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麻江人物

张光全

张光全为

  张光全,男,苗族,现年85岁,麻江县龙山村人。1975年进入龙山村麦坡林场当护林员,乐居深山28个春秋。28年来以树为伴,以山为家,独自一人守山护林3000多亩,使麦坡的森林覆盖率达90%,活立木蓄积量近l万立方米,价值100万余元。1987年元月,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护林防火先进个人”称号,1989年10月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1995年5月被授予全国劳模,2001年被授予“第五届全国健康老人”称号。
   在贵州省麻江县东南部一片苍翠的马尾松林里,一间10平方米的土墙房内,长年驻守着一位苗族耄耋老人,他就是远近闻名的龙山乡龙山村麦坡林场护林员、全国护林防火先进个人张光全。1975年进山护林的张光全,乐居深山28个春秋,以树为伴,以山为家,当年57岁的老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85岁耄耋老翁。
   提到张老,远近闻名,妇孺皆知,人人尊敬,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张公”。他是地道的龙山人,会念几句古书,也会唱山歌,叙事真切,音老调重,但目不识丁;会几套拳脚,为人简朴,待人和蔼可亲。可是,对毁坏山林树木者,则不论亲疏,秉公办事。28年来,独自一人守山护林3000多亩,使麦坡的森林覆盖率达90%,活立木蓄积量近1万立方米,价值100万余元。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1975年春,龙山村成立林场,决定挑选7名护林员去管护麦坡新封育的3000多亩山林地。当时年近花甲的张光全毅然报了名,争着要去。家里老伴、儿子、女儿、媳妇、孙子们都不同意他去,说他有福不会享;村里领导认为他年纪偏大了,应该好好休息,不同意他去。可是,他坚持自己的意见,决定与其他六人一起去“试一试”。
   林场离家4公里,每年每人仅80元报酬,还得吃自家的饭;护林防火的任务繁重,不仅要对已植上去的树木进行管护,同时还要进行零星造林补植……苦自不必说。谁愿于?一年过去了,比张光全还年轻几岁的6人都-了,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家中老幼又劝他回家,村里领导也动员他不要去。他说:“山刚封,树没大,要根锄头把得向人家讨,你们安心吗?”他决心一人“试”下去。并在山上搭起了草窝棚,一改过去往返护林的方式,在家中拿起简单的行装、生产工具和梭标住到了山上,一人肩负起3000多亩林地的守护任务。
   两年过去了。张光全的好友们,有的种烟发了财,有的赶鸭子收入也可观,还有的在家敲“烟杆斗”好不自在……,都纷纷劝他不要再干了。他毫不动摇,婉言谢绝了。
  28年中,村里给他的护林工资,从起初的每年80元增加到100元,1986年至1992年,增为250元。1993年至今,享受村干部每年360元的工资待遇。谁都说太少,可是,张老从不要求增加分毫,而是日日夜夜,春夏秋冬地坚持干着。在方圆几里无人家的山林中,张老独自一人,心怀坦荡,饿了吃红苕,饥了采野果,渴了饮山泉,长期听松涛,伴松眠,从未离开过林场。
  由于他的精心管护,他上山时播下的种子、弱小的幼苗,现已长成胸径为20多厘米的大树。张老也随之越过了四个龄组,成了受人敬慕的耄耋老人。他心中装的是树林,是集体财产,是子孙后代。1986年春节,他创作了“甘为子孙谋福利,渐人泉台心犹存”的对联,叫大孙子用红纸写好贴在护林小屋的门上。这就是张老的内心世界,也是张老坚定信心的真实写照。
  维护集体心照日月
   28个酷暑和寒冬,张光全老人都按照村里的护林规定,严格执行护林任务。3000多亩森林一天巡查两遍,少说也有10公里路程。个别想趁他不备偷吹树木或剔枝打丫的,少数不按规定进行砍伐的,都躲不过他敏锐的眼光,也跑不过他勤于巡护的双腿,更无法避开他灵活机动的护林方法。他不论亲疏,本村外寨,只要有毁林行为的,都一一摸清线索,追查到底,进行教育和处理。1985年,他的亲侄儿经村里批准进山砍伐,张老不同意侄儿进山砍,而是自己砍好后交给侄儿。砍的树是弯的多,直的少,差的多,好的少。侄儿很生气,认为叔叔不近情理,不给面子,, 气走了。以后,张老坚持说服教育,最终使侄儿认识到叔叔的做法是正确的,向老人认了错,高兴地抬走了树。还有一次,侄孙张仕成,伙同他人到林内偷砍松树枝,被张老抓住,没收柴刀,罚了款。1990年,邻乡的一伙青年邀集到林区偷树,采取站岗放哨,强行砍伐的办法,结果硬是被张老当场追击,抓获了一人,顺藤摸瓜,查清了这伙人的情况,配合村委进行了处理。28年来,他共抓获砍盗伐树木和剔枝打丫的毁林者100多人(次),村里收取罚没损失款2830余元,维护了林区安全和集体利益。
  家在山中情系森林
   28年中,张光全都在山林中度过。鸡啼鸟鸣时,张老起床练拳习功后,就开始日常的守护巡逻工作。此外,他还利用空余时间,经常清除林内枯枝落叶,在火灾隐患较大的地段,开设了简易防火线2000多米;抚育杂草密集的林地180多亩;在林中空地植树1100多株;自己采集松种30多公斤,撒播造林200多亩。1984年,严重的冰冻将部分幼树压弯,雪凌一化,他找来许许多多的竹蔑和绳子,不顾寒冷,攀爬树木,一株一株地拉正扶直了1.2万多株。他还义务管护靠近他管护区的外村山林,当义务护林员,扑灭过3次山火……。28年来,他管护的3000多亩林地,连火警也没发生过,更没有发生乱砍滥伐。张老作了这么多工作,从来没有向村里或县里提出过额外报酬。
   张老家四世同堂,儿孙们经常劝他下山休息一下,他都回绝了。家中发生婚丧大事,如:大女儿、三女儿出嫁,二儿媳病故,老伴多次病危,他都只回家作一下简单的安排后,就委托大儿子办理。1992年3月中旬,老伴病故,他只在家中呆了两天,第3天安埋了老伴,他又进山了。2000年,孙子结婚,他没有回家喝一杯喜酒。必须的走亲访友,不管多远,他都不超过一天,而且是晚上出来,清晨回山。到县里开会,他叫大儿子代他看守。一年一度的大年三十团圆饭,有19次是在山上过的,其余9次也是儿孙们多次强烈要求,上山接了几次,他才匆匆下山。吃了年夜饭后,又匆匆连夜赶回林场。总之,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都是在山上度过的。
  绿色银行造福人民
   昔日的幼、疏林地,经张老28年来的精心管护,3000多亩马尾松郁郁葱葱,长成了参天大树,活立木蓄积近一万立方米,价值100多万元,成了龙山村的绿色银行。几十年来,村里在林中间伐和择伐卖给国家的木材约1000立方米,解决本村180户困难户维修、建房用材420立方米,收入达14万余元。村里用这笔资金投入公益事业和农业生产建设,解决了全村265户的用电和自来水安装经费,修建村办公楼160平方米,修建了提灌站和3座小桥。看到这些,村干和村民们无不感激地说:“张公为我们管护的这些林子,已成了我们村里活金库。现在,村里搞建设,村民们建房用材,全部靠村林场提供。用电、饮水、住
  房,我们都忘不了张公他老人家。”
   而在张老护林的2舄年中,村里付给他的护林工资总计还不到10000元,仅占林场经济总收入的4.8%,占林木总产值的1%,但他从不多争分文,集体给多少就拿多少,并为之感到满足。他说,看到树木一天天长大成林成材,不断为村里带来经济效益,能解决村里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我就满足了。当领导和村民称颂他时,他总是说,我在下半生能为党和家乡人民做这点好事,心安理得,我要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守护好集体的林子。
  护林模范当之无愧
   张光全老人千辛万苦,居住深山28年,换得满山葱笼,真不愧是一位值得称颂的护林模范。乡、村里的群众称他为“一代森翁”,给他送去了“守山护林二十载,留给子孙万年福”的盈对;1986年12月,省长王朝文、州委书记李仁山专程去看望了他,给了他很高的评价。1987年4月和1989年10月,贵州电视台分别以《古稀护林人》和《不老的青山》为题,对张光全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并制作成两部电视专题片,先后安排在贵州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他突出的先进事迹,多次受到省、州、县的表彰;1987年元月,国家林业部授予他“全国护林防火先进个人”称号;1989年10月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1991年元月,他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995年5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并进京领奖。2001年,中国老年体协又授予他“第五届全国健康老人”。
   张老面对那一次又一次的荣誉,面对那一次又一次看望他的各级领导,激动而深情地总是说那么几句话:“没有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谁知道我张光全。做出这点成绩,要感谢各级领导和群众的支持。我不图别的,就图为子孙后代多留点纪念。”2003年2月,他把二儿子和孙子叫到跟前,嘱托他们: “如果我去世,要不讲报酬地为集体把这片林子守下去。”
   张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85岁的耄耋老人,如今仍不知疲倦地守护着他那心爱的3000多亩集体森林。张老情系山林。一家人都一如既往地支持他,愿他活到120岁,多为人民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