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三明市> 宁化人物

巫希权

[公元1911年-1943年]

巫希权为[公元1911年-1943年]

  巫希权,又名希贤,宁化城关人,清宣统三年(1911)二月十三日出生于一个贫穷之家。读小学三年级时,因父病辍学,12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
  民国20年(1931年),希权报名参加红军。入伍后,初在宁化独立营当战士,继而随营编入福建省军区第一分区独立九团,由战士先后提升为班长、排长。民国22年加入共产党。
  民国23年10月,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北上,希权奉命留下,由红九团调任红三团,在闽粤赣边境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三团走出深山老林,准备奔赴前线抗日,路过漳浦县城,被国民党一二七师强行缴械,希权等30多名干部被捕入狱。迫于舆论,国民党释放希权等红军干部。是年10月,红军游击队改编新四军后,希权调任二支队新三团三连连长。民国28年升任团特务营营长,后改任二营营长。
  民国30年1月6日,国民党蓄意制造“皖南事变”。为了反击,希权奉命率领新四军三团二营坚守在石井坑一带山头上阻击敌人,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 打光了,他组织战士们砸石块,放滚石。面对敌人的轮番冲锋,他沉着冷静,果敢善断,指挥战士们把战前上级发给的银元同时往下扔,敌人见到白花花的银元,顿时乱做一团,相互撕打抢夺。希权率先杀向敌人,歼灭部分敌人,缴获武器弹药,守住阵地,为新四军军部和主力部队突围赢得宝贵的准备时间,“银元仗”一时在新四军中传为佳话。
  经过几天鏖战,终因敌我力量众寡悬殊,不少阵地相继失守,形势十分严峻。新四军军部决定以石井坑为中心,组织分散突围。希权接受指挥左路突围任务,率部首先杀出重围。敌人见冲出一支部队,以为军部机关和领导干部都在里面,便集中兵力,死死追击。当他率部冲出石井坑山坳向风村方向前进时,遭到国民党政府军五十二师的机 -,他很快调集九挺机 ,压住敌人火力,同时指挥部队奋力冲杀,甩掉了追击的敌人。
  突破敌人重围后,与上级失去联系,希权率领新三团及军部机关和其他部队400多名干部战士来到长江边繁昌县的狮子山上,作短暂休整,并派人四出设法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争取尽快渡江。国民党繁昌县长徐羊我派人持亲笔信上山劝降。希权强忍怒火,召开紧急会议,派支队部副官主任李森出面“谈判”,以麻痹敌人,并做好渡江准备。三天后,原先派出的同志与地方党取得联系,安全返回,渡江准备工作就绪。这天,上次送劝降信的人背着一捆东西又到山上,希权即命令:将“东西没收,人绑起来,关到房子里!”并严密-消息。当晚他率领部队冒着大雪,穿过日军-线,渡过长江,到达江北无为白茆州,取得突围的最后胜利,被誉为“突围中创造奇迹的人”。他带领的部队,是“皖南事变”新四军突出重围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成为后来新四军重新组建的骨干力量。
  “皖南事变”后,为了接应和收容在事变中散失的新四军人员,继续坚持抗日斗争,创建皖南根据地,希权向组织要求,于民国30年5月奉命率新四军五十五团一营部分武装回到皖南。上级决定在铜陵、青阳、南陵成立党政军委员会,何志远任军政委员会书记兼游击大队政委,杨明任副书记,希权任游击大队长。
  回到皖南后,驻在铜陵县正塘村,适有侵华日军到顺安河边的村子里抢掠,希权当即指挥游击大队在敌人必经之地埂塘设伏,日军进入伏击圈时,他率先杀向敌群,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日军除一人逃跑外,其余全被歼灭,首战告捷。此后,地方党组织及游击大队逐步发展壮大,队伍发展到六百多人。
  民国32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年春夏之交,皖江参议员崔光汉公开投敌,带领敌人四处搜捕共产党军政人员。崔是铜陵的大地主,抗战期间曾一度与新四军合作,他的投敌给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造成很大威胁,斗争形势恶化。为了适应形势需要,希权建议分为四支小部队活动。希权和教导员罗爱民带领大队部和一中队在顺安村一带敌前打击敌人。7月16日,在柴塘伏击之后,取道梁家垅村休息,准备当晚转移到天宝乡。恰巧地委组织部长兼铜青南县委书记张伟烈从地委开会回来路过此地,副大队长叶为祜也带着部队来到梁家垅。于是连夜召开部队和地方干部会。会后已是深夜,天又下着大雨,部队未再转移。村里暗藏的汉奸王诚斋,报告了敌人,第二天拂晓,王诚斋领着几百日伪军分几路合击梁家垅,希权果断决定让教导员罗爱民带领部分战士迅速掩护张伟烈等领导同志突围,他和叶副大队长各带一支部队分头阻击敌人,他指挥战士边打边撤,撤到范家湾顺安河边。由于上游连降暴雨,河水陡涨,水流湍急,涉水过河十分困难,部队掩护张伟烈等同志坐木盆划过河后,敌人已追到河边。为了尽量减少牺牲,希权命令叶副大队长赶快游过河去,自己带领几名战士断后掩护。终因敌众我寡,敌人步步逼近。希权高声喊道:“同志们,游过河去,死也不当俘虏!”第一个跳下河,战士们也跟着跳入河中。为了防止被大浪冲散卷走,希权和战士们手挽着手,奋力朝对岸游去,终因洪水太猛,体力不支,被洪水淹没,不幸牺牲,时年32岁。
  希权牺牲后,范家湾群众怀着悲痛心情,打捞起烈士遗体,就近埋葬在顺安河边。1980年,中共铜陵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烈士遗骨移葬顺河旁范家湾的山岗上,重新建墓。
经历历史事件:

皖南事变 (公元1941年)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