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咸阳市> 三原人物

安吴寡妇

[清][公元1868年-1910年]

安吴寡妇为[清][公元1868年-1910年]

  安吴寡妇(1868~1910)原名周玲。出生于陕西泾阳鲁桥孟店(今属陕西三原),嫁到泾阳安吴堡吴家后,称吴周氏,因刚结婚丈夫即去世,当时人多称其为吴家寡妇。
  泾阳吴氏祖籍江苏。传说唐朝时吴家有人在泾阳当官,选定嵯峨山麓的安吴堡村安家,此后即以泾阳为籍。大约在清初,吴氏家业开始兴盛发达,逐渐修成东、西、南、北、中五院,兄弟分居经营。其中以东院,即贰仪堂最为兴旺。
  清咸丰六年(1856),贰仪堂主人的独生子吴聘得了不治之症已奄奄一息。为“冲喜”,娶同县孟店村17岁的周姓姑娘为妻。不料婚后几天吴聘就丧了性命,吴周氏从此成了寡妇。因家无男丁,年轻的吴周氏就成了吴家的“掌家夫人”。当时,吴家在江南和陕西的商号正走向衰落。吴周氏接管家事后,自知才疏学浅,便任用贤能,身边聚集着几十个谋士、能人。
  尤以总管罗天增、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个个多谋善断、经营有方。吴周氏对他们恩威并用,处处倚重,很快使衰败的商号重新兴旺起来,又先后在上海、四川、陕西设淮盐总号分店,还在甘肃设立以经营药材为主和在湖北设立以经营布匹为主的商号、店铺。几年下来,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在陕西,泾阳、三原、高陵有吴家的当铺、药铺,淳化、口镇等地有吴家的油坊、酒坊、粮店、米号。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其商号、作坊分布之广,资本、财力积累之快,可以想见。吴家寡妇在聚敛钱财的同时也贪婪土地。她利用灾荒年馑,在安吴堡周围廉价购地五六百亩;还在泾阳县城山门角以西购置、修建了20多院房产,首尾相接,占了半条街。农、商、房产结合,吴家可真是“财源滚滚”,“日进斗金”。吴周氏在拥有这些财富后,除一部分投入扩大经营,大部分用于个人享受。她在安吴堡内大兴土木,指令工匠仿照北京紫禁城,修了一座堡内之城,叫内城。内城分偏正两院,正院仅一座大厅就有房百余间,主人只有她和养子吴怀先二人。为了玩乐,她除在安吴修建花园之外,还在邻近的寇家村修了一座夏可避暑,冬可取暖,亭台楼榭一应俱全的大花园。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正是吴家寡妇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时候,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因八国联军侵犯北京而逃难来到西安。吴周氏为讨封诏,一次就向皇室纳银十万两。慈禧大喜,一面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发诏书,封其为一品夫人,一面又亲书“护国夫人”金匾相赐。吴家寡妇感激涕零,将圣旨装在玻璃盒内,供奉在安吴堡内城正院的大厅里,牌匾悬挂在大厅正中的墙壁上。然而,没过几年,四十出头的吴家寡妇,还是撒手尘寰了。
  
同年(公元186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