族中的姑娘媳妇入学就读,实行男女同校。1904年秋,正式成立“车辋常氏知耻女学堂”。女学堂以常赞春之母范氏及婶娘孙氏、曹氏分任舍监,由族人担任教师,以文学、算术、修身为主课。学生以族中姑娘、媳妇为主,妯娌、姑嫂、姐妹同堂学习,省内闻名。影响所及,南到河东,北至大同,远道而来要求就读者络绎不绝。
  20世纪20年代初,由京返并后,常赞春相继在山西大学、山西省立教育学院、法政专门学校,及其他各大专院校、师范、中学,教课授徒。他“对学生如家人父子,凡有所问,必详为解释,不厌其烦”。奖掖后进,不遗余力。历20余载,“桃李盈门,成材者众,有杏坛之盛”。
  作为一名学富五车的学者,常赞春治学严谨,恶宋明理学之空谈心性,推崇汉学。是故,多年来一直投入极大的精力于山西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对傅山先生为人为学之研究,贡献尤大。凡傅青主先生之书画,“有见必跋,有碑必拓”。同时,下大力搜求傅山挚友祁县戴廷栻之《半可集》,合资付印。因此,使得明末清初一批爱国志士的宝贵诗文得以保存下来。
  1934年10月(亦说为1933年元月)间,由常赞春等十几位山西学界名流参与发起,成立山西省文献委员会,专门负责整理出版山西的地方文献。常赞春以发起人被推举为委员会委员,负责主持《山西献征》的编著。《山西献征》“内收山西自明清以来的宿儒、名士约二三百人,每人系一小传,叙述其在学术上的造诣和著述”,分编为八卷,“尤为清代山西文献之渊薮”。1935年前半年完成编印工作。常赞春一生学有所成,勤于笔耕,果实累累:《尚书讲义》、《毛诗讲义》、《诗传集例》、《毛诗雅故集》、《中国文学史》、《旧学史》、《经学谈》、《金石谈》、《虚字辑谈》等等,文集《好编》五卷,诗稿四卷,以及大量的寿文、墓志、序跋、尺牍等。
  抗战爆发后,山西大学等校南迁,常赞春与同为书画名家的二弟旭春相偕携眷返回榆次故里,隐居不出。1941年病逝于故里。
同年(公元187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