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重庆> 江津区人物

董启文

[公元1914年-1948年]

董启文为[公元1914年-1948年]

  董启文,1914年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父亲董芸滨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曾在川军刘湘部任少将参军。在抗日战争初期帮助中共中央代表、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为争取刘湘及该部将领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我党合作的工作。中国民主同盟成立后,任该盟中央候补委员。全国解放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董启文的母亲王兆瑛出生于书香门第,是个贤惠的家庭妇女,协助董芸滨工作,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活动。董芸滨不是共产主义者,但他的八个子女(五男三女)却先后走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其中有七个是中共党员,一个是共青团员(早逝)。董启文和他的大姐董启翔,则是全家参加革命的带头人。
  1925年,董启文随家移迁到武汉市,继续上小学、中学。他亲眼看见北伐革命军攻占武昌城,赶走了军阀吴佩孚,受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胜利的影响。他参加儿童团,唱革命歌曲,宣传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又目睹了国民党 派镇压工农运动,逮捕和-共产党员和革命者。他还目击汉口外国租界的洋人 欺侮中国老百姓的情景,这越发激励了他的反帝和爱国热情。
  1932年,董启文转赴北平中华中学高中三年级时,就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进一步接受革命影响。1933年1月,纪念一二八上海抗战一周年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他秘密阅读了一些马列著作、社会科学、革命文学书籍和党的秘密刊物,积极参加-,秘密书写革命标语,散发革命传单,到门头沟煤矿工人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募捐活动,逐渐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受到生动的阶级教育和革命实践的锻炼。
  1933年初,日军加紧对华北、平津的威胁。中国共产党从北平派了大批党员和工人、学生,参加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吉鸿昌、方振武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抵抗日寇侵略(这时,董启文已进入北平中国大学学习)。1933年5月,董启文化名赵幼云,到张家口参加吉鸿昌领导的抗日同盟军义勇军部队。该部能攻善战,威震抗日前线,号称“铁军”。董启文任排长,随部战于热河长城内外,作战骁勇。特别是在攻克多伦等战役中,他率领全排勇敢杀敌,卓建战功。同年7月,他经该部的中共组织批准,在火线上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9月底,同盟军在日军和国民党军夹击下失败。冯玉祥将军-下野,隐居泰山;方振武--国外;吉鸿昌将军避往天津。同时,国民党 派残酷-抗日救亡运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董启文遂与党组织失去联系。面对这种险恶的政治形势,他隐蔽党员身份,暂回成都,寻找组织。
  1934年夏,董启文利用合法身份,考入南京国民党军政部化学兵队(化学兵学校)学习。他除了学习现代军事技术,还积极学习英文、德文。他在校秘密广交朋友,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1935年初,他联合进步同学,创建领导了秘密革命组织“读书会”,传播革命思想。同时,多方寻找党的组织,终于同中共浙南特委接上了关系。特委指示他继续以这种组织形式进行活动,积蓄革命力量,隐蔽待机,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中央红军离开江西进行长征以后,留在南方各地的红军游击队继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游击战争。浙南游击区就是其中之一。浙南地区是一个革命老根据地,1924年就成立了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中共浙南特委和中共平阳县委领导下,爆发过三次农民武装-:即三次攻打平阳县城。1930年春,党中央授予浙南红军游击队以“红军第十三军”的番号。
  平阳是浙南中共地下党重要基地。当地农民出身、大革命时期平阳农民协会会长叶廷鹏,在腥风血雨中,依靠群众,在平阳、瑞安一带农村山区坚持武装斗争。到1935年,浙南地区的平阳、瑞安以及永嘉、乐清、玉环等县,相继恢复和成立了中共组织,在温州城内建立中共温州市委。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抗日救亡的浪潮扩展到全国。以叶廷鹏为首的中共浙南特委,对当时形势作了准确的估计,认为要进一步发展浙南的游击战争,巩固浙南的游击根据地,必须吸收一批有智有勇的军事干部。
  这时,中共浙南特委已经同董启文领导的南京化学兵学校“读书会”取得了联系,要求他们派一批军事干部,到浙南开展游击战争。董启文在军校学习过现代军事,又参加过抗日同盟军的长城抗战,但没有参加过游击战争。而董启文没有任何犹豫,认为这是为党为人民作贡献的极好机会,立即开始组织工作。
  1936年5月的一个星期日,由董启文率领八名同志,借假日外出的机会,成功地开了“小差”,化装到达上海。上海地下党组织安排董启文等四位同志赴浙南,派另外四位同志赴陕北。董启文等到达浙南后,即被派往温州以南的平阳、瑞安县边缘山区,与叶廷鹏、黄先河、郑海啸等同志一起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董启文担任中共浙南特委副书记、军委副主席,负责指挥游击队作战。平阳县北港一带是红军主要的游击根据地,但当红军主力转移后,国民党区政府及保安团一个连130余人盘踞在北港区水头镇,与游击队为敌。伪区长楼钟声是地方上的封建恶霸,上任数月,横征暴敛,-“剿共”,残酷杀害共产党员、被俘红军战士和清白无辜的农民、青年学生等100多人。人民群众对此人切齿痛恨,称他为“杀人魔王”。然而,红军游击队只有40多人,0不齐,弹药缺乏,保安团对它威胁甚大。因此,浙南特委决定拔除伪区政府这颗“钉子”,消灭这支 武装,严惩首恶楼钟声。这是一次很关键的战斗,由特委书记叶廷鹏、副书记董启文,特委委员、组织部长河畏(黄先河)及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等领导人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策划,考虑到在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游击战术的打法,声东击西,牵制敌人,出其不意,突然袭击。
  1937年1月的一天夜晚,在董启文的统一指挥下,浙南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共70余人兵分两路,向水头镇伪区公所进军。红军战士每人头围白毛巾作识别标志。董启文直接指挥的一个分队,由熟悉当地情况的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作向导。夜11时,部队到达水头镇近郊三桥头。游击队战士按照董启文的部署,分成四路战斗队形,跟随郑海啸在稻田中匍匐前进,旋即到达伪区公所的石砌后墙。“杀人魔王”楼钟声惧怕红军游击队的袭击,在石砌后墙里,又修了一道后门,高约2米,宽1米,还装上了木板门。郑海啸悄悄对董启文说:“这就是楼钟声的卧室,这扇门是楼钟声准备在紧急关头逃命的暗道。”这时,另一路红军游击队已在敌区保卫团的前门打响,董启文立即举 向楼钟声卧室后面的木板门猛烈射击,紧接着红军的四个战斗小组蜂拥破门而入,董启文敏捷地向正在持 顽抗的楼钟声射出仇恨的 ,击毙了这个“杀人魔王”。这次战斗,半个小时就结束了,俘敌官兵40余人,缴获敌人的全部0弹药,大振了游击队士气军威。
  楼钟声被红军击毙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水头镇。一批又一批群众团团围住红军的青年指挥员董启文,赞扬红军战士为民除害的功德。在董启文率领红军战士撤出水头镇时,许多群众帮助红军在全镇各处张贴抗日救国纲领、保护工商业以及宣布楼钟声的罪行和宣判死刑的布告。
  接着,董启文率部智取了王粹雅股匪,奇袭了宜山岔宫的保卫团,缴获也较大。从此,浙南游击区的形势大有好转,武装力量迅速扩大。此时,董启文担任全区武装部队的司令员。这之后。他们与苏区主力武装配合,连续袭击敌人获胜,进一步巩固并发展了浙南游击根据地。
  1937年5月7日,吴毓、董启文、陈铁军等三人奉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指示,代表游击队,同国民党闽浙两省当局进行和谈,同当局收缩我部队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全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全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长征到达陕北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而留在南方各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则改编为新四军。这时,董启文奉命离开浙南苏区,奔赴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中共中央集中一批干部在延安学习、工作,待命使用。董启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留在延安,学习、工作达八年之久。
  他首先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二大队第四队学习。第四队是培训红军领导干部的上级干部队(简称“上干队”)。党中央、军委决定从第四队毕业学员中选拔一批优秀干部充实、加强抗大的教学力量,董启文被选在抗大任教。
  1938年4月,抗大第四期第四大队在延河之滨的清凉山成立。董启文被调到第四大队第六队——女学员队任政治、军事教员。同年冬,又调他到延安东郊柳树甸抗大第五期职工大队任政治、军事教员。与此同时,他还通过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地的社会关系,动员不少进步青年到延安抗大、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来这些同志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干部。
  他到抗大任教后,在实际工作锻炼中不断进步,很快适应教学要求,成为一名政治、军事理论兼备而显露才华的教师。他克服困难,相继开讲全部四门政治主课和部分军事课程,担负了极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不畏艰辛,刻苦钻研,深入学员中调查研究,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与同事切磋,注意总结经验教训,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提纲挈领、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讲课,耐心细致地辅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受学员欢迎,也得到当时著名学者张庆孚、刘鼎、艾思奇、王学文、张如心等人的好评。他还受到部队、大队部的表扬,并于1938年底被评选为党的积极分子、优秀教员,出席抗大全校党的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学校的表彰。
  1939年春,董启文被选调到中央举办的马列学院第三班学习深造。1941年夏,他从马列学院被选拔到延安军政学院教务处工作。该学院是军委总政治部培训我军团级以上政治工作干部的高等学院。他不负党的期望,工作卓有成绩。同时,他结合工作自学研究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要点,孙子兵法要旨在现代作战中的应用理论,毛泽东论游击战和持久战的战略与战术在对付现代化装备优势敌人的实战运用,以及政治工作对我军队的保证作用等军事政治理论。
  1942年冬,军政学院同中央党校合并,董启文又调至培训高级干部的党校一部学习。1943年,中央党校开展了“审干”运动,因董启文在南京国民党军政部化学兵队时,向德国教员学过德语,有过交往;他自浙南到延安时,又没有及时转调党的关系;他又不是工农出身,被人怀疑、诬陷,打成“-”、“国民党特务”,受到隔离审查。毛泽东洞察真情后,下达了九条指示,大多数人都平反了,可是董启文仍然在被监视审查中。即使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军装整齐,精神饱满,脸上仍然挂着微笑,相信总有一天党会了解他。
  1946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委派董启文带领一个单独赴东北的干部队,约30多人,到哈尔滨中共东北局组织部接受分配工作。他本人由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分配到总部的绥化军事学校任军事教员。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英勇战斗及整军训练,力量大为增强,进入了战略-。民主联军的负责人同董启文谈话,希望他留在领导机关工作。三年来受到不公正对待的董启文,坚决要求到基层去。6月,董启文被调到第六纵队第十八师第五十四团任参谋长。当时,该部正在吉林和辽宁的东北一带整训待命。他到部队后,随即投入部队整训工作。他作风深入,密切联系基层干部,与士兵同甘共苦,解决若干整训的实际问题,为-作战做了充分准备。在夏季练兵中,他教练有方,使部队素质有明显提高。同志们亲切地称呼他是“我们的好参谋长”,第十八师师长阎捷三称赞他是全师表现很好的一名团参谋长。
  1947年冬季,攻势作战展开,他协助团长指挥部队,在攻击中长路沈阳以北各据点守敌的战斗中,在公主屯围歼敌新五军的战斗中,均取得胜利,表现了突出的组织指挥才能。
  1948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团随师挺进南满作战,参加了辽(阳)鞍(山)战役解放鞍山市的战斗。2月19日,东北人民解放军以第四纵队的三个师,第六纵队的两个师(第六纵队的第十六师另有任务未加此战),总部一个炮兵师和辽南独立一师共七个师的兵力,在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的统一指挥下,向鞍山守敌发起合围总攻,战斗异常激烈。第六纵队第十八师担任鞍山市以西的攻击战,董启文率部攻打鞍山市西郊宋三台子时,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不料,一声巨响, 0,他壮烈牺牲。他阵亡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团,指战员义愤填膺,高呼着0杀敌的口号,英勇战斗,猛打猛冲,于2月20日攻克宋三台子和敌军若干据点,与兄弟部队会师后,直捣鞍山,围歼守敌13万人,在攻占鞍山制钢厂时,第五十四团就俘敌2000余人,解放了鞍山市。
  董启文在出师-征途中,曾给在哈尔滨的战友、亲人写信说,他早就下了决心“黄鹤一去不复返……”,“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不惜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无畏,任劳任怨,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沛邵文彬董启勋)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