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清涧人物

路遥

[公元1949年-1992年,当代著名作家]

路遥为[公元1949年-1992年,当代著名作家]

路遥
  路遥(1949~1992) 当代著名作家。本名王卫国,乳名卫儿,笔名路遥、鲁元、王天笑、桃依红等。1949年12月1日,诞生于王家堡一个贫苦农民之家。父亲担任过农村基层干部,母亲是位聪明能干的家庭妇女。路遥及弟妹共7人,其排行老大。1957年冬,因生活维艰,过继于婚后不育的伯父。伯父客居延川郭家沟,这里便成了路遥的第二故乡。
  路遥自幼颖悟、懂事、吃苦、勤学,初读于村小和延川城关小学,1963年考入延川中学。其擅长语文和音乐,在校扮演过戏角。上初中时,家中供不上口粮,学友济助,伯母乞讨,勉强结业。“文革”中,他出于对毛泽东主席的崇拜,投身运动,成为本班、学校乃至县上群众组织的首领。1968年9月,延川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时,以群众代表身分任副主任,未几被宣布停职,回乡务农,继任民办教师等。1969年11月加入共产党。1973年秋,经延川县及学校有识之士推荐、选拔,进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1976年8月毕业后,被分配在省文艺创作研究室《陕西文艺》部小说散文组任,后任《延河》小说组副组长,1982年成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5年1月,始任省作协党组成员,4月被选为副主席。还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
  路遥自幼备尝人间艰辛,熟悉陕北风土人情。上中学时手不释卷,广涉其书。在农村5年中,由于曹谷溪等文学伯乐的推荐和县领导的重视,其被抽到县上写通讯,编剧本,搞调演,办会务,以至进大漠,过黄河,观光祖国山河,累积写作素材。最初在延川县文化馆油印刊物《革命文化》发表短诗,继于县工农兵文艺创作组铅印小刊《山花》登载作品,在体裁上逐步由诗歌向小说过渡。1972年5月,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 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之际,县革委会政工组编的《延安山花》诗集中,选入路遥诗作7首(其中3首与人合作)。1973年,在《陕西文艺》创刊号正式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优胜红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和《延河》相继在报道和评论中,对其创作予以肯定。上大学期间,读了俄、法、英等国大量世界文学名著,同时笔耕不辍,在《陕西文艺》发表《银花灿灿》、《父子俩》等散文和小说。80年代以来,路遥的创作进入盛期。1982年,第一个中篇小说单行本《人生》出版,分别被译成英文、俄文、法文。翌年,推出首部中短篇小说集《当代纪事》。1985年,出版中短篇集《姐姐的爱情》和《路遥小说选》。1982~1989年创作、出版长篇三部曲《平凡的世界》。在致力于小说创作的同时,发表、出版了一批有见地的论文和创作随笔,如《早晨从中午开始》等;并应邀进行文学讲座,热情接待文学青年,对培养和壮大陕西文学队伍作出了贡献。
  路遥的创作,得益于毛泽东文艺思想以及柳青、秦兆阳等名家的影响和扶植,善于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品根植乡土,紧贴时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良好的社会效果,10余年来数获殊荣。第一部中篇《惊心动魄的一幕》,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在全国文学界和读者中曾引起强烈反响,1983年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1985年,由路遥改编的电影《人生》,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此外,其作品还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文学期刊奖励。路遥的文学活动,一直受到各级党政,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的关注。1985年3月5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召开优秀文艺创作表彰大会,对其给以表彰,晋升两级工资。1987年,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4月15日,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联合召开表彰大会,宣布了《关于表彰〈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同志的决定》。12月,省委、省政府有关机构评审通过路遥为陕西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规定的特殊津贴。
  路遥原像一条壮牛那样敦实,在艰苦的创作过程中,饥不择食,寝不择地,殚思竭虑,残酷拼搏,积劳成疾。1992年11月17日,一代英才、黄土骄子,终因肝硬化腹水救治无效,于西安西京医院猝然离世,年仅42岁。次年,180万字的《路遥文集》问世;省作家协会、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路遥的师长、同志和亲友的回忆文集《星的殒落》。
同年(公元194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