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天津> 蓟县人物

刘继抗

刘继抗为

  刘继抗,原名魏宝成,又名国一、刘继康,蓟县下营乡刘庄子村人。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东军分区直属游击队队长、蓟县第八区游击队长、冀东军分区第一机动兵连连长蓟县武装部长,是蓟县和河北省遵化县、兴隆县一带最受人们尊重爱戴的抗日英雄之一,以 法神奇和机智骁勇而闻名于冀东地区。
  一生两次参加抗日
  第一次参加抗日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年仅只有22岁的刘继抗加入了卜荣久领导的“抗日救国会”,当时使用的名子是魏宝成。1938年7月上旬,魏宝成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蓟县抗日武装大-,被编人冀东抗联第十六总队,任机 班长。九月底,八路军第四纵队及抗日联军十六总队撤回平西抗日根据地,魏宝成所在小分队五十多人在遵化县卜子店,受到敌人截击,与十六总队失去联系,-转入遵化县西部的头拨子(地名)至九拨子深山老林,化整为零,投亲靠友,潜伏起来。魏宝成将手中的三支 (机 、 、 各一支)秘密藏在今下营镇东山村的山洞里。
  第二次参加抗日是1939年,邹林(原名季振元,蓟县人,曾任冀东军分区副政委)受党组织的委派,从陕西抗日大学回到蓟县,协助包森同志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收集当年抗日联军散落在民间的0。邹林了解到魏宝成有三支 后,与穿房峪乡东水场村刘广林商议,争取魏宝成重新加入抗日武装。魏宝成与刘广林是磕过头的把兄弟,两个人很熟悉。刘广林的公开身份是东水场村负责人,曾多次帮助八路军筹衣筹粮。刘广林找到魏宝成后,把他带到自己家里,在东厢房与邹林见了面。当邹林得知魏宝成愿意继续抗日打鬼子后,便请他将那3支 交还组织。魏宝成翻山越岭,回到了三十里外的东山村后,连夜把三支 送到了刘广林家。邹林打开包裹一看,好家伙!全都是新 !当即决定让魏宝成担任基干队的教导员,负责训练刚刚参加抗日的新同志。
  出于个人安全的需要,参加抗日的同志都用化名,魏宝成想来想去,自己是在东水场村参加抗日的,这里的村民都是姓刘,决定自己也改姓刘,名叫继抗,就是继续抗日的意思。
  警告特务董保旺
  1943年夏季,刘继抗率领游击队在杨庄西北方向的一座山上修整,忽然看到山下有个人骑着自行车向县城驶去。当时的自行车很少,只有日军据点的特务队才配备自行车。刘继抗马上警惕起来,拿起望远镜一看,认出这个人是和自己同村的董保旺,在下营据点当特务,他去县城很可能是向伪县长李午阶报告游击队的行踪。想到此,刘继抗端起三八式双准星 ,照着董保旺的头部就来了一个点射,子 着一股热流擦着董保旺的耳根呼啸而过,当时董保旺被吓得魂飞魄散,眼前一黑就跌倒了。过了好一会,他才缓过神来,站起来狠狠地掐了掐大腿,又在太阳下看了看自己的影子,才知道自己没有变成 下之鬼。用手一摸耳根,竟然毫发未伤。董保旺循着 声向西山望去,看见山上一个身材魁梧的人正端着一支 ,望着自己。他心中暗想:对方只打一 ,看来没想要自己的命,但是这颗 只要偏一点点儿脑袋就会开了花,谁能有这种 法呢?他忽然想起游击队长刘继抗号称神 手。想到这里,董保旺出了一身的冷汗,他知道这一 肯定是刘继抗手下留情,在警告他不要去告密,否则第二 马上就会结束他的性命。想到这里,董保旺赶紧掉转车身逃了回去。
  打死日本鬼子吓走伪县长李午阶
  1943年,马伸桥大街(村)西侧驻着一个日本兵守备队。守备队有七十多人、十几排营房。营房中间是一座二十多米高的圆锥形岗楼,岗楼顶端有围墙和垛口,鬼子平时就躲在围墙后面,透过垛口向外侦察了望。在马伸桥东部、今乡政府附近还驻着一个伪军中队,共有一百多人,伪县长李午阶就住在这里。这两个中队相距不足三里,经常对附近的村庄进行扫荡,老百姓们苦不堪言,纷纷向游击队长刘继抗反映情况。
  刘继抗冷静客观地分析了敌我情况,认为游击队从人员兵器上都与敌人相差悬殊,不能面对面地硬打,只能采取“麻雀战”战术,打完就走,给日伪军一点厉害尝尝。这样既可以达到教训敌人的目的,又能减少游击队的伤亡。
  七月的一天,刘继抗带领游击队一个排的兵力,于子夜时分潜伏到马伸桥据点北侧的青纱帐里,游击队员们呈扇子面形散开,各自进入战斗位置,然后刘继抗只身潜入据点以西二百米的古庙内,在庙墙里搭上一个两米来高的木梯,他登上木梯,潜伏在庙墙之后,耐心地等待着,只要日本鬼子在垛口中露出头来,立即将其击毙。
  天亮之后,一个日本鬼子终于出现了,他躲在围墙的后面,在十几公分宽的垛口缝隙中鬼鬼祟祟地露出半张脸,正打算向外张望,刘继抗眼疾手快,扣动了手中的三八式 ,恰好命中鬼子的两眉之间,鬼子没有来得及哼一声儿就倒在了地上。
   声一响,青纱帐里的游击队员们按照预定方案,向据点方向开了 ,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警备队营房里响起了集合号令,还没有睡醒的敌人吵吵嚷嚷、乱作一团,谁也不敢登上岗楼观察战况,只是依托营房和据点向北胡乱射击。刘继抗趁机撤回青纱帐,与游击队员们迅速转移到八仙山以北山区隐蔽起来。
  刘继抗带队撤走后,敌人进行了仔细搜查,当他们得知刘继抗是在岗楼二百米以外,顺着垛口的缝隙将哨兵击毙后非常恐惧,马上向伪县长李午阶汇报,伪县长李午阶听说刘继抗来端他的据点,吓得赶紧逃回了县城据点。从此以后,日伪军扫荡清乡的次数也明显减少,再也不敢象以前那样为所欲为了。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群众广为流传的“打死日本鬼子,吓走李午阶”的故事。
  两次脱险
  刘继抗率领游击队开展的抗日活动日渐频繁,对日伪军构成了极大威胁。为此,敌人曾张贴告示悬赏捉拿刘继抗,并多次派出特务和军队对刘继抗的老家——刘庄子村进行监视、搜捕和围剿,刘继抗曾先后两次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但是最后,他都机智巧妙地安全脱险了。
  第一次脱险:1941年冬季,刘继抗在潜回刘庄子村的路上遇到了一个熟人,那个人也认出了刘继抗。当天晚上,那人便悄悄向下营据点的敌人告了密。
  第二天凌晨6点多钟,天刚蒙蒙亮,下营据点的日本守备中队和伪军中队把刘庄子村团围住了,敌人在刘庄子村两侧半弧形的低山上架起机 ,埋伏了狙击手,在村子南、北两个出口布下哨兵。鬼子进村以后,一群日伪军直接包围了刘继抗的家。那天刘继抗的父亲外出未归,家里只有他的弟弟、母亲和妻子。
  刘继抗知道自己回村时被人看见,便没敢住在家里,而是住在了本村的表哥刘乡富家。刘继抗的母亲一大早儿起来,到院子里抱柴准备烧火做饭时,看到了两边山上的敌人架起了机 ,心中便明白了敌人的来意,赶紧到屋里告诉已经有六个多月身孕的儿媳,让她赶快从后门逃走。
  鬼子进门以后,里里外外搜了个遍,也没看到刘继抗的影子,就把他的弟弟和母亲带到了保长赵福忠家里,赵福忠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村长,实际上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赵福忠家有两道门,鬼子在第二道门与正房中间支起了老虎凳,把刘继抗的弟弟和母亲绑在上面,让脖子卡在板凳的一端,脑袋倒垂向下,再捆上双腿,摁住两条胳膊,嘴掰开,给刘继抗的弟弟灌开水,给他的母亲灌凉水,逼着他们说出刘继抗的下落。滚烫的开水倒人弟弟魏宝树的口中,把魏宝树嘴巴口腔和嗓子全烫烂了,开水又从鼻子、眼睛倒呛出来,情景惨不忍睹。刘继抗的母亲这边也是一口一口地被敌人灌着凉水,三九寒冬,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冰凉刺骨,实在灌不下去了,日本人又把老人放在地上,在她的肚子上又跺又踩,直到凉水从嘴里溢出来。不管敌人怎么折磨,母子俩一口咬定“不知道”。
  正在这时,南山下突然响起一阵 声。原来,刘继抗发现自己被敌人包围之后,就从表哥家里穿了一件破旧的黑色棉袄,往头发和脸上抹了两把灶灰,又涂上一层土,背上抬粪用的筐子,拌成一个躬身驼背的老头儿向村南走去。起初,哨兵没有注意这个拾粪老头儿,就在刘继抗将要走出敌人的警戒线时,哨兵才感觉到不对劲,忙喊“站住!再向前走就开 了”。刘继抗听到喊声,一把甩开粪筐,迅速向蝎子峪方向跑去。后面的哨兵急忙呜 大喊:“刘继抗在这儿哪!”,附近的十几个伪军追了过来,边追边放 。刘继抗听到 声,扭头抬手就是一梭子,敌人知道他是神 手,谁也不敢向前再追,都停在原地射击。刘继抗见敌人没有追过来,就脱下破棉袄挂在了树枝上,然后沿着双叉沟、边山子跑到了南山顶上。
  敌人把挂在树枝上的破棉袄当成了刘继抗,纷纷向破棉袄射击,把棉袄都打烂了,以为刘继抗这下肯定被打死了,便纷纷走到近前,一看是个被打烂了的破棉袄挂在那里才知道上当。这时,刘继抗已经到了山顶,看到敌人手里拿着自己的破衣服,大声喊道:“爷爷在这儿哪!”
  日伪军见刘继抗冲出了包围圈,知道抓不住他了,就带着队伍垂头丧气地撤了回去。村里的乡亲们把刘继抗的弟弟和母亲也抬回了家中治疗养伤。
  第二次脱险:1942年春季,驻守在蓟县下营和遵化县青山岭的两个日本警备中队,在一天清晨把刘庄子村包围了,挨家挨户地搜查八路军。那天刘继抗正巧在家,妻子张玉英还坐着月子。
  刘继抗听到外面人声嘈杂,抬头向外一看,见敌人在挨家挨户搜查八路,而且敌人队伍里有便衣,就悄悄溜了出去,混入了敌人的便衣队。由于十三团和游击队曾广泛开展扩军除奸活动,便衣们害怕泄露身份,都是与日本人单线联系,相互之间并不熟悉。刘继抗钻了这个空子,也跟着特务们一起咋唬村里群众:“看见八路没有?如果知道八路的下落就赶紧说出来!”。
  当刘继抗和特务们“搜查”到村子最北边一家时候,又有一个便衣跑过来问道:“见着八路军没有?”。刘继抗说:“有个人向北边跑了,我看像是八路”。那个便衣说:“那咱们赶紧追吧!”。两人一前一后向村北跑去。
  刘继抗是有名的飞毛腿,一会儿就把特务给丢下很远。等跑出敌人的包围圈后,刘继抗站住了;后面的特务赶上来问道:“怎么不追了?”
  “我就是八路”,说着刘继抗拔出手 顶在特务的太阳穴,特务一看身材魁梧的刘继抗,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对手,只好乖乖的缴了 ,跟着刘继抗走了。
  十三人智取北太平庄据点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刘继抗领导游击队运用心理战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典型战例。
  1942年,蓟县孙各庄乡北太平庄子有一个伪军据点,据点里有三十多人,因为游击队的兵力有限,刘继抗决定带十三个人智取这个据点。
  刘继抗设计好了路线,这天便带着十三名游击队员秘密来到了孙各庄乡孙各庄村。孙各庄村位于据点东南二里处。刘继抗命游击队员化装成老百姓潜入村子,挨家挨户地与群众联系,交待好相关事宜。
  次日黄昏,北太平庄和孙各庄两个村的村民都按照事先的约定,同时烧火做饭,家家点上灯笼火把。一时间,北太平庄方圆数里一片灯火通明,人影攒动。岗楼里面的敌人以为是十三团的主力部队到了,在群众家里宿营吃饭,吓得躲在岗楼里面不敢出来。孙各庄正北五里的丈烟台村也有一座敌人的岗楼,他们看到这边的景象,也以为是十三团的主力来了躲着不敢露面。
  刘继抗带领十三名游击队员,换上八路军的服装,大摇大摆地走到北太平庄岗楼下面,大声向敌人喊话,劝其投降。敌人看到刘继抗只带着十三个人过来,以为是八路军的诱敌之计,不知虚实真假,虽然不敢开门,也不敢轻易开 。
  刘继抗见敌人既不投降也不开 ,知道他们在拖延时间,想弄清虚实之后再作出反应。刘继抗不慌不忙,神态自若,指挥村里的老百姓抱来半湿不干的柴草,堆在岗楼的门口用火烧。岗楼上面是封闭的,柴草燃着之后,冒起滚滚浓烟,顺着岗楼门口向里面弥漫开来,这时伪军才知道刘继抗的用意,但是岗楼里已经烟气笼罩,对面不能见人。不一会就被熏得头晕目眩,泪流满面。到了次日凌晨3点多钟时,敌人再也坚持不住,连滚带爬地跑出岗楼,游击队员们站在岗楼门口,见一个捆一个,最后象拴骆驼似的,把三十多名伪军都拴在一起带走了。这次战斗刘继抗没放一 一弹,成功地俘虏了全部敌人,并拔掉了太平庄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