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淮南市>

曹良臣

[明][?-1372年,明朝开国功臣]

曹良臣为[明][?-1372年,明朝开国功臣]

  曹良臣(?-1372年),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明朝开国将领。
  曹良臣早年聚兵保乡里,后归降明太祖,历任江淮行省参政、左丞、山西行省平章等职。明朝建立后,随徐达北伐,破大都,守通州,功勋卓著,封宣宁侯。后又随征明夏。
  洪武五年(1372年),曹良臣再次随军北伐,战死于阿鲁浑河,追封安国公,谥号忠壮(一作忠庄)。
  早年经历
  曹良臣早年曾率乡众筑城堡自卫,抵御颍州一带的起义军,后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归附朱元璋,被授为江淮行省参政。他随大军攻取淮东、浙西,因功擢升为行省左丞。
  建功封侯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曹良臣随徐达夺取大都(今北京),并攻至泽州、潞州一带,晋封山西行省平章。 九月,徐达命曹良臣与马指挥一同驻守通州。
  洪武二年(1369年),北元丞相也速率一万骑兵驻军白河,进逼通州。当时,明军主力正征讨山西一带,通州守备薄弱,兵力不足千人。曹良臣道:“我军兵力少,不可与其对战。敌军兵力虽多,却都是-之兵,气势不振,可用计逼走他们。”他设下疑兵计,命指挥仵勇沿河树红旗,绵延三十余里,并敲鼓相应。也速果然上当,率军遁去。曹良臣又派骑兵追击,一直追出百余里。元军从此不敢窥视北平。
  洪武三年(1370年),曹良臣随徐达夺取定西(今甘肃定西)、三不剌川,击败元将扩廓帖木儿。同年十一月,明太祖大封功臣。曹良臣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宣宁侯,食禄九百石,获赐铁券,子孙世袭。[5-6]
  洪武四年(1371年),曹良臣随汤和伐蜀,征讨蜀地的明夏政权。他先后夺取归州山寨、容美诸土司、茅冈覃垕寨,后兵出白盐山、纸坊溪,进军夔州(今重庆奉节),继而攻克重庆。
  北伐战死
  洪武五年(1372年),曹良臣随副将军李文忠北伐,兵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收复沿河部落,后在阿鲁浑河(今鄂尔浑河)一带与元将哈剌章展开会战。明军经过殊死战斗,最终击走元军。但曹良臣却与指挥周显、常荣、张耀尽皆战死。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太祖追封曹良臣为光禄大夫、右柱国、安国公,赐谥忠壮(一作忠庄)。[9-11]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爆发,曹良臣之子曹泰受牵连被杀,世袭的宣宁侯爵位被废除。
  主要成就
  曹良臣参与了明朝统一江南、灭亡元朝、平定蜀地的战争,为明朝的建立、统一作出了贡献。 他在明太祖钦定的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三十二。 明太祖曾在鸡笼山(在今南京)设立功臣庙,祭祀二十一位开国功臣,“死者塑其像,生者虚其位”。曹良臣也位列其中,居第十七位。
  轶事典故
  明太祖大封功臣时,认为有七个人在天下形势未明时没有采取观望态度而主动归附,因此将七人都封为侯爵。这七个人是韩政、曹良臣、杨璟、陆聚、梅思祖、黄彬、胡美。
同年(公元1372年)去世的名人:

危素 (1303~1372)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
也先 (?~1372) 元代大将,元末蒙古人 内蒙古自治区

同年(137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