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襄阳市> 谷城人物

马玉贵

[公元1885年-1957年]

马玉贵为[公元1885年-1957年]

   马玉贵(1885~1957)回族。字青山。湖北谷城人。三岁丧母,五岁丧父,随长兄马玉山生活。清光绪末年为生活所迫入伍为新军,后由湖北调到西安,任陕西新军混成协二标一营左队正目。他在新军中加入了哥老会,是哥老会首领之一,常在西安回民中进行反清宣传,被视为西安回民中反清活动最有影响的人物。在钱鼎等的联络下,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清宣统二年(1910)六月初三,马出席了由同盟会、哥老会、新军三方首领在西安大雁塔举行的歃血结盟会议,宣誓“同心同德,共同反清”。后与各方首领加强合作,积极酝酿反清起义;重点在西安回民中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委托杨文玉、邬登赢等人组织回民青年500人,准备配合革命党人共同行动。1911年10月22日上午,马参加了同盟会与新军、哥老会领导人在西安西关林家坟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立即发动起义。第二天黎明,起义军攻打满城受阻,张凤翙下令强攻。马与刘世杰率先冲进满城,与清军展开惨烈巷战,为攻克满城立下了战功。
  陕西起义成功后,在组建革命政权的过程中,起义军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权位之争。马以大局为重,协助张凤翙、钱鼎、郭希仁协调各方关系,平息了内部斗争,建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马任总理粮饷兼管军务都督。
  西安光复不久,即受到清军自河南、甘肃两路夹击。马除派其参谋谢彩臣率部分回、汉士卒参加保卫潼关的战斗外,作为粮饷都督,他坐镇西安筹集粮饷弹药,保障了东西两路前线将士的军需供给。后西路战事告急,马还多次率部赴西路作战。农历十月中旬,清军以重兵猛攻长武冉店桥,各路革命军纷纷败退。马率队占据有利地势,多次击退清军猛冲,毙敌数百人,部下却无一伤亡。报纸盛赞这次战斗是“自军兴以来,未有如此之万全也”。十二月乾州(今乾县)告急,革命军分兵三路进攻乾州北塬清军,马部为东路。会战开始后,他率部突入敌阵,因其他两路配合失调,被清军包围。形势危急。他振臂高呼,冲锋在前,终于杀出重围。1912年2月,马会同陈树藩、胡景翼部与清军大战于礼泉。马安良率领的振武军和崔正午率领的骁锐军是以回民为主体的两支清军主力。他们在升允的怂恿下,成为秦陇复汉军的劲敌。马玉贵以秦陇复汉军回族将领的身份,多次致函马、崔二人,劝其拥护共和,促成了与马安良等人的停战议和。
  这一年,甘肃宣布拥护革命,但陕甘之间摩擦不断。马代表陕西当局赴兰州,向甘肃各界发表讲演,揭露清廷腐朽黑暗,呼吁陕甘各族加强团结,拥护共和。他还与马安良、马福祥等甘军将领结为金兰之好,对联络西北回族上层人士投向共和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民国初年,秦陇复汉军缩编为二师四旅,马任第二旅旅长。1913年8月,川军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响应“二次革命”,袁世凯命陕西当局派马率一混成旅入川“讨伐”。马于10月到四川夔州,熊早已弃重庆他往。袁世凯电召马进京,以“援川不力,逗留不前”的罪名,将马软禁。黎元洪任大总统后,马才获得自由,并被任命为北京政府陆军部少将咨议。
  1923年马福祥任绥远特别区(1928年改设省,1954后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督军时,马玉贵被任命为警备司令、参谋长和副官长。北伐战争期间,任马鸿逵师参谋长。1932年,马鸿逵任宁夏省主席,马玉贵任省府参议。抗战前曾代表马鸿逵送九世班禅回青海。抗日战争后期代表马鸿逵赴西宁会见马步芳,调解宁青二马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居北京。1957年9月25日患脑溢血去世,葬于北京西郊回民公墓,墓前有碑,38字的简短碑文概括了他的一生业绩:“忆昔日辛亥首义,念七树勋,总督秦疆,声威显赫;看今朝革命成功,古稀归真,安厝京郊,身后哀荣。”

同年(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