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潜江人物

李书城

[公元1882年-1965年]

李书城为[公元1882年-1965年]

  李书城(1882~1965),字晓园,又名筱垣、小垣,潜江(今园林办事处袁桥居委会)人。他跨越了中国近代史的半个世纪,经历了满清帝制、辛亥革命、军阀混战、蒋介石-及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是辛亥革命元勋、民国元老,也是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长。他平生择善固执,临事不惑,总与时代同步前行,一生颇具传奇。
  探求真知投身辛亥革命
  李书城的祖父李家明,一生务农,终年劳作,只求得温饱,生活颇为艰辛,但他们省吃俭用供其独子李金山(1844~1919,字凤亭,李书城之父)攻读诗书,期盼能一举成名。李金山寒窗苦读二十多载,屡考屡败,直到38岁才考取秀才,由此,他打消了读书做官的念头,到县城西堤外(今西堤一带)设一学堂,开始了以教书为业的漫长生涯。
  李金山生三子四女,长子李书麟,早夭。二子李书城,三子李人杰(即李汉俊,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书城六岁就在其严父又是严师的私塾开始读“四书”“五经”,十六岁赴县城参加考试,中了秀才。因他头后的长辫子常扎一根红绒绳,里人都称其为“红绒绳辫子小秀才”。李金山虽执教于穷乡僻壤,但他思想开阔,通达时局,因而他所教弟子诸多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巨子,如傅志祥、刘静庵等。李书城在其父影响之下从小就习文练武,抱负远大。
  1899年入县城儒学就读的李书城,因其聪明好学的特异禀赋被省学使王同愈发现,举荐入张之洞创办的武昌经心书院就读。他在省城读书时,正值清政府腐败无能至极,“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起义遭镇压,“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帝京沦陷,列强不断讹诈清廷割地赔款、签订-求和条例,激起人民不断起义-的动荡时期。当时,早他入读两湖书院的同乡好友、革命志士傅志祥与湖南唐才常领导长江流域的人民起义时,傅不幸被清廷拘捕杀害,得此噩耗的他,义愤填膺,埋下了仇视清廷、救国图存的种子。
  1902年5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从两湖、经心、江汉三书院选派优秀学子三十一人赴日本东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学习,定期八个月毕业,李书城就位列其中。他的同班同学有湖南的黄兴、浙江的周树人(鲁迅)等。同年,他在黄兴的影响之下结识了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对其反清的革命主张十分信仰,并与孙中山等一同从事反清、反帝、爱国的宣传活动。
  李书城思想十分活跃,留日期间他在原鄂籍学生创办的“励志学会”的基础上组织成立了“湖北同乡会”,并于1903年1月在日本东京创刊《湖北学生界》,亲笔撰文宣传反清救国主张,成为中国学生在海外首创刊物载入史册,随后各省留日学生相继办起了《浙江潮》《云南》《江苏》等刊物。同时,针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领土行径,他积极组织并参与留日学生抗俄、拒俄义勇队。这年夏天,应孙中山之召,回国开展反清救国活动。
  回国的鄂籍同学大都参加了以吴禄贞(湖北云梦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先驱、民族英雄,时任清军教官)为首的武昌花园山机关活动,李书城负责秘密联络湖北新军参加革命。张之洞侦知情况后,怕他们“惹麻烦”,采取釜底抽薪之策,将李书城、胡炳宗等再派日本;将胡秉柯、贺子才等派往德国、比利时;将吴禄贞调往北京任骑兵监督;另一部分人不分派职务,使其无生活着落离开武汉。
  1904年李书城化名“丁人俊”再次东渡日本,由学文改为习武。他先入日本振武学校,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他的胞弟李汉俊在吴禄贞的支助之下,一同赴日留学。1905年4月,孙中山在欧洲组建革命团体,李书城闻讯与黄兴筹集一笔经费汇给孙中山。同年7月30日,李书城出席在日本友人内田良平富家召开的同盟会筹备会,成为同盟会创始人之一。8月20日,同盟会召开正式成立大会,李书城化名李唐入盟。
  1907年,参与黄兴在士官学校选出的一批同盟会坚贞者成立“丈夫团”,准备回国后夺取兵权。同年5月,清军时任龙州边防教导团总理的钮永建(上海人,同盟会元老之一,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到日本考察军事,看望李书城,约其毕业后到广西任教。1908年底李书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随即到了广西,担任由蔡锷任总办的广西陆军干部学堂监督。1909年2月兼任广西陆军小学堂监督,李宗仁、白崇禧、李品仙等成为其学生,并在学生中发展同盟会会员,准备为革命起事。5月妻子与幼儿玩枪走火,妻身亡。当年冬,李书城拟借陆军小学堂学生毕业典礼时刺杀广西抚台张鸣岐后举行起义,不料走漏风声,遭通缉离开广西。1910年2月,经吴禄贞推荐,担任清政府咨府科员兼官报局副局长。4月与甘鹏云(潜江人,时任黑龙江省财税监理,前面有传记)之女甘世瑜结为夫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李书城响应南方革命军号召,携眷离京南下。11月2日由沪乘船抵汉。当时,湖北军政府总督黎元洪任命黄兴为战地总司令,命李书城为总司令部参谋长。随即他们赴汉阳组织军队向汉口清军进攻,苦战十余日,由于敌强我弱,进攻失败,27日汉阳失守,他与黄兴先后离鄂去上海。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黄兴为陆军总长兼参谋长,李书城担任陆军部顾问,兼总统军事秘书。4月,南北议和后,南京临时政府撤销,黄兴任南京留守府留守,李书城任总参议。同年9月,李书城任北京民国-军事处次长,被大总统袁世凯授陆军中将衔。
  洪流勇进反对-统治
  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0,全国上下群情激愤,讨袁之声此起彼伏。1913年4月受孙中山委派,他赴南京发动第六师伐兵讨袁,至10月,讨袁失败,遭袁世凯通缉,不得不与黄兴亡命日本。后与黄兴赴美考察,继续宣传反袁主张。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李书城即出任北京摄政内阁陆军部总长,黎元洪总统顾问、国务院参事等职。
  1917年10月,孙中山树起0斗争的旗子,在广州成立0军政府,南北战争爆发。李书城离开北京政府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0斗争,在湖南津市成立了“湖北护-”,李书城被任命为护-总司令兼湘西防务督办,参加“0战争”。11月妻子甘世瑜病逝,由于军务在身未归。1919年任广州军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0战争”的失败,李书城和孙中山等都感到革命前景有些茫然。当年5月,他回到上海寓所闭门读书,想在书中寻找中国革命的出路。恰在此时,他的胞弟李汉俊从日本留学归来,向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介绍了苏联“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这使他思想深处为之一振,并支持李汉俊从事马列主义活动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因而,就有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他家里召开的这段历史。当年春,李书城在上海与薛文淑结婚。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黎元洪复任大总统,李书城应黎之邀,再度赴京出任-顾问兼国务院参事。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乘机发动“北京政变”,成立临时摄政内阁,李书城出任陆军总长,支持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这之后,他全身投入支持国民党改组及实行国共两党合作。
  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北伐军总司令部顾问的李书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开始所谓的“清党”,并大肆逮捕和-共产党人。这之后,汪精卫也发动“七•一五”政变,公开宣布和共产党决裂,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国民革命遂告失败。这时,他拒绝参加国民党重新登记。
  大革命失败后,其弟李汉俊与国民党左派詹大悲于1927年12月一同在汉口遭桂系军阀杀害,李书城也以“亲共嫌疑”遭逮捕。1928年3月,经冯玉祥、程潜等人营救才获释。从此,李书城对蒋、汪之流感到愤恨,后来积极地参与了反对蒋介石军事-的活动。
  1928年他获释后,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议。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军阀大战,这年5月,他出任冯、阎讨蒋军事顾问,作为一名政客、谋士,原以为联合各方就一定能打败蒋介石,他的希望再次破灭。这时,他决心卧薪尝胆,另辟出路。
  1932年中原大战结束后,夏斗寅任湖北省主席,为了装门面,特意请回老上级、民国元老李书城和孔庚(浠水人,黄埔军校教务长,民国元老)等到省政府任职。这年夏天,李书城从上海来到武汉,再次就任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后因拒不执行蒋介石修路“围剿”鄂豫皖工农红军,被改任教育厅长。1935年出任湖北省通志馆馆长,任职长达十四年之久,并在1937年建成了湖北省图书馆,这座精致的仿古建筑至今仍然屹立在武昌蛇山脚下。
  亦真亦幻耿直为国奔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书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利用其声望和影响,积极为国奔忙,做了许多别人难以做到事情。
  1938年3月10日,国共在汉口召开了由李德全(北京通县人,冯玉祥夫人,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为主席的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大会,-、史良、-等任常务理事。不久,李书城力主建立湖北儿童战时保育院,并推荐李伯刚任院长。后来这批难童中的许多人又进了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成为国家之栋梁。6月,日军调集五十万兵力进攻武汉,一种意见认为北平、上海都放弃了,武汉没有保卫的意义。李书城力主保卫武汉,周恩来布置《新华日报》记者陆诒的采访任务时,得知没有采访李书城,周恩来说:“不找李先生等人,如何反映当地上层人士的意见?”可见李书城在周恩来心中的重要性。10月,武汉沦陷,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准备迁到鄂西恩施,有人劝李书城留在武汉,因为他的一些同学已是日军高级将领,不会有人伤害他,他却说:“宁愿去摆测字摊,也不留在武汉当-奴,更不会充当无耻的汉奸!”
  1939年,举家迁往恩施后,积极投入抗日行列,除继续担任湖北通志馆馆长外,还兼任湖北银行董监会常务理事。当年秋,主持成立“湖北平价物品供应处”,恢复发展鄂西经济,支持抗战。他曾多次与冯玉祥面谈,要冯积极抗日。一次,冯玉祥在重庆招待知名文艺人士的宴会上,紧紧握往李书城女婿冯乃超(中-员,著名的革命活动家,现代诗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的手说;“李书城先生真是一位大好人”。
  李书城为人耿直,主持正义,他曾多次当面批评省主席陈诚,对省政府意见也是一针见血,搞得陈诚时常尴尬,但又不敢怠慢,还曾多次驱车拜访,听取他对抗战的意见。但李书城提出的建设新中国、新湖北的建议并未被国民政府采纳,相反国民党却加紧制造-摩擦,消极抗日,对日进行妥协退让,破坏统一战线。对此,李书城表示极大的愤慨。1942年冬,为稳定军心,蒋介石来到恩施,听取国民党元老对抗战的意见,特请李书城出席,李书城却把请柬丢在一边。侄女问他为何不见蒋介石,他却说:“我见他干什么,见他还要换中山装,我多年穿长衫习惯了,不想费神”。1943年7月,董必武曾对《新华日报》记者陆诒说:“李书城是一个为人耿直,富于正义感的人”。
  李书城德高望重,是民国少有的“怪杰”之一。他在恩施时,因民政厅秘书为理发打了理发师傅,还恶人先告状要抓捕理发师,他认为民政厅长张难先不察民情,不为民做主,滥用职权,上门“棍打张难先”,令所有公职人员肃然起敬,深受教益。民国元老、时任省政府参议会议长的石瑛(湖北阳新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身着布衣,俨然一乡下老头在菜地锄草,路过此处到城外探亲的恩施城防司令部罗参谋迷了路。罗对石瑛问道:“老头儿,请问你一个路”。为此石瑛大发雷霆闹到司令部,认为司令彭善对下属管教不好,不懂礼节,要司令作检讨,并开除罗参谋。李书城得知此事后,当天下午来到石公馆,他进门即模仿石瑛骂罗参谋的语气:“好大的议长,好大的官啊,要是当了省主席还不是和陈诚一样,骑在百姓头上拉屎拉尿……”一席话把石瑛弄哈哈大笑,并收回了成命。
  1943年末,因对国民党抗战不力的不满,对陈诚不重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的愤慨,一气之下他弃职上了峨眉山,住在一小庙里拜能海法师学佛,临行前曾说:“陈诚一日不离开湖北,我一日不回来”。他离开恩施后,正遇大儿子病危住院,他托湖北银行行长周苍柏照料,不久儿子去世后,他也没回恩施,连后事都是由周苍柏料理的。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赶紧收拾行装下山,迎接新的战斗。回到武汉,当他看到国民党的“接受大员”满天飞,一时通货膨胀,人民生活越来越贫困,他对国民党的政治腐败、军事-更加愤慨。当时,中共南方局派李声簧(李汉俊之子,即李书城侄子)、赵忍安两人到武汉重建党组织,李声簧住在李书城家(今武昌武珞路五十一号),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李书城全力支持。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共产党和抗日功臣及民主爱国人士,暴露出国民党法西斯的真面目,李书城积极投入反蒋的民主斗争之中。1948年,他在武汉发起反蒋的和平-,成立“湖北省人民和平促进委员会”,并以常务干事身份南下湖南劝说程潜率部起义。
  1949年1月,他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敌人的-区,北上河南解放区,拜会陈毅、刘伯承两位将领,三个月后,他回到武汉,不顾当局的恐吓和威胁,多次在-上宣传解放区的大好形势。渡江战役打响后,他又动员武汉各界人士组织成立“武汉临时救济委员会”,力阻白崇禧败退武汉时的炸毁电厂等大破坏计划,为和平解放武汉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加建国永葆勤奋清廉
  1949年9月,李书城接到毛泽东的邀请信,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10月1日,他与新中国领导人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当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时候,这位饱经沧桑、历经几个朝代的老人流下了热泪,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同年10月19日,在政务院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名六十七岁的李书城为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并提请中央任他农业部部长。当时有些同志想不通,总理告诉大家:李书城是同盟会最早会员之一,辛亥革命首义后,在武汉当过黄兴的参谋长,继而又投入孙中山讨袁护国战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我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就是在他家召开的,他的弟弟李汉俊过去在我们党内有过贡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我党和人民做过很多有益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百废待兴,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既首当其冲,又困难重重。李书城不顾自己年过古稀,孜孜不倦地学习党的政策和农业技术知识。在家里,他对夫人说:我放在餐桌上的农业书籍不要随便拿走,让我吃饭时随手翻翻。他还风趣地说:过去我认识孙中山、黄兴、阎锡山、蒋介石,现在我又认识米丘林、鲁森科(两位均是苏联农业专家)了。
  1950年10月6日,应湖北省主席-之邀回到家乡,参加湖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他在鄂开会期间,潜江的一些不了解中央土改政策的乡党、绅士、亲戚纷纷找他,想让他当“庇护伞”,他热情接待后,要他们主动向农民交出多出的土地和财物,使潜江的土改运动推进得十分顺利。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农业就有了可喜的转机,1950年,粮食较上年增产百分之十点八,皮棉增产百分之五十八点九。1951年3月他以农业部长的名义颁布了《农业丰产奖励试行办法》。次年3月,奖励了李顺达、吕鸿等全国劳模。
  李书城担任农业部长五年期间,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山西、山东、河北、湖北等十多个省市都留下了他深入田间地头的足迹。五年间,他组织在全国建立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国有农场一百一十多个,省、专区、县农场两千三百多个,国有牧场八十九个;建立农业科研机构八千三百多个,从事人员达十多万;广泛开展了群众性农技推广工作,如适当密植、合理灌溉、推广良种、改良土壤等,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新中国的繁荣昌盛尽到了自己的力量,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好评。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李书城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参与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工作。
  李书城身在北京,心系故乡,关注着故乡的建设和发展,尤其关心故乡的教育事业。1956年4月,他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身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回到潜江视察。当他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后,在县(当时潜江还没改建市)招待所对汇报工作的县领导说:“我作为家乡的一员,应该感谢你们,你们的工作再次证明了共产党领导有方,人民力量的伟大”。1963年3月,他以全国政协常委的身份再次回到家乡视察,特别提出了要到城南中学(今潜江中学)去看一看。看望了师生们,询问了他们学习生活情况,当看到有的学生做体操动作马虎时,亲切地说:“我也算是你们的校友,希望你们听毛主席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随后,认真打了一套太极拳给学生们看,并为潜江中学圈定了今校园用地。
  李书城一生清廉。新中国成立前,他为官多年,当过总司令,任过政府部长,带过数万兵,但却没有一点私蓄。蒋介石当政后,他更淡泊名利,不献媚,不颂扬蒋政权。他除了有些古字书籍外,别无他样,真可谓一生清贫。新中国成立后,他身居高位,享受国家行政五级的工资待遇,由于家大口阔,子女多,除大儿子抗战时病逝,小儿子新中国成立前被挟持台湾外,其余五子女均在国内,生活也并不富裕。他自费订阅报纸杂志。国家给他配的车,他不许家属子女乘坐。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坚持与群众一样,以瓜菜度日。新中国成立前一身长袍衫,新中国成立后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伴他入土。
  2010年,有人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收集资料,才知道李书城已九十岁的大女儿李声瑛祖孙三代住在武汉市百步亭小区三十七平方米左右房子里。父亲不为女儿以权谋私,女儿不向国家伸手讨待遇。1963年9月,李书城的三儿子李声芳从长春赶到北京看望生病住院的父亲,他要求儿子早点回去上班,并将当时《光明日报》刊登£轻一代》话剧的台词剪下作赠言要他努力工作。1964年,他小女儿北京地质大学毕业,他没托人留在北京工作,而是鼓励他到祖国边疆广西去工作。这应该是如今共产党人和-们的真正榜样!
  1965年8月23日,这位活跃在中国近代史舞台半个世纪之久,为国共两党敬重、为中国革命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人,被胃癌夺去了生命。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董必武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并主持了追悼大会。8月29日,在北京中山堂为其举行了公祭,骨灰放进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陈列室。
  
同年(公元188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