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青岛市> 胶州人物

柴世荣

[公元1894年-1944年,革命烈士]

柴世荣为[公元1894年-1944年,革命烈士]

  柴世荣,原名柴兆生,1894年出生于山东省胶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99年,随父母闯关东,迁移到吉林省和龙县六道沟。1912年,父亲被疾病夺去了生命。柴世荣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辍学回家,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外出打猎,无一不干。一家人过着朝不保夕的苦难生活。
  1924年,柴世荣为生活所迫应招去朝鲜当了一名修建铁路的苦力。在朝鲜3年多的苦工生活中,他不仅亲眼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奴役和压榨,还亲身经历了日寇剥削、压迫下的痛苦。1928年,柴世荣对忍无可忍,因此逃离朝鲜,回家后,由于一个偶然机会,他当上了和龙县二道沟(现在的和龙市西城镇邱山村)当上了一名巡警。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发动了。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主义,各地东北军不战而退,仅仅一个星期,东北地区的大好河山全部沦丧,富饶的白山黑水和3000万东北人民,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共满洲省委和各地党的组织,为联合一切抗日武装,共同-日本侵略者,积极派干部和党团员到东北抗日义勇军和其他民众自发抗日队伍中进行工作,争取和领导他们英勇抗日。
  同年12月,驻延边的原东北军吉林省防军第二十七旅第六七七团“老三营”爱国官兵,在营长王德林的指挥下,拒不执行派他去黑龙江省镇压马占山起义部队的命令,于敦化海家烧锅起义,举起了吉东第一面反正抗日的大旗。这一消息好象春雷一样,轰动了整个吉东地区,极大地鼓舞了各界群众的爱国热情。12月28日,柴世荣听到王德林兴师抗日的消息后,立即率领二道沟 所的6名 ,携带6支步枪和400多发子弹,找到王德林加入了抗日队伍。后不久,他又劝说妻子带着3人孩子一起投奔了抗日队伍。他和3个孩子先后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2月13日,王德林率领抗日队伍转移到汪清县小城子,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国民救-(简称救-)。王德林任总司令,孔宪荣任副司令,吴义成任前方总指挥,柴世荣被任命为吴义成前方指挥部的一个团长。从此,吉东地区的人们都称呼他为柴团。
  救-成立,立即投入抗日武装斗争,辗转吉东各地,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同年2月,救-为解决部队急需的经费问题,决定首先攻打敦化县城。敦化是吉会铁路西段吉敦路的终点,是日本侵略军到吉东各地活动的必经之路。救-以李延禄率领的第一补充团和吴义成率领的“老三营”前锋部队为两大主力,向敦化进军。17日,救-首先派了部分队伍,抢先把吉敦铁路几座重要的桥梁破坏掉,以断绝吉林敌人的增援之路。20日夜晚,部队向敦化县城潜进,约定拂晓进攻,吴义成攻西门,补充团攻南门,北门派柴世荣指挥部队担任截击。
  21日拂晓进攻开始后,救-第一补充团的部队由连副史忠恒率领,搭上云梯,首先越过城墙在伪 署打响了第一枪。柴世荣在部队任督战指挥。他爬在城楼子上,英勇无畏地指挥部队进攻,进展极其顺利。救-很快就占领了整个县城,敌伪伤亡将近400人,从北门溃退而去。接着,救-又攻打额穆、蛟河县城,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柴世荣由于在打三个县城此次作战中智勇兼备,取得辉煌成果,因此,在吉东各地以“督战司令”的美名而著称。不久,柴世荣又参加了镜泊湖连环战役等许多次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鼓舞了吉东人民的抗日斗志。
  1932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到吉林自卫军左路总指挥部宣传部进行抗日工作。不久,被救-总指挥王德林聘请为救-总部总参议到东宁救-总部工作。后来,被任命为吴义成前锋部队总指挥部参谋长指挥作战。周保中指挥有方、作战勇敢、又爱护官兵和关心群众,因此,作战不断取得重大胜利,深得广大官兵的拥护和支持。荣从周保中身上得出了共产党是不可战胜的力量的结论,找到了自己的引路人——中国共产党。
  1933年1月,救-在日军重兵压力下,失去东宁,党指挥王德林率领总部卫队团等5000人退入苏境。吴义成听到这一消息,对抗日救国失去信心,产生动摇情绪,并且提出放弃抗日、撤往国外的主张。对此,柴世荣表示坚决反对,力主在东北土地上坚持斗争。他说,为了抗战到底,就是把白骨埋在长白山、镜泊湖畔,也心甘情愿。他首先联合坚决抗日的姚振山司令,再去影响吴义成。在这风云动荡的关键时刻,柴世荣坚定地站在周保中一边,积极支持他的工作。由于上边有周保中进行工作,下边有柴世荣配合,在他们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下,吴义成终于放弃逃跑的想法,逐渐稳定了情绪。不久,吴义成和周保中在宁安南湖头房身沟,收集那里的救-警兵2万多人加以整顿,组成了新的东北国民救-,由吴义成任总司令,周保中为总参谋长。他们将分散在吉东各地活动的救-部队整编4路,由柴世荣等人担任各路司令,继续开展吉东地区的抗日游击斗争。
  1933年2月,朝鲜独立军一部分官兵与救-第十四混成旅联合,改称中朝抗日联合军,于25日在镜泊湖南口攻打日伪军骑兵部队,取得了重大胜利。
  同年夏秋,吉东地区各县委传达和贯彻中共中央的一二六指示精神,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善了抗日游击队和救-等反日队伍的关系,进行多次联合作战,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9月,以救-柴世荣为总指挥,与东满游击队珲春中队和小金山、李三侠等反日队伍共3000多人,联合攻打东宁县城,击毙敌人200多名,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是救-和东满游击队联合进行的规模较大的一次战斗。
  同年冬天,周保中得到中共满洲省委吉东局的同意,离开救-,到宁安地区筹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1934年2月,周保中在宁安县东南乡召开了各种反日队伍代表会议,会上通过了一致抗日的纲领,并决定组成绥宁反日同盟军(以下简称同盟军)。当时,柴世荣正在宁安一带率部开展游击活动。所以,他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首先表示拥护共同抗日的政治纲领,并率领部队参加了绥宁反日同盟军,他被推选为同盟军军事委员会委员。由于柴世荣带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同盟军,其它救-各部队受到很大影响,救-第十四旅第一团长傅显明等许多人都率部参加同盟军,从而扩大了同盟军抗日队伍的力量。
  6月,柴世荣率领绥宁反日同盟军部分队伍转战到东满地区,配合周保中主要在汪清一带进行游击活动。26日,柴世荣率部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第二、三团一部、救-第十四旅史忠恒部、李三侠部共1500多人,联合攻打罗子沟。经过几昼夜血战,攻破西山炮台和迫击炮阵地,占领 署和罗子沟镇,拔掉伪军兵营,打死打伤和俘虏敌人300多名。
  柴世荣从参加救-到组建绥宁反日同盟军,在3年多的时间里,深深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祖国,挽救民族危亡。1933年冬天,在绥宁同盟军党委的培养教育下,柴世荣终于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队级先锋战士。
  1934年12月,中共吉东特委、宁安县委和反日同盟军党委共同决定,将绥宁反日同盟军改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由周保中任军长。由于柴世荣在几年的抗日武装斗争中,表现突出,他率领的队伍在救-的抗日斗争中起了中坚作用,在救-士兵和各地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在组建第二师过程中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组织上决定由他担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副军长。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成立后,仍然把绥宁地区作为游击根据地,坚持开展抗日斗争。
  1935年4月,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党委根据日本侵略军向绥宁地区大举进攻的情况,决定将队伍分散在了个区进行游击活动,以分散敌人的兵力,保存自己。与此同时,将主力编成东、西两个派遣队。其中,西部派遣队由副军长柴世荣指挥,各部分别展开积极的游击斗争。同年夏天,柴世荣率领西部派遣队200多人,辗转额穆、敦化县各地,同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给敌人以很大打击。在靠山屯战斗中,虽然敌我双方兵力相当,但柴世荣指挥得当,战士们勇敢沉着,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次战斗以后,伪军官兵改变了对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的看法。他们赞扬反日联合军是红军,打仗真勇敢,战斗那么激烈,队伍始终不乱。特别是同年11月间在青沟子战斗中,第五军第一师师长李荆璞在指挥作战中发动政治攻势,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伪军听后有的掉转枪口逃跑,有的缴枪投降,最后只剩下一个日军小队被包围消灭。这次战斗的胜利,震动了全县的伪军,鼓舞了群众。
  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以及“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精神,将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合第五军(以下简称抗联第5军)。此时,抗联第五军准备将游击区扩大到整个吉东地区。但是,不久这一地区即变成敌人集中兵力实行包围“追剿”并大举进攻的重点地区。
  同年夏天,柴世荣根据抗联第五军党委特别会议“将主力部队向中东铁路道北转移的决定,在完成保护第一、第二师主力部队向道北转移的任务以后,8月到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年底,柴世荣又率领军部辗转依兰、勃利和方正一带进行抗日活动。他在三道通建立临时后方根据地,组织地方反日会,开展给养供给工作,并在四道沙子沟里筹建后方密营、医院、裁缝所和修械所。当周保中从道南来到三道通的时候,柴世荣向他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周保中听完后很风趣地说,我常说打打闹闹数着柴世荣,看来这不够全面,应该说兢兢业业也数着柴世荣。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东北抗日游击运动掀起了新的浪潮。柴世荣结合吉东地区群众反日情绪高涨、伪军动摇、敌人恐慌的特点,非常重视争取、瓦解伪军的工作,扩大了抗联队伍,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柴世荣率部转移到中东铁路道北以后,了解到三道河子伪森林 队队长李文彬是一个出身贫寒、富有正义感和有较强烈爱国思想的人因此决定争取他们反正抗日,柴世荣立即派师参谋长张镇华到李文彬处进行工作。李文彬同张镇华是在旧东北军第十八旅时的拜把兄弟,两人关系非常密切。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内部策动和组织工作,他们于7月12日晚宣布起义打死日军军官,烧毁防所,带上全部物资弹药,全体官兵150多人和家属一起向抗联驻地进发。他们在莲花池发表了反日抗日救国宣言书。7月15日,柴世荣派部队把他们迎接到第五军驻地三道湾,举行了誓师大会,宣布该起义部队全部加入抗联,改编为第五-卫旅,由李文彬任旅长,张镇华任政治部主任,11月,该部改编为第五军第三师。这次起义,实际上成了当时这一地区伪军、伪警起义反正的先声。在这之后,依兰、勃利等地伪军起义一个接一个,抗日斗争出现了新局面。抗联第5军有了空前的发展壮大,部队发展到3000多人,游击区也扩大到中东铁路道北以至整个吉东地区。
  1937年9月,柴世荣参加了在四道河子召开的中共吉东省委常委的工作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在东北建立4个省委和相应的建立4个路军的指示精神,决定将抗联第四、五、七、八、十军以及王荫武的救世军和姚振山的救-等七个军,组建起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与此同时,组成第二路军总指挥部,由周保中任总指挥,柴世荣升任抗联第五军军长。会上,为打破敌军“聚歼”计划,另辟新区,保存力量,确定了抗联第二路军西征计划。西征部队指挥机关由第五军军长柴世荣等人组成。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向东北抗日联军开始全面反击,从而使东北抗日联军游击斗争进入更艰苦时期。这年冬天,柴世荣率领的抗联第五军军部所在地——刁翎地区成了敌人冬季“大讨伐”的重点。由于日寇进行残酷的“大讨伐”,四处搜索进攻,并动用飞机侦察、扫射、轰炸。因此,柴世荣及其部队与第二路军总指挥部断绝了联系,被隔绝在乌斯浑河以北地区,陷于苦斗之中。是一个富有游击战争经验的指挥员。他在长期的游击斗争实践中,摸透了敌人活动的规律,又善于依靠群众的支持,采取灵活机动的对策。当敌人大部队蜂拥而至的时候,他把部队化整为零,编成若干小股,打麻雀战,和敌人捉迷藏。而他自己则带一小部分队伍隐蔽到敌人根本意想不到的离敌很近的地方去活动。当敌人扑了空,一无所获地退回去后,他又把队伍拉回原地,安全地度过了一个冬天。
  1939年,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日趋艰苦,抗联部队人员锐减。但是,柴世荣并没有被敌人攻势和险恶的处境所吓倒,而是信心百倍,誓死抗击日军的“讨伐”。3月,柴世荣接到中共吉东省委的通知后,到四道河子参加省委扩大会议。当柴世荣到达开会地点的时候,周保中紧握他的手感慨万分地说:“原来是多么热闹的偌大的战争舞台,现在几乎就剩下咱们两个人跳舞了。”柴世荣听完后笑着说:“咱们两人就合演红色二人传,一定要演到底,一定要传到出现一个红色中国时为止”。在会上,周保中作了关于目前形势及其特点的报告,根据敌我斗争形势的特点,提出了重整旗鼓,收集各部,大加整顿,坚持斗争的方针,并决定迅速突破敌人的包围。根据会议上述决定,柴世荣率部回到道南旧区,继续开展游击活动。
  1940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与苏联远东军达成协议,抗联部队在困难情况下可以转移到中苏边境地区进行整训。
  同年秋天,抗联第五军政治委员兼中共道南特委特派员季青在东宁县片底子主持召开活动在道南的第一路军和第二路军干部会议,决定组成中共道南特委,由季青任特委书记,柴世荣等任委员,也称道南特委三人团。11月4日,柴世荣指挥第五军与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崔贤所部联合攻袭驻守东宁杨木桥子伪森林 队和伐木场,毙伤伪警各3名,俘虏65名,缴获大批粮食和冬季用品。年底,苏联远东战线司令部派交通员通知季青、柴世荣到苏联伯力去开会,称中共中央代表已到伯力。这一年,抗联第二路军除一小部分队伍仍然在饶河地区坚持游击斗争外,大部分主力部队已越界转入中苏边境,设立野营,集结休整。
  1941年1月,柴世荣和季青带领部队到苏联伯力参加会议。此间,中共东北各地党组织和抗联各路军代表经协商,决定抗联各部队在休整之后,立即迅速返回东北战场,继续战斗。当时,他们都集中在双城子南B野营。周保中来到B野营后,进行组织整顿和思想教育工作,并改组以季青为书记的道南特委三人团,柴世荣仍为三人团成员。三人团负责B野营的工作和对道南部队的领导工作。
  同年4月,东北抗联各路军已做好了整顿编组工作。正当中共东北各省委组织代表和抗联各路军负责人准备各自率领越界部队返回东北战场的时候,苏联为争取时间准备反侵略战争,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从此,苏联出自对日关系和保持远东边境稳定的考虑,劝阻东北抗联队伍暂时不要返回东北,只要求抗联部队派遣小部队,到东北进行侦察工作。当时,东北 各地党组织和东北抗联部队领导,根据国际斗争形势,为顾全大局,决定东北抗联队伍暂时不把主力派回东北战场,而在中苏边境进行整训。
  1942年春,柴世荣首先派陶净非率领一支队伍回到东北活动,责成他在老爷岭西建立后方根据地,作长期斗争准备。不久,柴世荣和季青各率一部分队伍回到东北,分别在中东铁路道南,道北进行活动。各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与群众保持联系和开辟地方工作。此时,他们都做好了不再去苏联的准备。
  同年11月,东北党组织和东北抗联各路军领导经研究决定,将所有在苏联境内的抗日联军指战员统一组成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亦称国际旅,或称苏联红旗军独立步兵第八十八旅。
  东北抗联教导旅由周保中任旅长,政治委员为李兆麟,编4个步兵教导营,共1000多人。六、七月间,南北两个野营合并人员全部集中到北野营。
  8月初,正当柴世荣率领的第五军军部和陶净非牺牲后所剩下的人员在绥芬大甸子会合的时候,接到周保中派交通员刘希刚送来的通知,让他带部队回苏联北野营。柴世荣率部到苏联北野营后,被任为东北抗联教导旅即苏联红旗军独立步兵第八十八旅第四步兵营营长。自那以后,柴世荣就在北野营进行军事和政治理论学习。当时,柴世荣虽然年龄较大,但他对政治理论学习特别认真,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下课后也总是手不释卷。1943年初,北野营从苏联方面得到延安整风的学习材料,也进行了整顿三风的学习。后来,还得到了毛泽东的《论新阶段》等著作。
  1943年夏秋之间,组织上让柴世荣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他带领一部分队伍离开了北野营。然而,这一去而未复返。全国解放后,据确实可靠的消息,柴世荣在执行任务时光荣牺牲。1953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为他的家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金大植)
  柴世荣相关

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

  同年(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
车耀先 (1894~1946) 革命烈士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
郭安娜 (1894~1995) 亚洲日本
冼玉清 (1894~1965) 广东才女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冯公侠 (1894~1963)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
罗绮园 (1894~1931)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 更多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
才山 (1911~1944) 革命烈士 辽宁省锦州黑山
程仲一 (1916~1944) 抗日英烈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
丁振军 (1913~1944)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
高农斧 (1912~1944) 陕西省榆林绥德县
高小安 (1916~1944)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
陈宝风 (1925~1944) 革命烈士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
+ 更多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