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港市> 港北人物

周福森

[公元1900年-1949年]

周福森为[公元1900年-1949年]

  周福森,原名锦霄,乳名周锐,又名福深,1900年8月出生于广西贵县达开乡六屈村那帮屯。兄弟四人,其排行最小。16岁帮人看牛,18岁到财主家打长工,无法进学堂读书,只读两年私塾。周福森自幼性格刚强,富于正义感,对社会上为富不仁、穷人受欺负和贫富悬殊的现象,他看在眼里,恨在心底,暗中决心要为穷人争气。为了寻找生活出路和图谋创业的机会,1927年他毅然背井离乡,到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当兵。经过在部队里各方面的学习和锻炼,见识渐广,学到不少文化知识,特别是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爱国救民的观念日益加深。1932年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蔡廷锴领导第十九路军奋起抗击。1933年周福森参加李济深、蔡廷锴等发动的反对蒋介石、建立福建人民政府的“福建事变”。作为军人,周福森深感有一种为民族的解放效力的责任。在对日作战中,他冲锋在前,杀敌勇敢,屡建奇功,因此从一个普通士兵荣升为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
  由于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致使上海、南京失守。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 之下,中国痛失半壁山河。周福森此时此际无时不在怀念着灾难深重的家乡。为了救国救民,他愤然离开部队,先到广东寻谋出路。在广东,他与一位情投意合的女子结为夫妻。
  1940年初,他携妻带子返回故乡重建家园,企盼过上好日子并能找到革命同人。可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当时追随蒋介石打内战的广西 派当局,为挽救他们将要失败的局势,到处抓丁拉夫,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闹得民不聊生,饿殍遍野,鸡犬不宁。穷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周福森,被逼借财主的0和租种地主的田地度日。逼于无奈,他只好把当兵时保存下来的一支手 变卖给本村地主周共才,得到本钱后做了几年牛贩生意,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1944年冬,日军侵略广西,路经中里、达开两乡时,周福森与当地爱国人士和乡亲们积极抗击日本侵略军。
  1946年6月,中共党员廖联原受党组织的派遣从延安回到家乡,以达开乡为革命据点,领导贵县、武宣、来宾、桂平四县边界的穷苦人民开展武装斗争,搞革命闹翻身解放。周福森如鱼得水,活跃异常,积极参加贫雇农会和“反三征”小组,投身于革命活动之中。11月,他组织本村青年人,对本乡的大地主周仰之、周瑞延开展减租减息和抗租抗债斗争,均取得胜利。他成为反“三征”的骨干,在群众中逐渐树立了威信。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廖联原根据上级的“在敌占区发展地方武装,坚持游击战争,保护群众利益”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地斗争实际,经过一年多的发动、组织,在原来贫雇小组、反“三征”小组和武装小组的基础上,于1947年9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达开纵队并举行了中秋起义。周福森带领了本村七名青年参加了起义,他任司令部直属中队长,直接参加了攻打达开、中里、桐岭、新隆等乡的战斗。在河鄱村保卫战中,第四、第十支队和全村群众200余人,经过几天的战斗,打退了敌人数十次的冲锋。敌并不死心,又以重兵围攻,日夜袭击。第四支队奉命掩护群众撤退,周福森带领十多名战士与第十支队继续坚持把守阵地,这时我部的 越打越少,有些队员要求强行突围。周福森凭着在上海等地抗击日军的作战经验,沉着地和第十支队的同志研究作战部署,调整兵力,同时对同志们耐心地教育,要他们坚持战斗,不能撤退,并要节约 。在他和第十支队的领导同志的指挥下,打退了敌人的六次进攻,打死打伤敌人10多名。为了迷惑敌人,他又组织守村的战士和民兵把村里几只牛皮大鼓搬来。他们敲锣打鼓, 声炮声鼓声响遍全村,敌人不知我们的实力,不敢靠近村边。周福森还带领十多名战士牵制了敌人一个营的兵力。司令部则组织力量反包围河鄱之敌,击溃了敌人。周福森就是这样率领战士们奔走在战斗的最前线,跟随部队转战于郁江南北,北山内外。
  敌人虽然受到游击队的沉重打击,但他们调兵遣将,由伪省保安副司令莫树杰亲临指挥督战,对我游击区实行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式的“三光”政策。1948年初,司令部根据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分散隐蔽活动,坚持斗争。他一面保持与上级联系,一面深入发动群众,宣传革命道理,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对阶级兄弟亲如骨肉,对敌人则怀着深仇大恨。有一次,他在本村召开农会骨干会议,同村同族有个坚持 立场的旧知识分子,他怀疑革命,反对农会组织,偷偷摸摸到会场外窥探。周福森发现后厉声训斥:“二哥,你要参加我们的会请进里面来,别鬼鬼祟祟在外面探听,要是村里出了什么事,就别怪我这家伙(指手 )不让人!”说得那人灰溜溜走了。平时他善于做各阶层人士的-工作,注意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狠狠地打击敌人。通过他多次给本村的地主周共才做思想工作,动员他支持革命,结果周共才被他的革命道理说服了,表示同情革命,把那支手 无偿地献给游击队,并暗中供给粮食,支持革命。
  周福森此时已稍有名气,敌人到处通缉他并施行那种“有亲及亲,无亲及邻”的惯用株连手法。为了避免敌人对家属下毒手,周福森叫妻子暂时转移到亲戚家里住,把15岁的独生子周东生带出去跟他打游击。对村里群众的安全,他十分关心,经常对群众说,村里有了什么事,敌人要找共党分子,你们就说是周福森干的,因为我已经公开了。因此当地的土豪劣绅、地主更加恨他。国民党 派对他也恨之入骨,曾这样悬赏通缉:谁捉到周福森,奖励一万斤谷!他就是这样以关心别人的安全为己任,对自己的生命危险却置之度外。
  1948年5月,副司令韦志龙以贵县、武宜县30多人组织一支武工队,周福森任副队长。这年10月和次年7月,司令部分别在那各山和白花山举办两期军政干部训练班,周福森都参加。由于他当过兵,懂得军事知识,在训练班里,他主动给战士们讲各种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射击要领以及如何利用地形地物消灭敌人的办法,使大家领会和掌握知识,大大地增强了战斗力。为巩固老区,发展新区,扩大武装力量,1949年春他和韦志龙率领一支武装小分队来到宾县南泗、双从等乡活动,他把儿子也带去当通讯员。他到新区后,一面发动群众,发展武装组织,一面寻找机会打击敌人,为后来来宾县建立县武装大队打下了基础。
  在游击战争的艰苦日子里,周福森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朴素,以身作则。平时穿的仅有两套换洗的土布单衣,一床破旧的棉毯还要同16岁的儿子共睡,一只针缝的土布挎包内经常装着油印的毛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小本子以及一只竹制成的饭盒。战士们都开玩笑说:你这个团级干部穷得丁当响。他却乐呵呵地拍着布袋说:“我有家财万贯哩”。有一次,部队转到来宾县活动,时值青黄不接,群众生活非常艰苦,却热情地捐粮送菜接待战士们,大家感动得流出热泪,部队人多,煮饭不够吃,就将大米、玉米、红薯、芋头、狗尾粟、高粱、三角麦等和菜一起混合一锅煮粥。煮熟后,颜色花花绿绿,有的生有的烂,活似八宝粥,周福森笑着打趣说:“同志们吃吧,这是巧师傅煮出的五花饭,等到革命胜利以后,不要忘记给我们吃五花饭的人民群众啊!”说得大家哈哈大笑,欢乐共餐。生活和战斗虽然如此艰苦,但周福森总是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在艰苦的岁月里,周福森对待同志总是关心备至,同舟共济,亲如兄弟。晚上行军,他总是忽前忽后,头尾照顾,不让战士掉队。上级派来一位方政委到他的部队指导工作,因身体不大好,晚上行军又人生地不熟,方政委总是跟不上队伍,周福森心里很难过,每走田埂过河流,他总是关心照顾,嘱咐他的儿子专门负责搀扶他。这位政委深受感动,在离队临走时,把一块手表留下给周福森纪念。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达开纵队改名为桂中区人民解放总队,把主要活动在贵县山乡、武宣县河南区及来宾县石牙乡等地的武工队编为第十五大队,周福森任副大队长。8月,周福森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0月,桂中区人民解放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队。第十五大队改编为第十五团,周福森任副团长,全团600多人 。他任副团长后,革命热情更高,战斗更加英勇。每逢战斗,他总是身先士卒,指挥沉着果断,足智多谋。在风门坳战斗中,我军指战员佩戴有“解放军”字样的臂章,阵容整齐,精神抖擞。第十五团向左翼展开,一面用火力猛烈打击敌人,一面开展政治攻势。敌人发现我军切断他们的去路,便作困兽犹斗,扇形展开,两挺机 向我前沿阵地开火,“两军相逢勇者胜”。当时我军的武器远不如敌人,周福森率领战士们英勇奋战,随着冲锋号响彻云霄,地上烟尘滚滚,-声响成一片,直杀得敌军人仰马翻。不到两小时,除敌兵军长马拔萃和10多名残兵化装逃跑外,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在这次战斗中,周福森勇猛异常。他带领战士冲上山顶,占领制高点,当他拿起望远镜观察敌情时,不幸中弹光荣牺牲。时年50岁。
  这位当年曾在蔡廷锴部下供职、在上海英勇抗击过侵华日军、在福建参加过建立反对蒋介石的人民政府的正义军人,在解放战争中毅然献身于人民的解放事业。周福森烈士的英名永留史册。这位壮族人民的好儿子,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莫俊健)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