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保定市> 涿州人物

冯至

[公元1905年-1993年,诗人、德语文学专家、杜甫研究专家、翻译家]

冯至为[公元1905年-1993年,诗人、德语文学专家、杜甫研究专家、翻译家]

  冯至(1905.9.17-1993.2.22)
  原名承植,字君培,笔名琲琲、CP、鼎室等。河北涿县人。诗人、德语文学专家、杜甫研究专家、翻译家。
  少年时就读于河北涿县小学,后考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在《创造》季刊上首次以冯至的笔名发表诗作,同年参与创立新文学社团浅草社。1925年与杨晦、陈翔鹤等人发起成立沉钟社。192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毕业后曾任教于哈尔滨第一中学。1928年返京,任教于孔德学校。1930年赴德留学,先后在柏林和海岱山学习,主攻德国文学,兼修哲学和艺术史。1935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教于同济大学附中。抗战全面爆发后,随同济大学内迁,1939年夏转任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德语教授。1946年回北京,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50年代任北京大学教授、西语系主任。1964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2年退休后任名誉所长。1980年被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研究院聘为外籍院士。1981年被聘为联邦德国美茵茨科学与文学研究院通讯院士。1983年获联邦德国歌德学院歌德奖章。1986年受聘为奥地利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获民主德国格林兄弟奖。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民主德国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1988年获德国语言文学科学院宫德尔夫德语文学奖。曾任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一、二届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译协名誉理事,第一、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冯至青年时代主要从事诗歌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尤以叙事诗著称,作品具有幽婉、沉郁的抒情风格,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20世纪40年代重新执笔写诗,引起广泛的反响。
  冯至在学术上主要研究领域为德语文学,特别是歌德研究,以及杜甫研究。早期对歌德的研究主要是从歌德作品中领悟一些生活的智慧。40年代末开始“用心去了解歌德所处的时代和他与社会的关系”,关注如何认识歌德、如何评价歌德的问题,对歌德的研究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在杜甫研究方面,其《杜甫传》是中国第一部杜甫的传记作品。是我国比较文学的最早实践者之一,既注重从微观对同时代同国度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又善于从宏观方面把握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家作品。《歌德与杜甫》一文对两位伟大诗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他们具有崇高的思想,所处的环境有非常简陋,两者的对立、矛盾使他们能够写出深刻伟大的作品。
  冯至翻译了很多重要的德国诗人的作品,如歌德、席勒、海涅、里尔克、荷德林、布莱希特等,风格严谨,技艺高超。
  冯至多年从事德语和德国文学教育,为培养从事中德文化交流的人才做出了贡献。1988年用所得一万马克奖金设立“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鼓励中青年研究者从事相关研究。
  主要著作: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十年诗抄》、《冯至诗选》、《西郊集》等;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学术专著:《歌德论述》、《杜甫传》、《诗与遗产》、《论歌德》、《德国文学简史》等;译著:《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哈尔茨山游记》、《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审美教育书简》(合译)、《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合译)等。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