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宿迁市>

鼓笑千

[公元1897年-1980年]

鼓笑千为[公元1897年-1980年]

  鼓笑千(1897~1980),字效骞,原名彭其峰,又名彭其汝,萧县杨楼乡吕里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生于一殷实农民家庭,民国8 年(1919 年)于徐州府铜山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受聘于萧县第一高等小学任会计。民国11 年考入萧县甲种师范学校读书,不久,升任该校校长。“五卅”运动爆发后,彭笑千因支持学生声援上海工人反帝爱国斗争被调离,任萧县教育局文牍会计,后任财务科长。民国24 年,因不满县长对农民的苛政与暴行而愤然辞职,前往江苏省淞江专署任第二科科长。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华北,出兵华中。8 月,上海失守,淞江沦陷,彭笑千回到家乡萧县。当时,萧县县长卷款潜逃,县政府机构陷于瘫痪。鼓笑千利用他在萧县的声望及与上层人士的关系,奔走呼号,动员各阶层人士起来抗日,共赴国难。在共产党员郭子化和郭影秋的举荐下,国民党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李宗仁任命王雪琴为萧县县长,彭笑千为县政府秘书。民国27 年5 月18 日,日军攻陷萧县城,王雪琴守城阵亡。中共萧县党组织决定成立萧县抗日民主政府,由彭笑千出任代理县长。10月,彭笑千被推选为县长,兼任政委会主任委员,成为淮北地区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抗日政府县长。为了组建抗日武装,彭笑千从旧县政府存款中拿出几万元作为经费,购买了大批0弹药。他曾随抗日游击队到王寨、朔里等地进行武装宣传,动员群众,武装群众。在中共萧县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利用政权的力量,组建了300 余人的萧县常备大队,由彭笑千兼任总队长。他率领常备队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先后取得了程蒋山、纵三座楼和吴蒋庄等战斗的胜利,创建了萧县抗日根据地。民国28 年底,日军对萧县进行报复性“扫荡”。彭笑千家中财产被抢劫一空,大儿子彭-和侄儿彭捷三被捕。日军以此威胁彭笑千。他不为所动,带领抗日武装,粉碎了日军的“扫荡”。
  在彭笑千主持下,县政府制定了根据地建设的条例,颁布了减租减息章程,采取了合理负担和累计征粮,发行了抗日流通卷,制定了工商税收条例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与抗日热情,活跃了根据地的经济。鼓笑千注重群众运动,全县建立有青救会、妇救会和农救会等群众抗日团体,仅农救会员全县发展到12 万人。到民国28 年底,萧县抗日根据地已初具规模,被上级党组织誉为抗日模范县。民国29 年,彭笑千被调任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民政处副处长。
  民国30 年5 月,新四军第四师奉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命令,撤离豫皖苏边区,转移到皖东北地区。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决定,留彭笑千等人在萧县做国民党耿蕴斋和吴信容部队的争取工作。民国33 年8 月,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率第四师主力部队西征豫皖苏边区,当西征部队进入萧县作战时,在地下党员彭笑千等人的争取下,吴信容的弟弟吴信元率部1700 余人起义,西征部队解放了萧县全境,建立了萧县抗日政府,彭笑千任县长。年底,西进部队收复了原豫皖苏边区失地,建立了淮北第二行政区专员公署,彭笑千任专员,领导津浦路以西8 个县抗日政权工作。
  抗战胜利后,彭笑千历任苏皖边区政府第八专署专员、豫皖苏边区行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豫皖苏边区行政公署副主任及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委员兼农业部部长等职。解放战争后期,经吴芝圃介绍,彭笑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笑千一直从事农业工作,先后担任河南省农业厅厅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农业部副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农业局局长、中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副省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59 年,因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受到严重打击。“0”期间,多次遭到抄家批斗,被打断腿骨,终生致残。《河南日报》还刊登他的所谓“罪行材料”,点名批判,组织声讨。彭笑千顽强不屈,进行了坚决斗争。1976 年1 月25 日,中共河南省委为其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80 年1 月27 日,彭笑千在郑州病逝,终年83 岁。

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