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西省> 赣州市> 宁都人物

曾德恒

[公元1905年-1935年]

曾德恒为[公元1905年-1935年]

  曾德恒,1905年生于江西省宁都县东韶永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苦难生活。当时,他家仅有祖父遗留下来的几间冬不遮风、夏不挡雨的土房和几件简单的农具,没有半寸土地,全家主要靠租种几亩地主的耕地糊口,生活十分凄苦。遇上旱涝灾年,只得靠借0度日。他7岁开始放牛、砍柴,10岁便被迫给地主打短工补贴家用。12岁那年,父亲为使家中将来有个能支撑门面的文化人,借债供他去读“夜学”。一年多后,父亲大病一场,无钱医治而溘然长逝。曾德恒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条件,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负。从此,他与年长自己3岁的哥哥曾以恒一道,苦心耕作租来的土地。农闲时,兄弟俩还外出捕鱼打猎。苦难炼就了曾德恒刚强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渐渐成长为永乐村有名的硬汉子。
  1927年初,中共宁都小组领导和掀起了工农运动。在革命运动影响下,曾德恒思想觉悟提高很快。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员赖金声、彭澎等相继来到东韶地区,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给一向沉寂的东韶山村带来新的希望。在他们的启发和帮助下,曾德恒很快地接受了革命道理,开始投身到革命行列。1928年6月1日,他积极参加了赖金声、赖汝林等共产党员领导的永村、横江农民武装暴-动。这次暴-动了攻占了国民党清秦乡政府和东韶粮食办事处,焚烧了国民党乡政府的公文,没收了粮食办事处的粮食,并当即分给贫苦百姓,还扣押了国民党宁都县政府派出的催粮员杨云泉。暴-动有力地打击了当地封建反动势力,鼓舞了群众的革命热情。
  从这次成功的暴-动中,曾德恒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力量和劳苦群众发动起来后的威力,革命信心更加坚定。同年冬,经赖金声介绍,曾德恒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战赣南、闽西,两次途经宁都,攻克宁都县城。在红四军的指导和帮助下,4月底5月初,中共宁都临时县委、宁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宁都县赤卫大队相继成立和组建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宁都土地革命斗争的进程。5月16日,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四军离开宁都前往瑞金后,国民党军队进占宁都县城,宁都党、政、武装组织转入东韶地区。
  永乐是一个远离城镇落后闭塞的小山村,封建意识相当浓厚,要发动农民起来参加革命自然会遇到种种阻力。曾德恒想方设法把自己掌握的革命道理与本村贫富悬殊、土地为少数地主所霸占等不公平现实结合起来,用浅显的语言告诉乡邻们。一两个月后,永乐村40多位农民开始觉悟起来,组建了永乐农民协会,曾德恒任农协主席。接着,他积极率领农协会员开展打土豪、分浮财的斗争。当时,永乐村的大部分耕地和山林都被曾烈章、曾祖珍两户大地主霸占,他们仗势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农民对他们恨之入骨。这年7月底,曾德恒率农民协会围攻两户大地主,没收了他们300多担谷子分给百姓,收缴他们700多块银洋作农协活动费用。这一革命行动,沉重打击了地主的反动气势,使当地百姓尝到了革命的甜头,革命热情和积极性从此日益高涨。曾德恒本人也获得了本村群众的依赖和支持,乡里人称赞他是“永乐贫苦百姓的领路人”。
  在充分发动农民的基础上,曾德恒积极在进步群众中发展党员。他首先介绍了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的哥哥曾以恒入党,接着又相继介绍了李德秀、曾谷同、曾定吉等农协骨干入党。到10月,永乐村建立了党小组,曾德恒任组长。从此,永乐村很快成为东韶地区革命活动最为活跃的山村。
  1930年1月23日,红四军在东韶召开前敌委员会代表会议。会议决定红四军分兵发动群众(史称东韶分兵)。在宁都的红四军第四纵队,经过20多天的紧张工作,帮助宁都建立、健全了各级党、政、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2月上旬,东韶建立了乡苏维埃政府,曾德恒被推选为乡苏维埃主席。他不负众望,成功地组织东韶乡革命群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分配土地运动。同时,用半年时间,将原来只有十几个成员、5支枪的东韶乡赤卫队,发展成为一支100多人、30条枪的赤卫队。
  这年冬天,蒋介石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为粉碎敌人的“围剿”,曾德恒率领赤卫队深入群众,开展战前动员,帮助红军筹集物资,发动群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向导队、侦察队、慰劳队等各种组织。特别是在东韶战斗中,曾德恒带领革命群众和赤卫队,挖地窖埋藏粮食、衣物,实行“坚壁清野”,使进犯东韶的敌谭道源“围剿”部队,陷入困境。此外,他还率领东韶赤卫队袭击进犯敌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1931年1月5日,曾德恒出席了在宁都小布举行的祝捷大会。
  1931年3月,根据苏区中央局指示,中共赣西南特委和宁都县委在东韶召开会议,提出向北发展开辟宜黄苏区的计划。4月,宜黄县革命委员会在宁都吴村恢复成立。同时,从宁都北部各区乡抽调了一批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其领导力量。曾德恒这时被调任宜黄县革命委员会军事科科长。5月,宜黄独立营组建,曾德恒兼任营长。他率领宜黄县地方武装深入宜黄南部山村,开展革命活动,为宜黄苏区的开辟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在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期间,曾德恒率领宜黄县独立营和游击队围攻、消灭宜黄地方反动武装“守望队”,配合红军主力攻打进占宜黄县城的国民党孙连仲部队。随后,在红军帮助下,他负责组建了有130多人、90多支枪的宜黄县游击大队,并带领这支部队,积极支援和配合红军第三次反“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宜黄县南部苏区得到巩固和发展。1931年10月,中共宜黄县委正式成立。11月,宜黄县苏维埃政府建立,曾德恒被推选为县苏军事部部长。期间,他严于治军,公正无私,赢得了宜黄苏区广大群众称赞和拥护。
  这年冬天,曾德恒收到一封群众来信,信中告发了他的哥哥、在独立营任连长的曾以恒在塘仁打土豪时私自拿了一件羊裘。他当晚把哥哥找来,问明-。曾以恒承认说,当时因无衣御寒,临时拿来穿在身上,准备过几天再交公,请曾德恒看在兄弟情份上,原谅他这一回。但曾德恒始终没有答应。他知道哥哥的行为是违犯纪律的,将在群众中产生不好的影响。尽管哥哥从小与自己相依为命,后来又与自己一道,冲破种种阻力毅然投身革命,不辞艰辛转战异地,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少的功劳。然而,自己是一名党的干部,应带头维护党的纪律。他说服哥哥,于第二天上午,召集了一次群众大会,会上严厉批评了曾以恒所犯的错误,宣布收回那件羊裘,给予曾以恒撤销连长职务的处分。
  1932年2月,宜黄县独立营、游击大队合编成宜黄县独立团。按照上级指示,曾德恒又负责重新组建和扩大了宜黄县独立营、模范赤卫军、游击队、保卫队等地方武装组织。他率领新组织的地方武装,多次击溃前来宜黄苏区骚扰的宁都、南丰靖卫团,在战斗中锻炼了这支队伍。
  同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扩大红军的号召。曾德恒组织成立了扩红宣传队,深入各区乡进行鼓动宣传。1932年下半年,宜黄苏区有2600多名少先队员和青壮年加入了红军,超额完成了上级分配的扩红任务。其中,东陂区在扩红中因超额完成任务而受到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表彰。
  宜黄县是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为做好反“围剿”的战前物资准备,解决主力红军战时物资供应,曾德恒与宜黄县党政领导一道,开展了筹粮筹款、慰劳红军运动。1932年7月上旬,宜黄苏区发行战争公债19万元。是年冬,全县筹集粮食2000多担,并全部运送到指定地点。反“围剿”期间,曾德恒还动员和组织群众为红军送猪、送鸡、送蛋、送油,发动妇女不分昼夜为红军赶织草鞋、麻鞋、布鞋。神岗乡妇女一次编草鞋670双,送给了前线红军。
  为了帮助红军获得国民党军事情报,曾德恒多次选派得力干部以小贩、走亲访友的身份进入白区探听敌情。同时,为严防敌人混入苏区,加强苏区赤色-,组织少先队员在每乡每村的路口设立步哨,盘查来往行人。对苏区内的地主、反动嫌疑分子进行管制。红军总司令朱德曾赞扬︰宜黄的“群众站在我们这一方面,东陂、黄陂均为宜黄县苏维埃政府及独立团所占领,-住了消息,决战区域内均无反动势力为难红军”。
  1932年10月,宜黄独立团编入江西军区独立第四师。曾德恒迅速把犁溪、东陂、神岗、黄陂等区新成立的游击队组建成宜黄新独立团,亲任团长。他加紧新独立团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使其很快成为一支具有相当战斗力的武装力量。第四次反“围剿”战争打响后,曾德恒率领宜黄新独立团与红军主力并肩作战,共同歼敌。1933年2月,曾德恒率领新独立团奉命牵制、引诱、麻痹国民党军队第五十二、二十九师,为红军主力歼灭这两师敌人创造了有利战机。在3月的东陂战役中,曾德恒率领新独立团充分发挥其熟悉地形、人少轻便的优点,积极引诱和袭击敌人,配合红军主力取得了东陂大捷。
  1933年春末,曾德恒调任中共乐安中心县委军事部部长。他知道这是党组织对他的信任和重用,他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比以前重大。他切实加强宜黄、乐安、崇仁3县地方武装的建设,日夜操劳,尽职尽力。
  1934年春,曾德恒出任宜乐独立团团长,指挥宜乐新独立团转战于宜、乐、宗山区,与进犯之敌展开了持久的顽强拼搏,始终战斗在最前线。
  1934年9月,面对日益恶化的反“围剿”形势,留在家乡东韶的母亲和妻子,托人给曾德恒捎去一封信,要他一定抽空回家见一面。曾德恒离开母亲和妻子已经两年了,本应回去看看他们。然而,前方离不开他。他拿起笔给母亲回信︰“我一颗心永远不变,永远跟共产党干革命。我现在不能回来,因这里前线非常需要我。如果没有革命的大家庭,也决不会有我们幸福的小家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大转移。同年11月,宜黄、乐安、崇仁3县苏区大部失陷。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恩威并重,剿抚兼用”的-策略,对苏区在政治上搞种种欺骗宣传,瓦解红军和革命群众,在军事上大搞“围剿”和-。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的曾德恒和红军游击队,几乎丧失了一切正常的生活条件,处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之中。为了便于领导,江西军区第二分区留下的部队与3县地方武装在乐安金竹山进行混合整编,组成一个抗日先遣营。12月上旬,先遣营在乐安金竹山遭敌重重包围,曾德恒与李福槐等人,机智勇敢地指挥先遣营突围,大部分部队于次日集结于安珠,进行休整。
  此时,抗日先遣营内的一些意志薄弱者开始动摇,认为红军主力远去,游击队难以有发展前途,有的甚至主张解散先遣营。曾德恒与其他领导分头深入部队,开展耐心细致的教育说服工作。随后,先遣营改编为独立团,下设3个营,曾德恒担任独立团第二营营长。
  1935年2月,曾德恒率领的第二营在乐安与新干交界的上大村遭到敌军包围。在掩护部队突围时,曾德恒左手腕和右大腿两处中弹,被送回宁都东韶亲戚家中养伤。由于叛徒告密,曾德恒不幸被宁都地方反动武装逮捕,并送往宁都县城国民党看守所。在敌监狱中,曾德恒被钉上20多斤重的脚镣 ,连连受到审讯。
  起初,敌人企图以金钱、权势为诱饵,劝曾德恒说出红军游击队的情况,但曾德恒决断地回答︰“我只做一朝人,不做二朝人,别幻想从我口中得到什么!”随后,敌人不顾曾德恒伤势严重,对他采用踩杠、毒打、灌辣椒水等毒刑,企图逼迫曾德恒就范。然而,曾德恒依然毫不屈服。
  4月10日,国民党宁都驻军按照上级密令,将曾德恒押到县城西北的黄土岗上枪决。看到沿路敌军戒备森严,曾德恒感觉到最后的时刻到了,他昂然走向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赵绪一 (1905~1927)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
赵英 (1905~1933)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
朱有富 (1905~1926)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朱益三 (1905~1927)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周锡龄 (1905~1928) 湖南省常德市
+ 更多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
曾继栋 (1903~1935)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
周园香 (1914~1935)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
钟盛标 (1896~1935)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
赵琪 (1902~1935)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
竺清旦 (1899~1935) 浙江省宁波奉化
郑士志 (1915~1935)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
+ 更多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