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甘肃省> 武威人物

牛鉴

[清][公元1785年-1858年]

牛鉴为[清][公元1785年-1858年]

  牛鉴(1785——1858年),武威人, 曾任过一个时期小京官,道光十一年(1831年)开始以道府用,此后历任粮储道、按察使、府尹、布政使,道光十九年(1839年)署江苏巡抚,不久,升为河南巡抚。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授两江总督。
  当时,英军入侵浙东,危及江苏。牛鉴抵任后,一度曾以“江、浙毗连”为由,奏调防海。道光帝谕其对“江苏各海口,防堵事宜,亟须筹办,务使处处有备,不致临时周章。”①实际上,牛鉴对防堵事宜,很少过问,上海、吴淞防务主要是江苏巡抚梁章钜会同江南提督陈化成认真经办。牛鉴只是同意梁章钜对上海实行开港的主张,以“上海县口,日久封闭,商船守候多时”为由,与梁章钜共同向道光奏请开港。牛鉴对道光帝强调江苏各海口,“务使处处有备”的旨意,根本没有引起重视,甚至加以 。
  就在牛鉴上任两江总督的同月(九月),京口副都统海龄亲到焦山地带,查看长江形势,以为当时焦山一带只有旗兵一千六百人,不敷守御,曾奏请添兵,增强防守力量,并给其营兵预支半年钱米,道光帝即谕牛鉴等“体察情形调派,毋误事机”,而牛鉴“均以毋庸入告”②。
  十月,江南著名“谋士”包世臣向前任江南提督陈阶平(即陈化成,1842年6月牺牲于上海吴淞)上 书,认为“江南海防,狼、福以上三百余里,并无险隘”,要求在丹徒境内的圌山设立军事“重镇”。并具体提出:凿石开山,修筑炮台;木龙扎栅,安设炮位;环山咀三面,分三层安设大中小炮;再用红船数十,列载小炮,巡徼栅外;并在三江营署前,坚筑炮台,从而达到“南北夹击”使侵略军“不敢内犯”③。陈阶平即告牛鉴,但牛鉴对包世臣的这些献策,十分冷淡,“莫有然其说者”④。
  牛鉴对两江防务很不热心,其原因是想坐观浙江局势变化,以等待时机,向侵略者妥协“议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因“疏防 被焚,伤毙防护员弁”,牛鉴受到革职留任处分。同月九日,英军攻占乍浦,上海、吴淞面临严重威胁。牛鉴便与耆英、奕经等人相呼应,竟无视道光帝“竭力严防”谕旨,否认江苏各口海防的必要,公然纵容侵略者入江内犯。当道光帝闻讯乍浦失守,即谕牛鉴、陈化成当此吃紧之时,务须“督率文武员弁,昼夜竭力严防,毋稍疏虞”“纪律严明,有进无退”“其有首先退却者,即以军法从事”⑤。四月二十五日牛鉴奏复,则对道光帝说:“逆夷行事,虽属诡诈多端,然其志在牟利通商,并非争城略地”“故江省海防,止须扼定吴淞一口,由吴淞而入扬子江,逆夷虽有内犯之言,然相距数百里水程,亦不过虚词恫喝,臣反复体察,逆夷不犯内河,竟属确有把握”。⑥实际上,所谓仅“止须扼定吴淞一口”,也不过是牛鉴应付道光帝的哄骗虚词而已。
  与牛鉴相反,当时驻防吴淞的江南提督陈化成面对英军进攻形势,不分寒暑,深入军营,与士卒同甘苦,积极备战,切实加强防守力量,时刻准备着打击来犯之敌。
  1842年8月20日,牛鉴同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同英国签定《南京条约》,谈判中,他们对英国的条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轶事典故
  牛鉴蒙羞
  清朝人牛鉴少年时家贫,徒步走了一千多里地,到西安关中书院读书,无法解决食宿,常常寄食在院中厨师家里。那个厨师待他很宽厚,也不要他报偿。牛鉴做官后,送给厨师千金为报。后来牛鉴出任两江清总督时,厨师已经七十多岁了,家境也宽裕了,来访牛鉴,被牛鉴留在官署中。
   战事起,提督陈化成、钦差大臣裕谦战死,于是牛鉴附和奕山,力主和议。厨师给家中捎书,将家中产业全部卖掉,得汇银二千两,拿来见牛鉴,说:“牛先生,从前我接济你,觉得你将来会成为国家栋梁,并没想要报偿。不想你今天这样误国,这是你从前送给我的,本利全部还你,我回去继续当厨师去。”牛鉴挽留不住,厨师找乡人借了钱,回家了。
  坐着轿子上战场
   战争期间,英军已经危及长江口岸,但牛鉴认为英军不会进犯长江,所以对海防并不热心。1842年6月,英军向长江口岸第一道门户——吴淞口,发起猛烈进攻。牛鉴命当时镇守该地的老将军陈化成退避宝山,却遭到拒绝。为保住他的乌纱帽,只好亲自率兵增援。而在紧要关头,牛鉴还是摆着总督的架子,坐着轿子,前呼后拥的赶往前线。结果被英军一炮将轿子打翻,牛鉴混进士兵队伍里逃走。吴淞口守将陈化成阵亡,阵地失陷。
同年(公元178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5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