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茂名市> 信宜人物

李怀霜

[公元1874年-1950年]

李怀霜为[公元1874年-1950年]

  李怀霜(1874~1950)
  李怀霜,原名李葭荣,字蒹浦,号装愁庵,后改名怀霜,晚年自号不知老翁,广东信宜人。出生于江西南昌。其家世代书香,父亲李逢臣在江西历任南城、峡江县丞。李怀霜幼年禀承家教,尤长于诗文。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式举人第三名。中举之后,致力于文学创作,加入著名文学团体“南社”,写了章回小说《灸蛾灯》等作品。他与晚清著名作家吴趼人(笔名“我佛山人”)交往甚密。吴趼人揭露封建社会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出版时,他为之作序。宣统元年(1909),他与吴趼人、卢伟昌、郭健霄等在上海组织两广同乡会并创设广志两等小学。吴趼人逝世后第三年(1912),他写了《我佛山人传》,高度评价吴趼人的磊落气节和文学成就,并表明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孙中山组织中国同盟会后,李加入了同盟会。他与同盟会员夏重民等邀汉冶萍公司股东粤人芷澜出资,在上海租界望平街创办《天铎报》,自任总。《天铎报》开始以商业性报纸的面目出现,随即积极宣传民主革命,与于右任、宋教仁主办的《民立报》相呼应,成为同盟会在国内的两大喉舌。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策划将中国的铁路权出让给外国人,激起了各地商绅掀起“护路风潮”。李主编的《天铎报》发表了陈布雷致《中国新报》主编杨度的书信,抨击清政府出卖经济利益的行径。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当时在清政府控制下的上海,许多报刊对武昌起义持反对态度,把革命军称作“逆军”。李怀霜主编的《天铎报》则以《谈鄂》为题,连续发表10篇时事评论,旗帜鲜明地支持武昌起义,有力地声援了革命党人的斗争。翌年1月4日,刚刚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用英文写出《对外宣言》,派外交总长王宠惠专程从南京带到上海,交由《天铎报》译成中文,次日便在《天铎报》独家首先发表,顿时声震中外。这一时期,李还撰写了大量时事评论,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
同年(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