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焦作市> 博爱人物

杜严

[公元1875年-1938年]

杜严为[公元1875年-1938年]

  杜严(1875~1938),字友梅,清化镇二街人。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爱国实业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潜心营办实业,力图实业救国,曾先后参加组建和创办“中原煤矿公司”、“宏豫铁公司”,对近代河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杜严出身清贫,幼时父母相继下世,兄嫂将其抚养成人。他少时颖敏好学,从师知名孝廉王某,并将爱女许配为婚。
  杜严刻苦勤学,立志深造,四处投师求教。当时名儒王伟臣在武陟河朔书院讲学,杜严慕名前往。此后,又叩拜于河南著名教育家李敏修门下,攻读“六经”。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二甲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唇留学日本政法大学。回国后,授职翰林院编修,派赴河南筹备咨议局。清宣统元年(1909年)当选河南省咨议局议长,后历任河南省民政长、河南省都督府秘书、河南省第二届众议院议员及广西省政务厅长等职。杜严还积极协助李敏修先生创办“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为河南省选派了不少赴国外深造的留学生。
  1898年英国福公司收买华绅程恩培、吴式钊虚构了一个“豫丰公司”。是年6月该公司与英商福公司签定合同,称“秉奉河南省巡抚批准将怀庆左右黄河以北诸山各矿,转请福公司办理,限期60年”。这就将豫北怀庆府的所有采矿权统统出卖给了英帝国主义。福公司0矿权后,于1903年在博爱、修武两县矿地划“红界”为开采地。“总面积二百余平方公里”。“红界”以内,禁民开采。英帝国主义这种侵略行径,使河南人民极为愤慨。1906年冬,杜严等以河南留日学生代表的身份会同上海公学豫籍学生代表和各地志士。在开封召开会议,讨沦收回矿权事宜,并成立了“矿务研究会”。他几经查访,澄清事实,上奏清政府,程恩培、吴式钊被革职查办。杜严继续奔走呼吁,又以河南咨议局议长身份,要求清政府派人直接与福公司交涉。清政府召河南候补道韩国钧到总理衙门,责其力争缩减,最后限定福公司只能在以“泽盛煤厂”为中心,东西4.5公里,南北3公里划“黄界”为开采地,“黄界”以外,仍“尽民开采”。在争取“黄界”以外开采权后,杜严与靳法惠等组织了“中州公司”。不久,将“中州”、“豫泰”、“明德”3公司合并为“中原公司”,与福公司抗衡。杜严被董事会选为董事长。
  1909年4月4日,英方贿买、胁迫杨敬宸等,私订了所谓《见煤后办事专条》“补充条款”,独霸了就地售煤权(主要是道清铁路沿线)。河南人民闻知,群情激愤,痛心疾首。5月20日,省会各界人士开会,设立“保矿会”,推举杜严等人为代表,并进京联络同乡京官61人-公议,向外务部、农工商部呈文力争废约。同时,请督察院代表清政府查办畅敬宸等人,废除擅订的“续约”。5月25日,清政府将杨敬宸等革职,交部议处。6月15日,发布谕旨:“渝军机大臣等督察院代表,据河南绅士翰林院编修杜严等呈称交涉局员破坏矿务,违章擅订续约.贻误大局等语,著外务部、河南巡抚会商妥善处理。”后在英人的威胁恫吓之下,清政府屈膝妥协,于8月9日,又颁发谕旨:”……撤销福公司售煤之禁。”反对福公司就地售煤的斗争遭到失败,而杜严则进一步认清了英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同时,也坚定了他实业救国的信心。
  福公司0了“黄界”以内采煤权,对于“黄界”以外的铁矿也窥视已久。并绘制了铁矿图,要求准其开采和原呈之“红界”地图同一范围内的铁矿,后因福公司忙于交涉签订《见煤后办事专条》及续约等事宜,暂停了开采铁矿的要求。1909年,《专条》签订后,英商便积极为冶铁作准备,他们一面在“黄界”以外搜集铁矿石设炉化验,一面要求发给开采凭单。杜严闻知十分愤慨,立即呈文交涉局,严厉指出,若再给英人铁矿仅,必然激起民变,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河南巡抚当时正值交替之际,无人理政。杜严认为,如赖清政府出面调停,只会给英人带来便利,倒不如以实力与福公司相争。于是,杜严先发制人,筹集股本,于1911年成立“宏豫铁公司”。以修武县盛产铁矿的凤凰岭一带为矿区,从山西聘来炼铁工匠,采用土法冶炼。1919年在美国购置新式冶铁设备,设立冶炼厂于新乡火车站附近。同时,又成立了“光豫铁公司”,占据了风凰岭以外的各处铁矿地。由于“宏豫”、“光豫”两公司的建立,福公司无地可占,便要求就铁矿问题举行谈判,杜严在谈判中严词驳斥了英商的不法行为,英福公司理屈词穷,无言对答,福公司不得不打消攫取豫北铁矿的野心。“宏豫公司”是河南当时最大的冶铁企业,出铁不久,由于军阀混战,交通受阻,燃料难以供应,导致熔化炉炼结而报废。后因无力恢复,是年9月14日-停办。
  “宏豫铁公司”的停产,使杜严在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从此返回家乡,谢绝政事,从事教育事业和编地方志。历任博爱县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小学董事会董事长、博爱县县志馆馆长。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杜严染病在籍,因不愿在沦陷区当汉奸,于是毅然携眷出走,他先到汝南,后流落汉口,汉口沦陷前又辗转到重庆。终以痛国家之沦陷,忧民族之灾难,极度悲伤,于1938年秋病故于重庆,享年63岁。
同年(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