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宁德市> 屏南人物

包久和

[公元1913年-1988年]

包久和为[公元1913年-1988年]

  包久和,民国2年(1913年)生于屏南县长桥村,少年丧父,祖父年老,母亲体弱,3个弟弟年幼,生活穷苦。民国26年他由亲友资助路费,出国到马来亚谋生。
  1938年,久和在马来亚雪兰莪州雪邦加入华侨筹赈会组织,同工人、学生一道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督促华商-,募捐资金汇回祖国,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斗争。1942年2月15日日本侵略军侵占马来亚全境,他在雪邦一支石加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雪邦后备队过港小队,在敌后发动群众支援前线和搜集敌军情报,他常出色地完成任务。在雪邦区遭受日伪-重点摧残时期,斗争环境很艰险,他曾把筹集的支前物资、现金和情报送到前线,为马来亚人民抗日斗争做出了贡献。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恢复战后生产建设和教育事业,他在过港农村与原沟头校长陈克元等人挨家逐户发动农民出力出钱,很快恢复了沟头华人学校,使侨胞子女得以入学。1946年2月15日,他参加马来亚全国性总-、总 、总-,纪念“二一五”事件,反抗殖民主义者再度统治马来亚。是日上午10时,在致和新港总工会的群众突遭当局兵警围捕时,他始终站在斗争第一线,勇敢地参加反围捕斗争,直至当局释放被捕群众,取得斗争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久和怀着对祖国和家乡拳拳之心,毅然变卖家产于1951年携眷归国,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久和回国后与四弟勤生一起在家乡长桥经营酱园店。1954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将酱园店公私合营,受到党和政府的赞扬。此后,他先后在县酱园厂、县供销总社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1956年屏南成立侨务科,他出任副科长,先后两次不辞辛苦,爬山越岭,到陆地、村头、远、前凤林、恩洋、大等十多个僻远侨乡,调查华侨、归侨与侨属情况,组织七个侨属工作小组,建立侨属工作委员会,为开拓屏南县侨务工作奠定基础。1957年,出席全国侨联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58年,因工作需要,调任酱园厂厂长,兼任县侨联会副主席、工商联副主席。1965年他专任县侨联会副主席,发起向华侨募资2000多元,与工商联在红亭街合建办公楼。在基建过程中,他精打细算,节约开支,且身体力行,亲自参加土木工劳动,以有限的资金完成基建任务,他的实干苦干精神深得同事好评。1966年“文革”开始后,县侨联受冲击,机构瘫痪。1973年,久和调县日用品厂工作,负责藤品生产,善于经营,效益好。
  1976年久和退休。1978年,县侨联机构恢复,他虽退休,但此后仍相继任县三届侨联副主席、四届侨联名誉主席、宁德地区侨联常委、福建省侨联委员、政协屏南县委员会一、二届副主席。他不顾年老体弱,满腔热情地为侨务工作发挥“余热”。在联络乡谊,团结海外亲友,支援家乡兴办公益事业中,发挥了一个老归侨、老侨务工作者的积极作用。他曾组织归侨发信海外,向各自亲友募资建设屏南县华侨大厦。他对回国探亲访友的侨胞,现身说法,宣传党的侨务政策,解除侨胞疑虑,争取侨心。久和热心为侨眷办实事。他曾代前凤林侨胞杨乃攀母亲修造坟墓,竣工后把照片与付款明细帐寄给乃攀。他还负责侨胞集资的四保培民小学校舍的基建,竣工后及时向海外亲友交待,深得侨胞信任。
  1988年4月25日,久和在赴福州参加省第四次侨代会途中,因车祸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于当日上午11时逝世,享年75岁。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