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西省> 赣州市> 石城人物

黄大壎

[公元1861年-1930年]

黄大壎为[公元1861年-1930年]

  黄大壎 (公元1861年——1930年)字伯音,号棣斋,又号涤紊,石城古樟桅杆下人。他是赣南现代史上较早成名的学者,也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的创办人之一。
  黄大壎 出生贫寒,三岁丧父,依靠母亲为人缝洗度日。因为家境艰难,无法维持生计,年方六岁,便为人放牧。后来乡人同族观其诚实聪敏,便资助他入学。入学后,大壎 珍惜机会,勤奋好学,深得塾师喜爱。数年内即博览群书,初通经史百家之学。
  至20余岁,求学于江西学使陈宝琛的门下,补石城县学博士弟子员,并获得由官府供给食宿的待遇。后又以成绩优异选送至省城,入江西经训书院,当时即在省内外小有名气。
  自同治(公元1862至1874年)至光绪(公元1875至1908年)初年,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打击下更加摇摇欲坠。封建统治者勾结外国侵略者加剧了对人民的压榨与掠夺,致使百姓无处安生。闽西、赣南受太平军影响的推动与影响,反抗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统治者的镇压也愈演愈狂,尤其是毗邻石城的宁化,士民不得不转徒流离,文化教育荒废,文风低落,几度乡试均一人中举。当时宁化老一辈的乡贤刘梅生向士族建议,礼聘黄 大壎 闪往宁化讲学。自黄到宁之后,一时慕名前来求学者十分踊跃。黄悉心教授三《传》、三《礼》、三《史》等先秦经籍及管仲、王安石的治国方略,商鞅、李斯的变法条陈及唐宋八大家的古文篇章等等。学子锐意精研,经过他数年悉心教授,他们中竟有二十多人乡试中举,更多的人得列副榜,还有的被选拔举荐人才。再晚一辈,亦有数人以秀才考取公费留学日本。这些人,均直接接受到他的 陶。宁化从此文风丕振,极盛一时,遗风余韵,延续至今,黄大壎 可谓主文起宁化一代之衰。宁都文化学术界人士一提及其名,无不肃然起敬。
  黄大壎当时一面执教,一面精研文字古训诂诸学,与新建县胡朋等人齐名,为一时之后学俊秀。
  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中顺天乡度试副贡生第五名。二十年,应江西(恩科)乡试,中式第十九名举人。二十四年入京会试,为二甲二十名进士。钦点翰林,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期满后授编修。
  光绪二十九年,钦命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后返江西,任江西省农工商局坐办,主管该局全面工作。当时,朝廷迫于形势,大力推举洋务运动,亟需人才,黄上 书清廷,建议选派优秀青年赴东西洋各国留学。得到朝廷批复后,他亲率学生若干名东渡日本,悉心考察教育、实业、人情、风土诸事,著成《东游琐记》一书。返国后,创办江西高等学堂,就任高等学堂,就任江西高等学堂监督(相当于后来的校长)。学堂创办伊始,蒋舍原系豫章书院改建,规模小,设备不全,于是又选定老贡院遗址另建规模宏大的新校舍,并极力充实图书仪器设备,重金礼聘教师。自此,江西高等学堂遂成全省最高学府,是为江西创办高等院校之始。当时优秀青年多游学其门下,所造就的人才,颇极一时之盛。
  光绪三十二年,咨议部派他担任学务议绅,次年任南浔铁路协理。宣统元年(1909年),任江西高等学堂监督兼咨议局筹办参议,第二年任咨询议局议长。后邮传部奏派充全省铁路派监督,财政部照会为财政议绅,同时兼任江西地方自治研究会会长、举咨政院议员、公立豫间法政学校监督等职。期间,对江西政事多有建树。后以编修享五品加级待遇,诰授予通议大夫。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政府推推翻,孙中山先生创建中华民国,黄大壎 拥护革命,是石城首剪发辫者。他积极为新政服务,尤以办学为力。民国十四年(1925年),上 书督军方本仁,倡议重修《江西通志》,深得赞同,于是设局纂修。惜因时局-,终未修成。
  晚年,黄大壎归石城定居,筑室于县城明公祠的右侧。自此,他终日闭门读书、著述。黄大壎 终其一生,于音韵、训诂、可谓独具匠心,堪称专长。此外,对《汉书》、《昭明文选》诸书亦有精深研究。他为文严谨,自成一家。生平著述宏富,主要有《东游琐记》、《梓桑管见》、《经说札记》、《说文解字集注》等,另有古文诗若干,惜为兵火所焚,或零落散佚,大都不知所终。
  黄大壎性格清介,淡于名利。待人谦和热情,乐于助人,为时人所敬重。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卒于乡,享年69岁。
  
同年(公元186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