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宁德市> 福安人物

张如翰

[清][公元1849年-1923年]

张如翰为[清][公元1849年-1923年]

  张如翰(1849~1923年),字少鹰,号慕鲈,甘棠大留村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五月十八日。幼年就读于南安村拱鳌斋书院,接受儒家正统教育。同治八年(1869年),荐取为县学附生。
  光绪二年(1876年)考中举人。清光绪六年,赴部拣选,授候补知县,奈因政局变幻,终未实授。后历任连江、罗源县教谕和晋江、漳平县训导。光绪八年,为振兴乡梓教育,与廪生周之翰、附生范宗正、监生陈鸿镳等募建甘棠仰山书院,并任董事。
  光绪九年,赴京应进士试不第。返乡后继续经营仰山书院,并任《福安县志》分校。光绪十五年,书院建成,如翰即开馆设帐,延师课徒,亲自执教,对请业问难者应接不倦。光绪十九年,出任学篆,始将书院交与刘联康管理。光绪二十一年,再次赴京参加进士会试。时值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台湾并赔款白银二亿两,举国哗然,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子集议于松筠庵,上 书光绪帝,力主“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 书”。如翰目击满清政权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强盗行径,义愤填膺,也参与其事。后来都察院以所谓“和约已签字,无法挽回”为由,上 书被拒绝呈递。其时清政权腐败,国势日下,如翰忧国之心与日俱增,秉怀书生报国之志,欲为地方除弊兴利,因目睹粮政紊乱,胥吏非法加征。故据理上 书痛陈其弊,一时声名大噪,为乡人所尊崇。
  光绪二十八年,如翰北上入京,值清廷变法,广开言路,如翰上 书都察院,主张废科举,开辟农学堂,广陈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应以农为立国之本,若此,必先培育农业人才,充实技术力量,可使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始臻富强之道。惜康梁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戮,慈禧太后再度临朝听政,疏留都察院未呈,后该疏被列入《经世文编》。如翰,目睹朝政日非,愤而返乡,继续致力于教育与著述。建议将本邑公产,悠远塘田租拨充教育经费。参与筹办福宁府中学。
  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出任福宁府丞,其间曾被兼聘为福宁中学校长。至民国4年(1915年)又出任仰山初等小学校长。长期从事教育,艰难力任,扶掖后秀,卓有业绩。民国5年,大总统黎元洪特予褒奖,亲题“乐育功深”匾额赠之。同年,内务部授他银质奖章。
  民国12年八月十五日,如翰在家中逝世。葬于大留庵下亭山麓。闽县解元陈海梅为其撰」志铭》。
  如翰生前著作大多散佚,传世仅有晚年所撰的《启蒙地球三字经》。
  
同年(公元184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